袁赐在柳林城内,等候南方的援兵时,陆林轩抵达安州,前去东林山庄拜访。
领军在奉州征战的东路将领狄钟泰,西路将军邬纪灵,段孟臧,带军在奉州,隆州交界处汇合。
两支秦军没有北上驰援申屠秀,盖文广,稍作休息,马不停蹄杀向隆州境内。
闯进隆州,两支劲旅好似两柄阔刀,逢山开路,遇水填桥,一路畅通。
偶尔遇到阻碍,临时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没法抵抗气势汹汹秦军锋芒。
除白白送人头外,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约莫七日,两支精锐横扫隆州中北地区,杀向袁赐所在柳林城。
奉州中部。
此处遍地沃野,秋收将近,田野中,全是等待收割的作物。
申屠秀,盖文广领飞熊军抵达此地,遭遇北上的俞常雄阻挡。
飞熊军,虎贲军,在此数次交锋,互有胜负。
目前,申屠秀,盖文广率领的飞熊军,打掉俞常雄在两翼的兵锋,却尚未重创虎贲军主力。
导致飞熊军,向前推进的速度极度缓慢,甚至寸步难行。
与此,俞常雄借助与飞熊军数量旗鼓相当,作战彪悍骁勇的虎贲军,顽强打退飞熊军进攻。
然而,俞常雄却忧心忡忡,深知虎贲军处境糟糕。
他在奉州中部作战,却有两支秦军占领奉州两翼,杀向隆州,斩断他的退路。
虎贲军匆匆忙忙从麟州北上,所携带粮草数量非常有限。
目前,军中粮草尚且能坚守数日,可狄钟泰,邬纪灵,领军斩断他的粮草,军中粮草消耗殆尽,没有补充时,他所带领的虎贲军,必然人心涣散。
不过,最让他惶恐的是,飞熊军接连散布陆林轩降秦的消息。
导致他所统领的虎贲军军心动荡,气势低沉。
俞常雄得知信使的汇报,了解了庐陵的变故,得知袁章逼迫,陆林轩bp领军倒戈。
擒获袁章,前往安州,拜访秦王。
作为同生共死的袍泽,俞常雄深知陆林轩在虎贲军的影响力。
得知陆林轩降秦,他统帅的虎贲军迟迟不能击溃秦军,目前,军中已有人散布谣言了。
俞常雄作战经验老道,治军严谨,生怕所有问题突然同时爆发,虎贲军会像失控的洪流。
思量解决良策时,一名裨将快步走进帅帐,行礼道:“将军,陆大帅来了?”
“谁?”
闻声,俞常雄仰头询问。
“陆林轩,陆大帅!”裨将再度汇报。
他还敢来?
俞常雄咬牙启齿,气的面孔青筋暴涨。
他了解陆林轩为人,却没有料到陆林轩会生擒大公子,降秦。
哼哧中,抓起兵器架上的长枪,俞常雄阔步冲出帅帐,向辕门而去。
陆林轩降秦,却前来军中,他非铲除陆林轩,稳定军心。
若不然,陆林轩蛊惑他统领的虎贲军,可能引起全军哗变,大军追随陆林轩降秦。
辕门处,陆林轩约带百名随从,耐心等待。
先前去东林山庄,与季玄陵谋面,彼此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陆林轩打消了内心顾虑不说,还让季玄陵的诚意而打动,自告奋勇前来前线游说俞常雄。
毕竟,他与公孙昂,俞常雄,鞠彦章,多次出生入死,有过命之交。
关键时,他不愿兄弟相残。
俞常雄提着长枪,气势汹汹冲出来,身旁不知情的将领,兵勇纷纷追出来。
抵达辕门时,俞常雄见陆林轩度步等待,二话不说,提起长枪也不质问,舞枪冲上去。
猝不提防的进攻,让陆林轩大吃一惊,不敢含糊,忙持刀迎战。
一时,辕门处,兵戈叮当作响,喝声四起,长枪长刀你来我往,打的难解难分。
百余回合,俞常雄渐渐精疲力尽,长枪刺进地面,喘着粗气,怒视陆林轩高喝:“贼子,你既已降秦,有何颜面前来军营”
秦王非常善类,简直像叮蛋的苍蝇,嗅到利益的味道,便不顾一起夺取。
如此贪得无厌,欲壑难平的君王,绝非雄主明君。
陆林轩声名在外,投降任何君王,全能得知重用,为何偏偏选择投靠秦王。
“进帐说话!”
陆林轩瞥了眼四方虎贲军,低声向俞常雄说。
此地人多眼杂,不得不防啊!
俞常雄怒哼了,没有搭理陆林轩,提枪折身走进帅帐内。
陆林轩与两名将军走进帅帐,俞常雄正抱着茶壶咕嘟咕嘟的喝水,却没有搭理几人,更没派人给陆林轩等人备茶。
为此,陆林轩毫不在意,低声询问:“俞将军,听闻鞠将军远在南方未归,不知可有此事?”
“呵,鞠彦章,与你陆林轩乃一丘之貉,全是见风使舵的混球,你率军降秦,他竟领兵抗旨不遵,一个是贪得无厌的白眼狼,一个是忘恩负义的豺狼。”俞常雄怒声大骂,不给陆林轩留情面。
“鞠将军选择静观其变,也许另有所图,某却不得不降秦,若不然,还不被袁赐,袁章冤枉,含恨而死。”陆林轩冷酷的说,对俞常雄的讽刺略显的不悦。
哐一声。
俞常雄把茶杯放在案台,虎目瞪着陆林轩,喝问:“袁章欲除你而后快,你迫不得已反抗在情理之中,然而,诸侯君王,明君雄主不少,将军为何偏偏投靠秦王。
季玄陵贪得无厌,绝非雄主,不值得将军拼死效忠。”
“呵呵,秦王非雄主,纵观各诸侯国,何人敢称雄主?”陆林轩朗声质问。
“没有吗”
俞常雄负气的说“孙铭在南方继承父志,率军陆续收复失地,可称雄主,皇上收拢军队,抵抗四方强敌,正在收复大康各州,难道不该称为明君吗?
北方的楚王,齐王,各占领数州之地,两国快速崛起,难道非雄主吗?”
陆林轩闻声,微微摇头,却没有争辩。
见状,俞常雄继续说:“既然将军投降秦国,为何前来军营,莫非将军有难言之隐,趁机背叛秦王?如此,若奉州沦陷,你我率军前往南方,不如投靠朝廷。
再不济,楚王,也值得信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