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祖荫荣华岂无极(1 / 1)惜挽·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祉禄一行人的轻松欢快不同,安华此刻简直想杀人的心都有。

祉禄此番离京,并没有入宫将告假的奏本亲自呈递给皇上,而是遣人在接佑生的时候一同送到长公主府,让她转交或是给公冶子去呈递。

公冶子去昶园寻她的时候,她正坐在那棵百年长青树下旁的亭子里,捏着祉禄留给他的信笺满面怒容咬牙切齿的模样,瞧得他不由得好笑道:“这是谁惹我们长公主殿下生气?”

他身材高大,长手长腿的,走到她身后手一伸,将她捏在手里的那封信笺抽了出来。

安华被他忽然的举动惊了一下,回头看到是他,瞥了一眼微微怒道:“你不知道本宫是圣上亲封的长公主,仪同亲王吗?谁许你不经通传就进我府邸。”

“嗯,险些忘了,我这即将过门的妻子可是一品爵位的长公主殿下。日后我得让人备好一摞拜帖,以备日后我来见自己的妻子。”他说着又摇摇头,道:“还是不妥,我看我还是先回府收拾收拾,以后搬进殿下这昶园来住这才好照顾殿下,这日后就劳烦殿下好生照顾了。”

“看来公冶子这御史大夫倒是闲的很啊,不在御史台处理公文,倒是有时间来我府上贫嘴。”安华本就心中有气,被他这样一逗弄,冷言冷语的开口讽刺道。

“好啦,别气恼了,这告假奏本,我晚些进宫给你带进去便是。”公冶子不在调侃她,绕到她对面的座椅上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

“看你健步如飞的模样,想必身上的上已经大好了,刚好,我有事跟你说一下。”

“哦?殿下请讲。”公冶子收回方才的嬉闹,到安华面前落座。

“听闻,桓王向陛下求婚旨,要迎世容为王妃,可陛下当场驳回,明言世容婚事轮不到他来提,婚旨会在春祭后的晚宴上颁发。”

安华知道,公冶子最为疼爱这个妹妹,祉禄虽与世容青梅竹马但未来路离不开沐氏的扶持,如今连侧妃都定了人选,再让他妹妹委屈入府定是不可能的了,若要等祉禄御极入宫为妃,也不知是何年月的事情。

荣亲王沚祯清风和月,沉稳而内敛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是天家皇室之中难得的极富才气的皇子,最为重要的是他对皇权名利没有追逐之心。

“嗯。”公冶子转弄着指尖的茶杯,面容清淡,眉峰没动,开口说话的声音平稳得没有丝毫异样,安华实在捉摸不到他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可她不喜欢这种感觉,这种猜不透又握不住的感觉。

她眉梢微皱,撑着桌子站起来,越过身子修长的手臂一伸,夺过他手中把玩着的茶杯,仰着脸问他:“你还没说,你过来是做什么。”

宫里头凡是上点年纪的奴仆都说,先皇后有着绝立于世的姿容,为人精致风雅,华贵凤装于身是她们从未见过的绰约多姿。众人遗憾她的红颜早逝世间再无此绝世佳人,却渐渐发现安华继承了她母亲的美。

安华长得极似先皇后,但又有所不同。她的眉眼中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傲气,眉眼清亮透彻,任性起来眉眼盛气,逼人,感性时像是晕着一汪春水,笑起来与她母亲一样弯弯得,让人单是看一眼,就会陶醉在其中。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皇帝总是对她从不舍得说一个不字,宠溺得无论哪国使者前来求亲,都会被皇帝赶出城外。

公冶子站了起来,宽敞的院中一阵寒风刮过,安华有些冷意,缩了缩身体,脖子也随之低了点,他眼睫微垂,刚好看到她露在外的那洁白如玉的脖颈,俊脸微红着侧了眸子道“朝议散了后碰巧遇上司礼房的女官,她说我们的礼服做好了,问是送到府上更试还是进宫去,我是过来问你意见的。”

