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巡山小校(一)(1 / 1)凌凌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天气晴好无比。

大伙儿都准备猛撮一顿便散伙,各奔前程。

龙羌子和赑山忙活着在水里捉鱼,赤火翻毛驹和小白狐在丛林里狩猎。

清明则负责在岸上生火造饭,当然美酒是少不得的。

不多时,大伙儿各自带着自己的猎物来到篝火旁边。

很是自觉的静静的等在那儿,见眼着看着清明做他拿手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烧烤美食。

当然,这些都是听东火翻毛驹一人说起罢了,至于是否能真得吃上口,还是要静静的等待。

清明撸开袖子一人独干,先炙鱼货再烤山兽。

食物虽然众多,堆积在一起,如同一座小山似的。

但在清明手里,却显得格外的井井有条。

没让大家久等太长的时间,食物业巳烤熟,大伙儿都上口了。

除了龙羌子嘴大肚大没尝到什么滋味之外,其余几个皆是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尝着清明的烧烤。

当下便急得龙羌子围着几个团团转,叫嚷着让清明与他炙烤一些大点的山货尝尝味儿。

清明见此也不觉好笑,只得答应下来,马上的烤将得来。

终于到了酒足饭饱之时,趁着耳热,清明言道:今日在此豪聚,来日再与我等山巅小酌,定不忘今日之情怀……。

其余几人皆酣醉淋漓点头称赞,如此厮混过了一夜。

翌日清晨,众人皆醒,两厢都依依不舍的道别。

临分别清明等人刚准备拔马而驰时,听到“咚咚咚”作响,扭头一看,原来是龙羌子赶过来。

龙羌子,你有什么事吗?清明坐在马背上问道。

龙羌子嗡里嗡气的说到:我就随便说一声!

你若是自己开了宗门就让我做你的镇山兽好嘛!

清明听到龙羌子如此无厘头的问话,只好点点头,也好让他快些离去,以免那赑山等着着急,也并未做他想。

清明那里想得到,这龙羌子乃风雷兽,若是用来护山就是独眼行针鼻对上眼儿了。

清明还是和先前一样,只身一人一马前往仙人渡,早先完成自己修身之事,还是最为重要。

不日,清明等人来到仙人渡口,正欲走上云舟时,看见仙槐树下有占卜摊子,幡挂上写着:

乾坤阴阳无不晓,人生福祸尽皆知。

一时起性,心血来潮,便走到摊前与那老神仙占上一卦,问清前路。

只见那老神仙郑重起课,眯会眼问道:公子,所问何事?

此番远游,当问前程如何?

哦!原来如此。此卦象为艮卦,乃六十四卦之艮,即为山卦:象曰

财帛常打心头走,可惜眼前难到手,不如意时且忍耐,逢着闲事休开口。

这个卦是同卦下艮上艮相叠。艮为山,二山相重,喻静止。

它和震卦相反。高潮过后,必然出现低潮,进入事物的相对静止阶段。

静止如山,宜止则止,宜行则行。行止即动和静,都不可失机,应恰到好处,动静得宜,适可而止。

在经过一段发展后,应进行调整,暂时停止行动,总结经验教训。

不可因贪名利而妄进。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不要盲目追求他人。

经过休整后,在适当时机到来时,再大显身手。

若进入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切勿盲目冒进,而宜适时停止,进入安静退守,不要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应该保持内心和理智上的宁静,更不要轻易与他人合作。

等待时机,必有光明前途。

注意多多听取他人的建议,明哲保身。

机遇不到,不宜积极活动,该止则止,勿抱不切实际的想法。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卦:卸掉责任,挂笏隐退,朝列之中已看不到他的身影,在他的庭院中寻找,也没有找到。其人远走高飞,自无灾祸。

《象辞说:本卦为两艮卦相重,艮为山,可见艮卦的卦象是高山重立,渊深稳重。君子观此卦象,以此为戒,谋不踰位,明哲保身。

邵雍河洛理数解卦:

停留阻止,无可再进;随份勿贪,不可强求。

小凶:得此卦者,前路受阻,不宜妄进,宜守待机。山:代表停止、退守之意,六冲纯卦,主大好大坏之象。

凡事应当知进退、量力而为。有如登山越岭般,需充分审视自己的体能,和山上的情势,绝不可强行逞能,适时的休息,方能平安度过。

得此卦时应有大事或障碍、不顺阻挡在前,若能保守、修身养性则安,反则为凶。

释之不动,自己改变。其特性:耐性佳,保守经营,努力奋斗,老成持重,有偏财运,精于计划分析,处事有条理,公私分明,择善固执。

其运势:应当洁身自爱,依赖心不要太重,否则不利。凡事不可轻举妄动,诸事宜守,相辅得吉。

儒家有言:静亦定,动亦定,此非言死等,宜中正德行,固守贞常之道,凡事有定之理也。

买卖:有些小是非,失利之象,但可成。

等人:不会来。

寻人:西南方,难寻。

失物:可以寻回,但要等一段时间。藏在家中、旅馆、寺院、山中某处,等等如此。公子可得满意乎?

清明听此老者言道,心中对此次之行心底自然也是颇有一番见解。

无非就是做得一回“巡山小校”,将那些没有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而已,思虑过后付了卦资,带着马驹子和小狐儿慢慢悠悠的走上了云舟。

清明坐在云舟之上,一眼望向云海,心中却盘算着下一落脚点会是那儿呢?

