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一天离开梅花坞,离别青桃,私塾先生在那百年桃花树下是站了很久很久的。
他真的舍不得离开梅花坞,舍不得离别青桃。可富商说的也有道理,男儿要有了自已的沙场和骄傲,才能让自已的女人活得丰盈而安稳。
趁着年少,走走四方,才不枉似锦年华,将来亦不会后悔。
三年时间不短,可也不是很长。给自已一个三年,也是给自已一个机会。留给你的不会走,三年还可以创造很多不可预见的事物,会让你变得更好。
最终私塾先生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在黄昏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这个让他心情沸腾的梅花坞。
走得是如此的不舍。
梅花坞离渡口太远,而私塾先生竟选择走路去,他想多看看即将离去的故里。
有好几次他都想折回梅花坞,不去京城赶考了。
可是一拿出青桃送她的绣着桃花的手帕,就不想退缩了,毕竟私塾先生还是想给青桃一个更好的生活。
在路上纠结了无数次也对比了无数次守着青桃在梅花坞教书育人,结婚生子,安稳度日的现在与假如考取了功名后荣返梅花坞给青桃的锦食玉衣生活的思想中,去京城的渡口终于横在眼前。
私塾先生深知踏上船后便再无退路,心里咯噔了一下,还是转身朝着桃花故里的方向望了望,便走进了船舱,发誓不功成名就就不会梅花坞见青桃。
私塾先生昏昏沉沉在船上躺了三日后才踏上了京城的路。
刚一上京城就是天黄风狂夹着漫天的沙尘几乎睁不眼的天气。
私塾先生在风沙中早已失去了方向,四处也无人自是无法去询问别人。
只好盲目地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等沙尘没这么厉害了就寻个客栈休息了再走。
因为私塾先生总想起青梅说的一句话:“她觉得这就是她想要的爱情的样子,把自己放心上的人是值得托付终生的人,她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他。想着三年后的桃花盛开时节,他就可以回家娶青桃,从此朝暮相依,白首相扶。
摇摇晃晃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能看见一堵墙壁了。
私塾先生就沿着墙壁一直走,一直走,却令他感觉奇怪的是,沿着墙壁走了好久都未找到门。
实在是太疲劳了,就依墙而坐,肚子也咕咚咕咚地提示该吃东西了,私塾先生的身上已经找不到吃的东西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风沙依然未停,最终私塾先生倒下了。
醒来时,他已染上瘟疫,很快变得严重,却依然找不到能依治自己的地方。
疫情严重,后来京城附近的死亡人数急增,奄奄一息的私塾先生被当作身份不明的流浪者处理,统一火葬。
私塾先生在死前,手中紧紧握着一条桃花刺绣手帕,喃喃自语:今生无缘,来世再续。
不知是老天突然睁开了眼,还是私塾先生内心放不下春桃,在火葬的前一刻他被堆在土坑上时可能人数太多,堆得太高,最上面的这个他竟滚下了土坡直至跌下山崖……
没有人认为他私塾先生还会活着。
(2)
车厢里稀稀落落,分布着不少空位。张楚是个做事呆板的人,严格按座号找到78号座位。刚坐下,一股廉价的方便面味飘了过来。
对面一对中年男女,乱蓬蓬脏兮兮的头发,头油仿佛要滴下来。男人拿着调料包在大号铝饭盒里涮来涮去,将调料包洗白冲净,然后又将料包放嘴里啅了一下。
那女人从老式背包里取出几个压碎的鸡蛋和几块蔓菁疙瘩咸菜,一副要大快朵颐大干一场的阵势。两人用浓郁的不知何处的方言,旁若无人地说着闲事,打着嗝,骂着娘,哼哧哼哧地吞咽着。
后来,那男人竟然从包里整出一头蒜,各种味道交替撞击着周围人的神经。这时,那中年男人欠了欠屁股,没错,他竟然旁若无人地放了一个响屁,然后很舒服地将屁股放回原处,一副极其满足的样子,又继续吞咽起来,仿佛前面吃了这么多,都是为这个屁做的铺垫。