他离了座,走到她身后解身上的墨青色如意云纹绲边披风给她罩上,见她将头垂得更低,背微微僵直了一下,不由得笑着收回了手道“我想,我们还是寻个日子一起进宫去试为好。”

等安华反应过来的时候,公冶子已经走远,她愣愣的看着他,原本放在石桌上祉禄的私信和奏本已经被人拿走。

她的深深叹了口气,只吩咐童伯备车,她要去一趟城郊临天峰。或许,她也该试着跟前尘往事告别了。

自从上林苑回来后,晁晏便极少与他们走动,安华无数次想要去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如他性情大变一般,与她疏离的远远的。

有时候在宫里的廊道上碰到了,他也只是隔得远远的作揖行礼,然后转头就绕道离去,不再如以前那般与她走一道,叙个话。

她遣人暗中送到他府上的信笺,他也不再回信,偶有回复,也只是让人带回一两句极为简短的话,涉及朝局政事的,他一概只做没看到。

女儿家的心思总是敏感的,她甚至有种直觉,晁晏是不是已经背叛了他们,投靠了桓王。

可她又怎么都想不通,晁晏孜然一身,桓王到底用了什么,拉拢到了他。

童伯驾车平稳,安华坐在里头想了一路,终究是想不通个究竟,干脆也就不去想了,闭起眼睛靠在椅背上养其神。

只是一闭上眼,她脑海中又浮现了公冶子那张清俊的面容。她支起手撑在脑门,轻轻揉了揉,他此次进宫为祉禄递折子,想必又要被皇帝雷霆迁怒。

算了,谁让他要自以为是替她入宫去教折子,即使被责骂了,也是他活该。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间马车已经到了临天峰下,童伯打开车门的时候,就看到她支着脑袋在出神的想着什么。

从昶园到临天峰有小半日的路程,以往每次他驾车来这临天峰,安华都靠着椅背小憩,极少会这样坐在那里发怔出神。

公冶子回到宫中先是让人去盘查了十三年前朝堂参奏的事情,然后才怀揣着祉禄的那封奏本走到文德殿前,就听到皇帝怒斥桓王的声音,隐隐约约的,不大清晰,但也听到“世容”这两个字。

估计是桓王不死心,又去御前求亲。

虽说他早就知道了桓王一直谋算拉拢公冶世族,心底一直贪恋着要娶世容。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桓王竟然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向皇帝讨世容为王妃。

公冶子虽说曾经做过桓王伴读,但是两人素来个性不合,一直只是平淡之交。

后来世容和世鹄相继回京,世鹄又成了桓王亲卫,桓王才与公冶府走动多了,不过也是寻世鹄或是借机与世容搭几句话。

以前他公务繁忙,即使在府上也是在书房劳形案牍,即使桓王过去,两人也只是打个照面。

既然知道他是来找世鹄,就干脆吩咐让世鹄好生招待,也不去过问太多。如今细细想来,应该就是那时候起,桓王对世容起了心思。

当时就不应该将世容从天山一药接回来。

他倚在殿前白石凭栏,眉间清冷负手而立,看着宫墙天地。

世鹄如今与桓王来往过甚,必会为他走动此事,届时自己倘若明面上反对此事,不但会让世鹄陷入两难,公冶一族与桓王的梁子也会就此结下,朝堂之上必定有所牵连。

或许一会还是要主动与皇帝提一下世容婚事,免得夜长梦多。

殿内争执的声音仍在,殿门打开,他回首见到从殿内出来的晁晏,一时没反应过来原来愣了愣。

只见晁晏眯着眼睛笑了笑,并不忌讳两人此时阵营尴尬,大大方方的走到他身边与他一同负手立在那处,看着空阔宽敞的宫道,“方才陛下钦定了,春祭巡视各处军营,南郡的越骑军已经定了由我与世鹄一同去。长公主殿下的婚期还未定下,怕是赶不及饮下这杯喜酒。”

“巡视军务,素来是司隶台事情,与司徒所掌之事素来无关,陛下怎会?”公冶子直接问道。

“他外祖是异国皇族,身上有着两国皇室血脉却又没有军方势力的他,又怎会放弃任何一点能拉拢军营的机会。”晁晏勾唇轻笑,道:“十三年前不正是他与瑞王争夺巡视南郡未果,他为了打击瑞王,才让过氏蒙上叛国大冤吗。”

“那一大案虽说他们两人都撇了干净,可心中主谋是谁,桓王心知肚明,他敢拿这事出来上奏?”

