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秋染寄信回来已经一个月了,秋染走的时候是夏末,现在已经快入冬了。
夏清每晚睡觉前都要把信拿出来读一遍,还心翼翼不敢在上面乱摸,怕把字摸花了。
中间她去了一躺县里的分店,生意比她预期的还要好,张虎和张牛管理的也很到位。
张牛平时主要就是钻研学习,一边学一边做,账算的没出过错,识字也有了很大进步。
短时间他能从大字不识一个文盲做到这个程度,夏清表示很佩服,这其中不光有赋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他够努力,愿意用心。
张牛还请教夏清最近遇到的问题,还有他这段时间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店铺管理和发展的点子,他都得很好,有的夏清都没想到。
夏清给予他很大的自主权,让他自己看着办。
至于张虎,还是靠嘴皮子打下了一片下。
就连李凯以前做过客栈二嘴皮子那么利索都比不过他。
听他,好多有点犹豫的客人,都是听了他的讲解之后立刻拍板钉钉,直接给店里增加了销售量。
张虎这种放在现代就是典型的金牌销售,销售看着容易,好像就是站在那动动嘴就没事了。
其实要想突出特别困难,你要服别人买东西,有的人可能想买,那就很容易成功。
可遇到不太想买或者完全不想买的人呢?这时候才是真的考验,销售要仔细斟酌自己的每一句话。
前还要在脑子里转一圈,想着这么能不能让顾客有购买的欲望同时不会对自己的推销产生反福
起来这也是个技术活,考验口才,脑力还有话方法,在和顾客谈话时手脑嘴都要配合起来。
张虎在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夏清特意在一边观察一下。
一位年纪稍微有点大的老太太进店看布,挑了好久也没有要买的迹象,一边那么多店员她也没找人问问或者出自己的要求,让人帮忙找。
夏清能看出她是无目的的购物,来店里真的就是看看而,或者是随缘,有看中的就买,看不上就算了。
加上老人都比较节俭,一般不乱花钱,花钱也必须花在刀刃上,这类的客人没有什么可能能赚到她们的钱。
但张虎做到了,夏清因为站的有点远,加上店里环境嘈杂听不清他了什么。
但能看到他一直不停的在讲着什么,间或指指布匹,然后那老奶奶笑的越来越灿烂,跟捡了钱似的。
神奇的是她最后还买了几尺布,走的时候都感觉轻快了好多。
夏清倒是不好奇他怎么做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张虎就是口才一流,能会道,即便是老太太也能被他的掏钱消费。
又问了一下,其他人也都没问题,有的干的很不错,稍微差点的也一直在进步,倒是不用夏清操心。
尤其是李凯,在员工里表现得很突出,张牛特别夸奖了他。
回来后夏清将两家店目前的情况分析了下,觉得家里的织布染布可能有点不够了。
人少地方也不算大,每的产出有限,目前也是勉强供应,加上还有做成衣的消耗,其实能再增加产出最好。
可那样场地就是个问题,家里肯定不行,要有一定的私密性,得有大院子放染缸还有晾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