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眨眼间一月时间已过。
刘备军下汝南这一路来,没遇到任何阻碍,就连斥候头儿高武,也是第一次瞧见这样的场景,可想而知,曹操几乎把所有能用的士兵都召去前线了。
一路上无事可做,陈泰便一边跟钱丰学习地图绘制,一边与郑图切磋,锻炼自己的武艺,一路下来反而成长了不少。
经过全军不停地赶路,众人终于赶到临颍地界,踏入临颍之后,高武将一封盖有豫州牧印章的书信递给陶艺,要他先行前去新汲与刘辟军联系。
临颍位于曹操大本营许昌的西南方,离汝南城尚有一些路途,不过,若刘辟军起兵反曹,必定会从汝南城出兵,前往许昌南方的新汲,汝南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若是再新汲交战失利,也可以退守城邑,再做打算。
所以刘备拟定,在大军到达临颍后,先派遣信使前往新汲,查看是否有刘辟军到来,若真如他所想的,那两军则可以汇聚在一起,作为奇兵自南方攻向许昌,以缓解袁绍军的压力。
陶艺收紧书信,策马快步奔去新汲,不到两日,他已经来到新汲地界,在新汲城不远处,果然有这军马在此地扎营,营中军旗高举,上书一“刘”字。
定是刘辟军所在,陶艺心想,急忙奔向军营。
此时,刘辟军军营中,关羽与张飞正在进行对北上许昌的部署,而刘辟则是被晾在一旁,作为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他真的就只有一个名而已,无聊的他只好看着眼前这两个彪形大汉的谋划,期待他们真的能够攻下许昌,让自己扬名立万。
“翼德,我军进驻新汲已有两日,若袁绍军派遣使者不是傻瓜,定也能猜到交战之地定在新汲,但为何至今仍未有信使前俩,奇怪。”
关羽轻抚长须,此番进军新汲,虽然带尽兵马,但若无袁绍支援,那攻向许昌无疑是个笑话,他曾去过许昌城,其城墙之坚固,守军之精锐,天下之城莫出其右。
张飞此刻亦是沉吟,此次出兵五千人马,四千人马是汝南旧部,人数虽多,但都死新兵及老兵,战力尚是个谜,自己虽有近千亲兵,但只有数百是精兵,其他新纳入的难保战力。
至于关羽,能够带刘备家眷出来已是不易,更别说能够带什么兵马了。
所以,这五千军马看似不是,但能战者不过千人,若没有袁绍军支援,莫说攻下许昌,就是打个照面,估计就被打散了。
正当两人忧虑之时,帐外有士兵报告袁绍军信使到来,两人眼神一亮,齐声道:“快快有请!”
陶艺拿着书信走入刘辟军帐,刚想抬头说话时,却看见了关羽和张飞站在自己面前,一时间他竟哑口无言。
良久,他才说道:“二爷?三爷?”
关羽和张飞听到熟悉的称呼后,各自也是心里一惊,张飞性急,他大步走到陶艺面前,说道:“你说出这个称呼,莫非是当日徐州逃离的士兵?”
陶艺面色从惊讶转回喜悦,他将书信递给张飞后说道:“正是,三爷,这是主公交来的书信,主公已经率一千五百旧部前来新汲,一同讨伐曹操。”
听到刘备的消息后,张飞和关羽异常惊喜,他们只是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却没想到前来支援他们的袁绍军,居然就是刘备。
张飞打开书信,上面的笔迹熟悉感扑面而来,落款处的刘备名字和豫州牧印,足够证明眼前在这人没有撒谎。
万万没想到,三人居然用这种方式重逢,许久不见刘备的关羽和张飞眼眶甚至有些湿润,但很快,重逢的喜悦被冲散,因为刘备此行只带了一千五百旧部,这与关羽及张飞的预估差的太多了。
“能遇上大哥十分之好,可袁绍就拨给大哥这么点兵马,来了也难有所作为啊!”张飞忧虑地说道。
此时,关羽已令陶艺速回刘备军中,将刘辟军中消息告刘备,听到张飞在抱怨后,他也面露愁容,袁绍不予刘备军马,无疑就是不信任刘备,若是此战袁绍胜了尚且没什么,要是袁绍败给曹操,刘备怕是也会遭受牵连。
对袁绍,关羽张飞二人是没什么感情的,他们起兵反曹不过是追随刘备的步伐,现在刘备在袁绍军中,他们才打着袁绍的旗号,要是袁绍对刘备不安好心,他们二人定会将袁绍项上人头摘下。
而坐在军帐中央的刘辟,则是有些委屈地看着关羽张飞二人,刚才议事之时,这两人不鸟他就算了,就连袁绍来的信使也不跟他打个招呼。
明明自己才是主帅啊!刘辟心中呐喊。
数日后。
长途跋涉的刘备军终于来到新汲,此时,刘辟军军营打开,关羽和张飞出营迎接,只见前方烟尘四起,一支部队缓缓前来,而在军队之前,一匹白马冲在前方,马上正是面带笑容的刘备,他策马向前,在接近关羽和张飞是拉住缰绳,随后左右各自保住两人。
“许久不见了,云长!翼德!”