周围的人尴尬不已,倒仿佛是自己放了一个屁似的,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张楚实在忍不了,拿起包,往车厢尽头走去,找了一个靠窗的空位坐下。
拿出饮料、杂志,放好包,望了望窗外飞驰的麦田,这才发现对面是一个大约30岁的美妇。那女人戴着一个变色眼镜,皮肤白皙,嘴唇纤薄,波浪卷发,是个充满成熟魅力的少妇。
张楚喜欢独自坐火车,对他来说,每一次旅程都是对平庸生活的逃离,充满了未知和悬念,是一次次心灵的寻觅。
女人望着窗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变色眼镜仿佛一个屏风,将她与纷繁的人世隔开。骄阳刺眼,张楚眯着眼睛,麦田还在飞驰,间或闪过明亮的水塘、疏朗的树林、寂静的村舍。
他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她。秀发被阳光染成金黄,光洁修长的手指轻轻搭在窗玻璃下方。感到有人在打量自己,她将脸深深地往另一侧扭去。
张楚觉察到盯着别人看不太礼貌,便收回目光,端起杂志,装模作样看了起来。
那是一本《环球银幕》,时光已过去多年,张楚依然记得其中推介的两部电影,杰瑞米?埃恩斯主演《命运的逆转》,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我的左脚》。
她突然起身离开,张楚有些惶恐,难道是准备下车?他惴惴不安,从杂志上方悄悄瞄着她的动向。长腿,纤巧的臀形一闪而过,手中举着口杯,原来是去接水,张楚松了一口气。
望着对面空荡荡的座位,他体味着瞬间袭来的失落,期待着她的再次出现。
失去妻子的埃恩斯牵着一条狗,在冬天的清晨出门散步。他戴着一顶毛线帽,清瘦憔悴,眼袋垂落,目光里满是孤寂。张楚望着那张剧照陷入沉思,也许,人人都会这样晚景凄凉,张楚的心情突然变得消沉低落。
这时,一个柔和温婉的声音飘了过来:“你也喜欢电影啊?”她已经回来,双手覆在杯子上,象撑着一个拐棍。浅笑倩兮,眼睛却盯着张楚手中的杂志。
那是一本印刷精美的刊物,彰显品味,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泡妞显摆的必备道具。
张楚顺水推舟,殷勤地将杂志奉上,请她赏阅。她微笑着接过来,埋头看书,张楚便往前靠了靠,近距离打量她。一缕清冽、洁净的香气隐隐传过来,将两人氤氲在一起。
张楚感受着她发路的走向,嘴唇的线条。等待她读完杂志,进入电影艺术探讨时间,这是他擅长的领域。
终于,她抬起头来,说她喜欢看戈达尔的《精疲力尽》,能知道这个片子已经让他刮目相看,而这部电影同样是他的最爱,两人的距离逐渐拉近。
“悲伤和虚无,你会选择什么?”那美女摘下眼镜,注视着张楚。哦,她真的很端庄,但是美得很低调,没有轻浮和挑逗。
3.
姣好的容貌气质催化了张楚的谈兴和表现欲,围绕“新浪潮”电影,他开始给她上课。好为人师,尤其是好为女人师,是男人的通病。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奔跑,奔向自由和彼岸,《四百下》之所以要用三分钟的长跑收尾,就是一个关于人生之路的隐喻。”
她微笑着聆听张楚的演讲,不置可否。聪明的女人总是善于倾听的。
“可是安托万最后获得自由了吗?看到大海后,他的眼神并没有多么惊喜啊,反而更加迷茫。”她适时补充提问,这问题让张楚感到同样迷茫。
“大海看似无边无际,可以畅游无限,可是自由没有边际,那就是枷锁。”张楚略一迟疑,依然挤出自感精彩的回答,得意地扬起嘴角。这是他第一次和女性谈电影这么有共鸣,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精神上打开缺口,身体的接触就迅速提上日程。有那么几次,张楚的腿在桌下有意无意轻轻触碰到她,她连忙躲开,那种过电一样的感觉让张楚欲罢不能。
文化探讨只是引子,话题最终还是会回到现实。她是摄影师,自己开了一家照相馆,刚刚完成在青岛艺术学院的绘画进修。
“你家在青岛吗?”张楚听她的口音不像胶东人。
“不是啊,我是临沂人,听说过九间棚吗?那是我的家乡。”
“真没有听说过,九见鹏是关于什么的?”
