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陛下,边疆战士来报,建州女真屡次试探,企图犯我边境,臣等恳请陛下,派兵支援边疆,绞杀女真狂徒,立我大明国威”。
这苍老的声音一响,许多官员一同发声,“臣等恳请陛下,派兵支援边疆,绞杀女真狂徒,立我大明国威”。
李源看着前边躬身奏的老臣,原主的记忆告诉他,这人是三公之一的刘太保,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忧国忧民,也因此得罪不少人。
成化帝看着朝堂众人却犯起了难,刚刚镇压了西边的起义,如今再起战事,会不会…
启奏陛下,臣以为,刚刚平定西边起义,此时不应该再起战事,女真犯边,无非是想得到一些优惠,不如陛下放宽边疆政策,允许女真在边疆行商。说话的是三公之一的张太傅。
此言一出,朝臣哗然。
李源也很诧异,要知道,明朝是历史公认的最硬气的朝代,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而刚刚张太傅的话,是要成化帝纵容女真吗?
“臣附议,臣觉得张太傅言之有理”。说话的是户部尚书许严,许严依附张太傅,被视为张太傅一党。
在他之后,又有许多官员附议。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对张太傅没有过多记忆,但是李源明显感觉到原主对张太傅一党的排斥。
就在众人揣测成化帝心思的时候,成化帝却将锅甩给了李源。
“源爱卿啊,这件事你怎么看”。
李源呆住了,要知道,左边是刘太保,右边的张太傅,李源身为锦衣卫指挥使虽然直接听命于皇,但是此刻自己若支持谁很可能会被视为一党,有可能还会引起皇的怀疑,或者说,皇帝在试探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
“臣一介武夫,不懂的那些弯弯绕绕,臣以为,女真不可轻纵,否则得寸进尺,后患无穷”。哼,我不说打也不说不打,装傻充愣就好了。
成化帝一时间也没好的办法,只好让大臣们退朝,说自己再考虑考虑。
李源松了一口气刚要离开,皇帝身边的太监汪直就叫住了他,“李指挥使慢走,皇有召”。
这个汪直在历史算是个有名的宦官,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被人骂多了。
李源看着面前这个十六七岁,说话软软弱弱的少年,实在无法将他和后来权势滔天的西厂厂公联系到一起。
二人一起来到乾清殿,汪直躬身说:“李指挥使进去吧,皇在里边等着您呢”。
李源推门进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臣,恭请皇圣安”。
源爱卿来啦,赐座吧。
“臣,恭谢皇”。
没想到这礼行起来也得心应手啊。李源心想。
成化帝笑眯眯的看着李源,“你这猴精的孩崽子,刚在朝堂不得罪人,说着模棱两可的话,如今这只有你和朕两人,你就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
李源憨厚一笑,“没想到,这都被陛下您看出来了,陛下圣明啊”。
“少拍朕的马屁,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吧”。
李源知道这段历史的结局,化成帝派赵辅和左都御史李秉二人东征,大败女真。如今皇已经这样问他了,他也不藏着掖着了。
“臣以为,女真不可轻纵,女真对大明一直虎视眈眈,不仅仅是因为边疆政策的严格,而是他们一直有侵略大明的心,虽然我大明朝是不会被一个小小的女真推翻,但是如若放宽边疆政策,女真自主进入大明经商,难保有不轨之人混入应天府勾结朝臣,引发动乱”。
李源这话可不是瞎说的,成化年间会有很多次起义,很多都是外族煽动。
成化帝眉头紧皱,李源的想法也正是他的想法,若放宽政策,让女真入边疆行商,时间长了难免成为祸患,况且若女真得寸进尺,大明难道还要退让吗?
源爱卿以为,朕派谁去东征女真呢?
李源偷笑,这可问到点子了。
“臣以为,赵辅和李秉二人可胜任。”也不知道大败女真之后,皇帝会不会给自己一个举荐之功,李源心想。
出了太和门,小六已经等了李源很久了,见李源久久不出来,就知道又被皇召见了。
其实成化帝还是比较信任李源的,李源的父亲为救成化帝死于刺客之手,他的母亲也伤心过度没多久就去世了,在他17岁那年,成化帝让他进锦衣卫做了经历,短短三年就提拔他为锦衣卫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