熟悉的声音在关羽和张飞耳边响起,纵使他们年已不惑,但仍旧热泪盈眶。
“恭迎大哥!”两人齐声说道。
在刘备身后跟着的,是陈到及其亲卫,陈泰所在的斥候小队也跟随在后。
陈泰看着三个相拥在一起的中年男人,心中竟然升起一股暖流,眼前三人流露出来的,是最纯真、最炙热的友情,这股感情没有随时间和磨难衰退,反而日久弥坚,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陈泰已经听逃逸说过,那脸色黝黑的是三爷张飞,身披绿袍的不用别人介绍,他都知道这是关羽,昔日在白马亲眼看见的神迹,陈泰可是一点都没忘。
随后,刘备向关羽、张飞介绍陈到等人,众人相识,氛围其乐融融。
只是,刘备总感觉有一丝幽怨的眼神是不是从他身上掠过,他顺视线看去,发现正是被他们晾在一遍的主帅刘辟,刘备不禁有些愧疚,急忙来到刘辟面前打起招呼。
两军相遇,需要重新布阵,刘备等人相互述衷肠后,便开始了针对许昌的进军部署。
而在许昌城的不远处,两支军马开始往汝南方向奔来,其中一支人马约有数百,清一色都是骑兵,身穿黑色铠甲,坐下马匹亦披上甲胄,背部各自插着一只小旗,一个“虎”字坐落中间,这队骑兵在路上狂奔,犹如一条直奔入海的黑色河流。
而另一支人马骑兵步兵混合,约有三千,军中竖起军旗,上书“曹”字,领军者居中而行,身材高大,脸上有着数条疤痕,他骑在马上,若有所思地看着不远处飞奔而走的骑兵。
这个男人正是曹姓第一将曹仁,为了平息汝南刘辟的叛乱,他此刻正带兵前往新汲,准备将其彻底击溃。
一日前,许昌城中。
曹仁走进曹府之中,往议事厅而去。
议事厅前,一个相貌英俊,姿态文雅的中年人正在案上写字,他眉眼自带一股英气,乍一看与在官渡军帐的荀攸模样相仿,但年纪要小上一些。
他便是荀攸的叔叔,荀彧,即便他比荀攸年纪小,但因为辈分相差,荀攸每次见他都要恭敬地叫一声叔。
荀彧时常用这来打趣荀攸,荀攸也是毫无脾气,只得任他打闹。
此时,他正在为曹操写一封回信,信中将有着击败袁绍的唯一计谋。
“文若(荀彧的字)。”
曹仁一进来就直接呼唤荀彧的字,两人相识已久,若无旁人时,一般不会互称官职。
见曹仁进来,荀彧放下手中的笔,笑着说道:“子孝(曹仁的字)这番前来,定是为了刘辟之事吧?”
曹仁笑了笑,荀彧向料事如神,他早已经习惯,便说道:“汝南刘辟起兵造反,汝南郡中多有响应,有细作来报,刘辟军已经进军新汲,逼近许昌。刘辟本不足为惧,然我军尽在官渡,若许昌后方有失,怕是影响前军士气也。”
“字孝所言甚是”,荀彧站了起来说道,“明公留我等镇守许昌,自然是为了防范后方,只是刘辟虽然性情乖张,但起兵反叛之事倒也出乎我意料,恐怕此时背后另有隐情。”
“不过”,荀彧转念说道,“无论是什么隐情,我等现在也没时间考究,子孝,击破刘辟,君需要多少人马,用时多久?”
曹仁沉吟后说道:“只需三千人马,骑兵一千,步兵一千五,五百弓兵既可,两军相遇之时,三日之内,必破刘辟!”
“好”,荀彧猛地拍掌,“我便与你这三千兵马,不过还有一队军马需要和你一同前往。”
“何人?”
荀彧没有回答,只是指向门口:“子孝且看。”
曹仁看向门口,只见一个身穿黑色铠甲,面无表情的壮汉从门前走来。
“虎豹骑曹纯,见过尚书令,见过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