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抱最(1 / 1)少年阿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小飒用沧桑的语气继续说道:“活着总得有个理由。当下有很多90后00后恐婚,更害怕生孩子。”

“家暴、经济压力、身材走样,都是原因,但是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人选择步入婚姻殿堂,成为三口之家?

前段时间杨丽萍老师的事情,掀起过一段风波,选择不生孩子的原因很多,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所热爱的生活、或者有更加值得自己去追随的东西。

但是如果你要问选择生孩子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最好的回答,大概是去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见证自己每一个撑不下去的瞬间有一个东西让我们必须挺住。

人们不理解的一个事情是:为什么穷还要生孩子?

说实话我之前也不理解,当然现在我也没有孩子。”

“嘁,说了那么多,跟真的似的!”

“就是,搞半天你也是个单身汪!”

“自己都那么穷了,还生孩子做什么!”

“就是,反正我是不生!”

……

董小飒看到听众的留言,心道,就等你们这么说,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似乎可以从我父亲身找到答案:

见证一个小生命从蹒跚学步到独立成人,那个过程应该是幸福的。

小时候他一把抱起我,胡子扎到我的时候我伸手就要拔,他笑着,我看到他是幸福的。

大学去外地时,我们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硌得屁股生疼,不敢想象他还要坐车原路返回,但是我看到他是幸福的。

父亲是一个话很少的人,我也不会直接的去问他为什么当初选择生下我,但是我觉得,从一个成年男性变成父亲这个角色的转变是需要付出很多的。

从前他可能粗茶淡饭对付一顿,但是成为父亲后不行,因为不想委屈孩子;从前他可能铺张浪费毫无计划,但是成为父亲后不行,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经济基础。

“父亲”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而选择去孕育一个全新的生命同样是给自己拥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

“是啊,想当初我们家也是这么过来的!”

“当时我就在想,生我出来干嘛,给自己增加负担吗?”

“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这几乎是现状了!”

“石锤了,主持人在煽情!”

……

董小飒把烟掐灭后,继续说道:“我们应该学会,在自己世界里拥抱最好的。”

“电影《生门》里边可以看到的是,有的家庭拥有生孩子的条件,却想过丁克生活,有的家庭一心想要孩子,却因为不能给孩子像样的条件止步不前。

人生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

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拥抱自认为最好的生活。

选择生孩子,不是因为害怕老去自己空活一世,也不是为了日后有人养老送终,更多的父母,都只是为了让那个孩子来人间一遭,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

每一个选择丁克的成年男性,肯定都是自由的,但无疑每一个选择成为父亲的男性,都是伟大的。”

董小飒顿了顿,继续道:“说道丁克,我不得不继续说这个问题了!”

“来了来了,主持人逼逼赖赖环节开始了!”

“请开始你的表演!”

“前排兜售瓜子板凳矿泉水了哎!”

“把腿收一收!收一收!我打扫一下卫生!”

……

看到搞怪的听众,董小飒没有理会,淡定地说道:“恒大研究院在今年年中发布了《2019天朝生育报告》,报告显示,一孩生育率从2013开始逐年下滑,2018年更是全年人口负增长。

都在说再过一阵,20后就要出生了,可是90后却在互相“鼓励”:“只要咱们坚持不生,20后就无法出生”。

一时不生一时爽,后来想想,干脆做丁克吧。”

“只要咱们坚持不生,20后就无法出生,哈哈哈,这句话没毛病!”

“00后都猴精猴精的,20后就别提了!”

“一时不生一时爽,一直不生一直爽!哈哈哈!”

“就是,丁克不香吗?”

……

董小飒嘴角一裂,当了啊!

然后继续道:“

在生育率骤降的今天,有一个词被讨论的频率越来越高:丁克。

它来自于英文单词DoubleIneNoKids的首字母谐音DINK,理解起来不难:双方有经济来源,能生但主观选择不生育的伴侣。

这个概念自世纪80年代传入国内,在当时,人们还在适应计划生育,丁克显然是一种“非主流”的选择。可是如今,丁克有一点要成为“潮流”的趋势。

根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天朝的“丁克家庭”已超过60万。至于他们为什么选择,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种。”

说到这里,董小飒停了下来。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听这个?”

“主持人你在想屁吃?赶紧说啊。”

“就是,哪四种,你倒是说出来啊!”

“你是不是要搞事情?”

……

董小飒看到听众的胃口被钓了起来,没有继续拖延,连忙说道:“第一个就是:不能接受低配养娃。”

““我们生存都难,还能顾生娃?”

越来越高的物质标准让年轻家庭对生小孩望而却步,被动选择了丁克。身边有朋友粗略地算过一笔孩子账,从孩子出生开始,吃穿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固定开销,到进入学龄阶段后,高额的教育费用、息息相关的房价和物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更是拼了命的在教育继续投入。

2015年的《奇葩说》曾提到过,在北京养大一个孩子到18岁,需要276万,四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只高不低。

虽说养孩子这件事弹性很大,但是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一代人不愿意将就,尤其是在“培养下一代”这么严肃的事情。”

“这句话没毛病啊,我们生存都难,还能顾生娃?”

“就是,当前的环境,我自己活下来都难,还养孩子?闹呢?”

“养孩子本来就很严肃的好伐!”

“我怀疑主持人圆不下去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