旧案如若有不明,依照陛下心性必定要遣人去探查清楚,桓王确实可以借机铲除现在的南境领帅,可如若此事番大了,只怕桓王自己都要惹得一身骚。

“桓王的野心和执念已经浸入骨髓,如今瑞王落败穰平王刚起势,他一心要在此良机中夺得军中势力借此来稳固自己前往储君的道路,早已失了理智,再冒险,也不会轻易放弃。”

公冶子静默眺望着远处,停顿了许久,才接着道:“什么时候出发?”

“月底就走。公冶子的婚宴,我略备薄礼,走之前遣人送到你们的府上。”

“不必太过麻烦,你遣人一同送到昶园就好,以后,我也是要住那里的。”公冶子转眸,看着他,在心底又加了一句:你不来也好,我也不希望你来。

他素来不否认,自己是个心眼小还占有欲强的男人。

晁晏轻嗤一声,瞥了他一眼,“那便祝公冶子与长公主殿下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会的。”

“晁卿与公冶子这是在聊什么,何不让本王也参与一番。”殿门打开,桓王昂首挺胸的从宫殿内走了出来,他面上神色掩饰的十分好,一脸平静面带浅浅笑容,丝毫不似才在皇帝面前被怒斥一番。

“拜见桓王殿下!”

“两位大人不比多礼,快快请起!。”

桓王大步走上前伸出双臂,一手扶起一人,含笑道:“公冶子这马上便要与本王成一家了,哟,这近日忙得都忘记前去公冶府上恭贺一番。不过容雁放心,本王已经备了厚礼,定为卿的婚礼增添光彩。”

“臣,谢桓王殿下!”公冶子拜谢后便告辞进了文德殿。

剩下晁晏与桓王在殿前,桓王收起方才温和的笑容,眸色渐冷,低声道:“晁卿可知,方才父皇厉色拒绝了本王向公冶的求亲,还说要将世容嫁给荣亲王。”

“臣早已提醒殿下,拉拢公冶族,不可急。”

“怎能不急!”桓王望着牌匾上苍劲有力的字,语气有些急促,“如今不单是穰平王,连荣亲王在朝中对禁中的掌控逐渐强大,加上父皇又有意抬举他们二人,如若让沚祯与公冶一族成为姻亲,定能得到统将们的支持,到时候禁中便能在他手里随意把玩。加上,如今祉禄又接连晋位,沐方朔更是成为父皇跟前红人,还有长公主在后边扶持,本王早已不似之前那般能在朝堂之上春风得意了。”

晁晏轻笑一声,心中不由感叹,桓王果然聪慧谨慎,皇帝这一连贯的动作也算将手里的这碗水端得平稳,却还是让他感到了危机。

他抬手示意先离开,两人步入宫中的转角廊道,才道:“这公冶一族虽厉害,但是如今公冶子娶长公主,若是公冶小姐嫁给了荣亲王,世鹄又是殿下的人,这内部早已四分五裂。至于穰平王的南羌和亲,只要这次将南郡的越骑军收入囊中,那么南羌外族小藩那点兵力,根本不足为惧。”

他见桓王郁结的眉头已经开始放开,又笑道:“这朝堂的战场,终究只是在晋阳城之中,只要是谁能夺下宫城与权贵宅邸军防,谁便能早胜一场。”

“世鹄虽说已经上任京卫府尹,但手上的兵马不过是日常的巡卫,如何能与祉禄手中的建畿营相比?祉禄刚掌制建畿营,依照父皇的行事作风,定不会这么快让一个皇子卸任,让皇室颜面尽失。要夺祉禄的位,太难了。”桓王不由得扶额叹息。

