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约定与契约(上)(1 / 1)凌凌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阵图的厉害威猛之处,曾有诗赞。如:

天覆阵赞曰: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曰: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曰: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曰: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曰: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曰: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曰: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曰: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

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六十四阵,加上游兵二十四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三十二阵,阳有二十四阵,阴有二十四阵。

游兵二十四阵,在六十大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同时也有赞歌颂扬“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勤补保证。

待得小乔一一讲述完毕之后,方才明白赑山让他们从右肩上的那一处便是此处大阵的生门。

走进这大阵,奇花异草,随地可见。

飞鸟鱼虫偶有点缀,仙鹤异兽,时隐时现。

只是那块中间的一块福地显得格外神秘,仙雾弥漫,怪石嶙峋层出不穷。

大伙儿小心翼翼的在此处游山玩水,慢慢悠悠的向那岛中心靠拢。

都想在那幅地里一探究竟,反正是诺大的岛屿,都在赑山的身上,清明所幸是一边游历山水一边练自己的武功。

休息之时,清明开始自检其功,虽有强大的内力和识海作为底衬和帮助,可武夫的体质和招法的运用,依然还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锻炼出来。

毕竟这强悍肉身是需要打磨的,因为在这世上绝对没有躺着睡觉练成的武夫。注:但确有躺着睡觉炼成的炼气士——陈抟老祖。

清明先自检酒老教他的大风桩法,因为清明认为这种桩法可是那踏空登仙的基础,若是站得忘身之境界,便可踏空而行。

可这一切还需要时间来打熬,又岂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拥有的。

在这个天朗风清,日月和煦之时,难得碰到如此好的外景和天气。

夜里月亮犹如灯笼一般挂在天上,清明踏着月光走在平坦的小道上,找出一块空地静静地站在那里,慢慢体会着大风桩的力量本源在哪里。

大风桩一般要求做到“上悬下沉”“前后撑”“四平”“四到”。

所谓“上悬下沉”,指头顶百会穴要有向上领起之意,似有绳悬一般;头顶以下部位则尽量随地心引力放松下沉。

人体经此上下对拉,促成头顶百会穴、鼻下人中穴、腹部丹田穴和裆下会**上下对照成一条垂直线。

这条垂直线与身体重心的投影线正好重合。

做到“上悬下沉”后能松开身体各部关节,出现沉肩、坠肘、塌腕、松腰、落胯的形态。

所谓“前后撑”,指两臂含有向前向外的劲,背部含合向后的撑劲,使背、肩、臂、手构成一个呈内合之形、含外开之劲的圆。

所谓“四平”,包括头平、肩平、膝平、脚平。头平指头顶平正,颈项顺直;肩平指两肩放平,不耸歪斜,肩平则身正;膝平指两膝齐平,无前后交错,无高低不等,无左右歪斜,膝平则腿正;脚平指两脚掌齐平,脚底全脚掌着地,十趾抓牢。

所谓“四到”,指意到、气到、力到、身到,也就是所谓的四到一体。

同时,还要运用“消除妄动,从静中获得”的原理,锻炼丹田内气;然后,运用“以意领气”,在身内周流的原理,锻炼气血流畅、随意运使的能力;最后,运用“应外诱潜,从动中获得”的原理,以意念体会人身内气与外界大气相互交融流转。

在持之以恒的练功过程中,要注意贯彻“微量递增,从有限中求无限”的原理。这样一来,人就如同一个木偶一样悬停在空中。

当然,这些境界可能是在一次性都会一起获得,也可能是一步步的境界上走将过来。

这就要看个人的资质和体质的不同,才决定大风桩站立的效果了。

清明的体质和内力,识海都是上上之选,习练大风桩法当然是一日千里了。

渐渐的清明慢慢的思考要是能结合大风桩法开始行拳,那该多好啊,并琢磨着如何将那大衍指法融合进来。

此时的这大衍指法对于清明来讲运用的已经十分娴熟了,从第一层的噬骨法(幻冥指)到第二层的灭魂法(灭绝搜魂指),那都熟练到了信手拈来的地步。

只是在他的内心里,总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门功夫应该还有第三层功夫的出现,才算是终极目标,但究竟是什么?