“是九间棚!”她无奈地笑了笑,从包里取出纸笔,迅速画了一幅九间棚草图,然后在旁边勾勒一棵桃树,树上挂了一轮太阳。
一挥而就,简约传神,张楚接过来,不禁为她的素写功底叹服,敬意油然而生。
“这太阳,是夕阳还是朝阳?”小伙有点挑逗的意味。
“你感觉呢?”她往后挪了挪身体,象幼儿园阿姨哄小朋友一样循循善诱。
时间在男女初见时是流逝最快的,人们往往迫切想让时间永驻,留在那个感情发端的瞬间。
“把票拿出来,查票了!”就在那时,一个胖大魁梧的列车管理员,系着红袖章,嚷嚷着走过来,搅乱了两人的水乳交融。
“你去哪里?”
张楚匆匆答曰“枣庄。”
“你去哪里?”
她镇静回道“淄博”。
张楚高昂的情绪一下子落到冰点,再有十几分钟就到淄博站,难道故事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可是,她是临沂人,又怎么会在这一站下车?
一段旅途,难得邂逅有缘人,遑论一段情愫?两情相悦之时却到站了,徒留几多惆怅和伤怀。
张楚的情绪再次低落下来,两人陷入沉默之中。她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车。
4.
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张楚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总不能抱着她的大腿,不让人家走。也断不能在淄博下车,与她同去,那样太过突兀,也不现实。可是,无论如何,总不舍一拍两散,就此相忘于江湖哪?!
事在人为,任何事情,不主动努力,等靠要,是行不通的,想到这里,张楚鼓起勇气,准备采取行动。
他把那张九间棚的素写铺在《环球银幕》上,推到她的面前,将笔轻轻递过去,忐忑地请求道,
“留个联系方式吧,以后有时间再聊聊电影……”
她收拾好东西,正望着窗外。听到张楚的请求,转过身,理了理垂下的发梢,大方地留下姓名地址,在后面注上“兰馨摄影图片社”几个字,最后望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不知为什么,张楚从那最后的眼神中,读出了一丝哀愁。他望着窗外,等待着她。终于,一阵喧闹之后,她修长的身姿出现在站台上,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
带着欣喜,他默默地反复端详那几行颇有古趣和书法意味的字体,“马丽”,嗯嗯,不知是不是回族。
走了一些人,又上来一些人,人生的列车就是这样。
一个面孔黝黑,粗声大嗓的中年妇女坐在马丽刚才坐过的位置,“呯”一声重重地将脏兮兮的口杯撂在小桌上。
斯人已去,张楚感觉自己就象一个被抽干的水塘。他无力地靠在椅背上,默默地将《环球银幕》收起来,放入背包,阖上眼睛,把世界关在外面。
旅途就象平静的湖面,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接着就归于平静。
可是,张楚的心无法平静。
5.
大四的生活紧张且凌乱,弥漫着一种末日的情绪。
学校为保证毕业季的安全,严查作息和出勤。学生会组织的巡逻队挨个检查宿舍,每晚10点,宿舍楼大门就挂上一个半斤多重的大铁锁,像怪兽的舌头,吐着戾气。
除了学分、考试,还要忙着实习、分配、应付学校的人情往来。如此忙碌,张楚却坚持管理学校信箱。这几乎完全是出于私心,他只关心有没有马丽的信件。
马丽在淄博下车,原是要去拜访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那位陈老太太在培训期间给予马丽很多照顾和帮助,同时,也是为了顺便考察淄博古窑。从马丽那里,张楚了解了陶瓷艺术某些精妙所在,也第一次听说《博山陶瓷厂志》这样的专业资料。他津津有味地读信,心里却猜思,这和摄影有毛关系?