不自觉地摸了摸胸口,眼见白虹贯日的奇景显现之时,当下还是觉得晚上看一看那青囊书颇为靠得住些。

于是,品了一口兰香茗,站了起来走到廊檐下,与众人一道观赏这奇妙的景致。

好不容易熬到入夜时分,清明独自一人轻掩好自个的门窗,点上琉璃灯盏,拿出《青囊遗恨来仔细翻阅。

关于“七大恨”的记载,除了燃脂头陀珠有些语焉不详以外,其余皆有明处。

另外西蜀群山众多,名地名士类出不穷,想要找到那燃脂头陀珠,确实要花上一段功夫才行。

而自身的修为,若在尘世中还可以抵挡住宗师境的攻击。

可若是在修真界,那也只是能于三、四品的武夫抗衡。

更别说修真界里的宗师和小派门主,这对于清明而言,现在看来仿佛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所以就自身身上这点战技,同样也是远远不够的。

自打清明很是认真得听了龙羌子的建议之后,就愈发对剑术的要求和技艺更加痴迷。

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往后的修行之路还很长,真正要达到问天讨逆的资格,那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手里翻着书卷,脑袋里却想着未来。

这让清明很是一番踌躇,眼下自己的修行之路显得越发重要了。

到底从哪里开始呢?

清明把眼光重新定格在青鸾仙子送给自己的滇池玉圭中的武宗典笈——浮生图之凤歌九章上来。

记得前些日子里,自己曾经将那凤歌九章重新通读了一遍。

所幸之事是文中所载的各种修行法门与自己当年在宗门所参学的并无太多冲突,只是更加详尽皆罢了。

从炼体、步法、心法、拳法、剑法、炼丹、炼器、符咒、创世等等,这般诸多法门上来讲;除了创世因自己境界不够,还未涉及之外,其余皆有涉猎。

只是不够完备和成熟而已,更不要说是与人对战了。当下最为薄弱的,只怕是那剑法与符咒了。

炼丹与炼器本是通家,清明是天生的炼丹大家。所以这两门参学起来,便是一通百通。

唯独那剑法和符咒颇为生疏,这云舟之上不便大肆的舞枪弄棒。

只得静下心来参学符咒之法,谁也未曾想到,此番在云舟之上的着力用功,在下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给清明自己带来了不尽的好处和帮衬。

这符咒原本是道门之物;符咒,在道门道家、道教修炼法门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什么叫咒?

《说文解字中载:“祝者咒也。”在黄帝时代祝、咒是不分的,黄帝时设的官职祝由,又叫咒由。符咒中的咒语起源于古代巫师祭神时的祝词。

《尚书·无逸曾说:“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

说明最初的咒语就是用语言告诉神明要求惩罚恶人,并向神明赌咒发誓现代符咒之术几近失传。

道家的符咒咒语,就是起源于古时的巫祝。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也符有密切的关系,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语。

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能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祈祷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词;治病时,咒语是要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辞;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灵帮助等语。

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

赵卫仙师在《云麓漫钞中解释道:“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说明这句词是从汉代经张天师传下来,要符到就灵验的意思。

云篆天符非人为至下符咒,过去也多称为符箓。素有“三山符箓”之说。

因为“箓”字较为复杂,故用“符咒”一词者渐多。其中有一定的程序画法。

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的说法。

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足令一些善男信女们头晕目眩。

古代上士修道者认为,符咒作为山、医、卜、命、相五术的根本,是修道者与上天灵界对话的媒介,如同护身符一般,通过这种类似的渠道,可以让九天神煞为我所用,役神驱鬼以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

当然,符咒是由“符头“,“主事神佛“,“符腹“,“符脚“,“符胆“等五要素所组成。若以符令引喻为人的话,符头好比一个人的头;主事神佛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和心脏;符腹就好比一个腹部的肠胃,是我们书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脚就好比一个人的脚;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一个符令若没有符胆就好像门没有锁一样,坏人都可随便进入。

因此,符胆对符令而言有深足轻重之地位。

符头:一、自古以来,符咒派别不少,但各拜其祖师,有所不同,就因为如此其符头的暗号也有所不同。

如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

三勾在整个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

下笔书此“三勾“时应暗念咒语:“一笔天下动;二笔祖师剑;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一笔一句须恰到好处,就是所谓“踏符头“。

“符头“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为符头,其种类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

如无“三勾“三清符号时,必须咒曰:“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鬼伏藏。“即可!

符胆:符胆是一张符令的灵魂,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效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书符一般都称为入符胆,入符胆的意思就是请祖师神明镇座于这一张符令之内,把守此符的门户。

一般常见的符胆,常见的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马“字,“化“字等不胜枚举。然何谓符胆呢?符胆是由一些各派秘字所组合而成。

符脚:“叉符脚“,用以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它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注:榔梅符法:符顶上三勾代表“三昧真火”

当然还有画符仪式

一、画符仪式的程序,画符有一定程序,决不可以简单了事、顺序颠倒。

从总的方面看,画符都要设坛行祭礼尤其是道士,有所谓“总坛式”。

总坛式里的总符咒写有道士们通常信仰的神祇——土地、城隍、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将、玄武大将、黑杀大将等。

如古代敦煌道士画符时所设的总坛式图中的总符咒。有的道士们还要造坛,造两块天帝的印把子。

这两印是雕在坛上的,前后都要雕。也有不设“总坛式”或造坛的,如“请仙箕法”等。

请仙箕时,用三盘果子,茶、酒各三盏供于正堂屋的神龛上…,或供于临时设在屋外某个方位,相当于供桌的饭桌上即可。画符前,先要净心——聚精会神,诚心诚意,清除杂念,思想专注,以及要净身、净面、净手、漱口,并要预备好水果、米酒、香烛等祭物,还有笔墨、朱砂、黄纸等。

对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来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如笔咒:居收五雷神将电灼光华纳则一身保命上则缚鬼伏邪一切死活灭道我长生急急如律令。

水咒:此水不非凡水北方壬癸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吞吞如粉碎急急如律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