“王爷可是没听清,臣方才说的是宫城与权贵宅邸这一范围,是禁中。”晁晏勾起嘴角,负手昂首,又点明一些道:“新任的建章军卫尉和御前侍卫,是郁久怀,他目前可是不属于任何一位王爷的阵营。但他手中把控的,不单止是禁中的安危,还肩负着陛下的安危。”

晁晏看着桓王一脸迷茫,又道:“臣听闻这郁久怀一家老小都在晋阳,他有个不成器的父亲,成日流连在赌坊和歌楼酒肆,并不与他们同住。这样一个市井流民,相信京卫府衙中应该还有不少他父亲的卷宗。”

桓王瞬间明了,对晁晏作揖为谢道:“谢先生提醒,本王马上着手安排。”

殿阁之内,皇帝只是稍微看了一眼公冶子递上来的奏本,便嗤笑一声随手丢到一旁,并没太过放到心上,而是开口问了另一件事:“关于晁晏当年的事情,可还有查到什么。”

公冶子仍是跪着,额间却已经有了细密的汗珠,他藏于袖中的双手攥紧,仍是道:“没有。”

皇帝看着他好一会,眯起双眼,道:“如此便好。公冶,安华是唯一一个知晓潜龙卫的人,她心思细腻,日后定要留心,别把不住嘴门被她套出来话,否则,你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潜龙卫,历代直属皇帝的隐秘机构,潜伏与天下各处,暗中为皇帝搜罗密报信息,是皇帝守卫天下最为锋利的一把刀。

潜龙卫由总旗将军所统领,下掌十六卫府,分设于天下各郡城,于每月逢九传送密报入禁中,总旗呈给监门梳理汇总后交由皇帝批阅。而监门,就在文德殿内殿的地宫之中,所有的监门内舍人都是一些识得文墨的內监,且均已被总旗将军封锁喉脉,离宫之前都不会解封。

这也是为什么文德殿皇帝不在,未得圣谕任何人不得入内。

而这潜龙卫的历代首领总旗将军,就是公冶的历代家主。这是公冶一族这么多年来所守护的最大的秘密,也是公冶一族这么多年来不倒的秘密。

上一任的公冶家主天下人都以为是在收复南郡时被叛军所杀,但真正的死因,是潜入南陵国中在探查当年轰动一时的四族叛国之事中了毒箭,回到南郡后残喘疾马到禁中,密报刚递交便气绝身亡。

“欺上瞒下屠灭村落,为图私利勾结外邦烧起边境烽火,这面上风光无限的权贵旧制,已经成了悬在这天下太平上的一把屠刀,”皇帝缓缓起身,走到侧面挂着的那幅天下山河图上,眯起了眼。

“朕这一生努力,都不过是为了能够推行新政,革去贵族之制,以求为我东景再延太平百年。”皇帝转了个身,看着立于不远处的公冶子,“卿,可惶惧?”

革新之政,动荡权贵,这皇族之下的公冶大族,首当其冲。

公冶子平静的看着那一副秀丽绝美的山河图,忽然想起晁晏曾与他明志绝不会霍乱朝堂动荡国本时说过这样两句话:“世袭贵胄,辈晚庸碌,非国恒之所策。吾惟愿以鬼谋之断,上达九天,下利万民。”

“臣虽为这军武世家家主,但却早已厌倦了争斗,如能解脱,何不快哉。”公冶子恭敬畅然的答道。

皇帝从袖中取出一封着蜡印的竹筒递给他,看着他平静的双眸,道:“公冶一族自立朝一来就守护皇族,此份情谊朕怎敢轻易忘却。大婚前再去办件事,然后便好生准备,迎娶安华吧。”

仪同藩王的安华长公主,这份荣耀,也足够公冶子光复门楣。

“臣领命,谢陛下恩典!”公冶子恭敬的接过密令,再三拜谢,才转身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