她说平邑县的女孩爱美到极致,图片社周边的银行、交通局、商场的女孩,特别痴迷到兰馨拍艺术照,好几个女孩长此以往竟成了她的闺蜜。张楚就回信问她,有没有用古陶作女孩摄影的道具?还厚颜无耻地托她把漂亮女孩介绍给自己。
他习惯了这种克制的若即若离的“朋友”关系,也不了解什么是爱,因此也从来没对任何一个女孩说过“我爱你”。有时,他也会考虑将来,毕业后两人的关系该如何发展,是不了了之,还是不断进阶。
她的婚姻状况如何?两人从没有在信中提起过,他们只乐意谈感兴趣的话题。
夜深人静的时候,宿舍里弟兄们的鼾声、梦呓、磨牙声此起彼伏,夜猫的叫声不时从操场的某个角落传来。
他会在这样的夜晚,躺在上铺,大睁着眼睛,回忆她的样子,幻想着马丽在火车上给了他一个甜蜜的拥抱,奶尖温柔地刺入他心灵深处。
他没有想到,他们会很快再次相见。
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收到马丽的信件,这打乱了往常三五天一封的节奏。张楚有些焦躁、担心,每天急匆匆往收发室跑两三次,有时打着打着篮球,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倏地跑去问问。
后来,猛的就来了一堆同学们的信函,汇款单、包裹、挂号信,原来是邮局不知什么原因积压了函件。
张楚迫不及待,在里面寻来找去,终于发现那封久违的白色平信。
她后天要来青岛,办理结业事宜,清理打包个人物品。有些书,过于沉重,不便携带,想让张楚挑选留下,并在信里征求张楚的意见,如有意向,某日在艺术学院见面云云。
6.
他长长出了一口气,手抚胸口,有些后怕,假如这信再晚来几天,岂不误了大事!
再见马丽,是在一个夏夜的晚上。那是张楚第一次进入艺术学院。校园里满目皆是帅哥美女,本来对自己外形颇有优越感的心态突然崩了。
看指示牌,询问旁人,终于在一座青砖小楼前停下。嗯,就是这个房间,张楚站在门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激动,有点忐忑。此时,飘渺的琴声从房间里断续传来。
张楚再次深呼吸,轻叩门楣,等了一会,没有反应,也许是琴声干扰了敲击声。再敲,门忽一下拉开,一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站在面前,面露愠色,看来是敲门声干扰了琴声。这时,琴声听起来一下子清晰了,柔和的灯光下,一个清瘦的女孩正在立式钢琴前俯仰转承。
马丽穿了一件纯白衬衣,笑盈盈走来,把他迎进去。她美丽依然,站在贵妇一旁,风姿绰约,不同人间俗物。
这是一个大间,没有内墙和隔断,摆了两张上下铺木床,屋里东西满满当当。
张楚设想的不是这种场景,应该是二人世界才对。有一对母女在一旁,如芒在背,很多话他说不出口。她也沉默着,从床底拖出一个书箱。
分开两月,再聚首,似故人相见,并无违和,也许两月来的通信,已让他们消弭了距离。
两人隔箱梳理书籍,头对着头,窃窃私语。琴声在书籍和两人手指间跳跃、起伏。张楚沉浸在无可名状的确幸之中,悄悄瞄了一眼马丽。微微挑起的睫,象天使的触角,覆盖着明眸,让人不禁想去触碰亲吻。
东西画派、方家画集,陶瓷画册,摄影图集,张楚眼花缭乱。彼时,书箱右侧一卷画纸引起他的注意,
“这是什么?”
“我的写生。”
“可以看看吗?”
他注视着那双白皙修长的手指解开红绳,徐徐展开画卷,一张一张翻开来,静物、风景……。
“这张是陈老师指导的。”她指着一幅朴拙的陶器写生图,似有所思。
接着展开的一张,是一名全裸的女体,那女人侧躺着,手托香腮,端详着前方。
他站起身,来到书架前,翻开《文心雕龙》,想看看古文,清清心。
一片折纸从书中掉落,他蹲下身,将纸片展开——九间棚。张楚端详着马丽的那张速写,陷入沉思。
“什么时候走?”马丽仰头望着他。
“明早我起来给你做饭,好好休息吧。”
她经历了这一切,竟然从未对自己提起过。他突然明白,马丽眼中那难以琢磨的忧伤来自哪里。也确信自己一直寻找的爱究竟是什么,又寄托在谁的身上。
凌晨三点,张楚醒来,穿好衣服,望着窗外的远山出神,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充满力量,前方一片光明。
渐渐地,屋子里亮了起来,远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那是马丽在给他准备早餐。
听到轻缓的敲门声,张楚立即打开门,一把抓住马丽的手。她没想到张楚会起得这样早,又穿得这样整齐,竟有些迷惑和惊讶。
两人没有说话,万语千言只化作四目相对。张楚凝望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女人。她清秀美丽的容颜无数次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又是如此刚强坚韧,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他不由自主地抓住她的肩膀,马丽柔弱的肩颤抖了一下,他们深情又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流下幸福的泪水。
“快用早餐,然后你带我去桃林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