清明一时间还说不出来,在他自己认为还需要一定的机缘,或者一些个见识;还也有可能是需要别人的点拨,这也是说不清楚的事儿了。

仅仅只有这些,肯定是不够的,以后要面对的事情会很多很复杂,还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够应对。

这让清明不觉想起了手中的浮生图这本武宗密典。

看这环境,时下正是研习这本武典的最好时机,既无旁人外事扰乱打搅,也没有内心的困惑不堪。

入夜,清明独自一个人在帐篷里,从滇池玉圭里拿出凤歌九章来,一张一张的仔细阅读和记忆着。

清明本身天生就是记忆的天才,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

在加之他长期在丹门的藏经阁里阅读,让他的记忆力更加强悍无比。

纵观这武典上所记载的武功皆是章章成技,从无牵挂,所以习练起来尤为方便。

每一章都讲的十分透彻,各层境界也表述得非常的清晰。

这让清明练就起来也格外的轻松,相当于是一本无言的老师在指导自己。

从惜勇炼体篇到涉江步法,以及抽思丹法篇和过往炼器篇,清明都是驾熟就轻的训练着。

唯一让他稍许有点头疼的便是流星拳法篇,平日里,除了师傅丹王所教的一些基本拳法外,其余所接触的就是平日里跟师兄弟们打起架来的一些“王拳法”了。

从实战的角度上来讲,根本没有进过训练,所以,清明对这篇流星拳法学习的十分认真。

这流星拳法分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流星拳,两军对垒皆以重力和速度为要,流星拳法的基础便是拳快似闪电,重若泰山。

用现在的语言来讲,那便是拳轮起来快若音速。

第二个境界是星光拳,拳法打出来的效果如同湛蓝的夜空中一个个忽闪忽闪的星星一样,拳至一亮,拳走无痕。

如用现在的语言来讲,那便是拳轮起来快似光速一般。

第三个境界便是星辰拳,乃是此门中最精妙的拳法,拳法打出来的效果要同一个个的星辰一样,拳行一片。

以片界的形成对敌碾压,所过之处无坚不摧,一切阻挡皆能够推平。如用现在的语言来讲,那便是拳轮起来如同一座巨型的金字塔一般向敌碾压。

形似道门法术翻天印一般,也是靠日月来打磨的一门技艺。

可是现在清明没有任何人可以陪他练拳,他只能按图索骥,先将这基础打牢靠。

也许在过些时日,些许会碰见万志浪这类朋友在一起闯荡江湖。一面闯荡江湖,一面相互练拳也未曾不可。

唯一有些小“遗憾”的是龙羌子倒是一个很好的拳把子,如此的皮糙肉厚,不拿来练拳,真是可惜了。

可他就是不会行拳,只知道使用他的蛮力和天生的法术技能。

即便是与他搏杀起来,对于拳术来讲,依然会是一无无所得。

风扬阵赞曰: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这是一篇对风扬阵的赞诗,可见这阵之一里的风扬阵式的玄幻和变易是多么的无穷和不定的。

当清明一行三人来到这风扬阵前,还未真正的踏上前去,便是一阵迷雾袭来,加上岛上海风扑面而来的吹拂,让人感觉前路漫漫。

走着走着,小乔很是不自觉的向清明靠拢,只有龙羌子才憨憨呼呼的一摇一摆,一纵一跃的跟在后面。

走在这片阵地之上,明显的感觉到山路的崎岖和不平。

地上的植被也不是很高大稀松,而是低短的灌木丛林,可见此地常年要么日照过人,要么阴云密布。

清明可不管其他事物的变化,心里想着既然是在赑山的背上,大可放下一百二十个心于肚里。

万一有什么差错,无非是赑山收回法相重新将他们摄将出来。

所以,这一路上只有清明一人走的踏实明白。

为了不耽误太多的时光,清明拿出青牙刀来,如同在滇池和斗海蟒蛇时那样,一边游历一边练习自己的青牙刀法,由破罪式到杀神式,一一反复的训练着。

霍霍!霍霍!只见清明刀舞生风带出一阵罡风和声响来。

清明这份舞刀的功底这若是在尘世之中,那也可以堪称为一方武学大家。

可是在龙羌子的眼里,却是不值得一提的事儿了。

也许是他龙族的基因传递太过强大,所以对这舞枪弄棒的肤浅功夫,一向是看不起,也瞧不上的。

最因为龙羌子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恰恰这一点被清明所看见。

于是,清明不解的问道:龙羌子,你觉得我这趟刀法玩的怎样?

切!这是什么玩意儿?

刀,小技也,普天之下知道使刀之人千千万万,可哪有一个可称得上刀仙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