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回 闲游临淄约密谈(1 / 1)笑谈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接上回

临淄城,大汉青州治所,此时天下士人和寒门士子最为向往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这里有一座收藏孤本典籍的稷下学宫。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业城市,齐国故都,临淄一直都在齐鲁大地上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田辰带着赵云,外加贴身秘书诸葛亮,一行三人,悠哉悠哉的漫步在临淄城的大街上,微服出巡,观察着民生疾苦和世态炎凉。

不得不说,在手下那些大才的管理下,青州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青州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的临淄城,自然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人边走边聊,心情非常的愉悦。

赵云对于临淄的情况,在自己的心中同袁绍所统辖的冀州治所邺城做了一番比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若说邺城是这个混乱时代中,少有的富庶而稳定的地方的话,那么临淄就是完全不同于邺城,或者说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一个另类的存在。但恰恰是这个另类的存在,却让赵云感觉到非常的舒服,非常的和谐。

走了一段时间,毕竟是寒冬时节,田辰感到有些冷,看到旁边的一间茶室,便对赵云道,“大哥,咱们去里面坐坐?”

赵云虽然身上不冷,反而因为兴奋而有些热,但看到田辰和旁边冻得哆哆嗦嗦的诸葛亮,便点了点头。

这里要稍微说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人的饮茶历史非常悠久,从资料上来说,最早的莫过于神农尝百草,遇毒而以荼解之,这里的‘荼’实际上就是茶。所以说,后世把‘荼毒’放在一起讲。而在先秦时期,古代的巴人就已经有了饮茶的历史。到了汉末,茶已经成为了文人雅士,上层贵族所用的一种奢侈品。

因为临淄这里有云集了不少的学子、士人。在田辰的授意下,临淄城出现了茶坊、茶室,来满足这些所谓雅士的需求。

但田辰不知道的是,这些茶室、茶坊,大多掌握在郭嘉的手中,又或者说,这里是郭嘉的情报站,同时也是郭嘉情报组织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地。

所以,当田辰等人进入茶室后,立刻就被人认出来了。茶室的掌柜连忙的跑了过来,殷勤的把田辰等人让到了一间靠窗的雅座。

田辰很聪明,一看到这个情况,就知道这个掌柜的认识自己,便笑着道,“足下看着倒是眼熟的紧,你我可曾见过?”

那掌柜没有立时说话,而是先到门外看了看,然后关上门,猛然对着田辰纳头拜倒,恭敬的道,“忠义公死士黄聪拜见主人。”

“咦?”田辰一愣,然后先让黄聪起身,然后道,“黄聪,你是不是黄镇公的次子?”

“正是!”黄聪感激的道。

前言说过,黄镇老头留守黄村并没跟来,直到田辰主政青州后,才在田辰的命令下,举村来到了临淄。田辰对他们安排我的非常优厚,这些人也就对田辰死心塌地的跟随。

但毕竟田辰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这些人的工作问题,就交由了郭嘉去处理。而郭嘉要成立情报机构,最关键的就是要求手下人必须忠诚无二。因此,郭嘉就顺水推舟的从后来的黄氏之人里,挑选了一些人员,派往各处,从事各种职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

田辰点了点头道,“阿翁(黄镇)身体可好?”

黄聪恭敬的道,“蒙主人惦念,家父身子骨很好。不过,~”

田辰见黄聪欲言又止,温言道,“你我之间,有何话不能说?”

黄聪听罢,不再支支吾吾,坦然道,“不瞒主人,家父想念主人,常自言自语,说好久不见主人了。”

田辰闻言,眼眶一热,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黄镇老头对于自己的感情。田辰稍微考虑了一下,对黄聪道,“这样吧,你回去和阿翁说一声,我府内上下急需有人打点,缺一个大管家,若阿翁不嫌弃,就来任职吧。这样,我与阿翁就能经常见面了。”

黄聪忙不迭的拜倒在地,颤抖着道,“属下替家父多谢主人!”

田辰却皱了一下眉头,不高兴的道,“你难道忘了,黄氏之人皆可见吾不跪的吗?”

黄聪一愣,连忙又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的道,“属下~~属下~~”

“好了!”田辰摆了摆手道,“以后记住便可。去煮些茶来,吾在此休息一下。”

“诺!”

黄聪恭敬的退后两步,然后转身出了门,又轻轻关上,这才去忙活了。

田辰叹了口气,默然不语,气氛忽然变的有些沉重。

赵云看田辰情绪不高,为了打开这个局面,便轻声道,“博远,他就是当年忠义公麾下五百壮士的后人?”

田辰闻言点了点头,语重心长的道,“他们确实太苦了。吾现在所能给他们的补偿,与他们四百年的付出,实在无法相当。”

赵云沉吟一番,这才道,“博远所做者,仁也;他们所持者,义也。两下想较,实乃各守其节。博远不必太过执着。”

田辰强作笑颜,道,“我明白。”

言罢,屋内又陷入了莫名的寂静。

过了大约一刻钟,小诸葛亮却忽然道,“主公,学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田辰看了看一本正经的诸葛亮,呵呵一笑道,“但说无妨。”

诸葛亮郑重的拱了一礼,这才道,“忠义公死士忠贞守节,乃天下美谈,学生敬仰的紧。然而,主公已为一方诸侯,主政青州。麾下百姓拥戴主公者,皆因君爱护百姓,不以名而取人,不以利而害民,此所谓仁。然则天下人皆不患寡而患不均,若主公区别以待,诚以为不可取。听闻当年,主公与恩师(管宁)言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学生观之,主公此言可简化为公平二字。既如此,主公更应正身持己,均而奉行,方得民心、军心,以至于天下士子之心。凡此种种,定可扬威于海内,布德于四方。此皆学生粗陋之见,还请主公指点。”

田辰听完诸葛亮的话,同赵云相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的惊诧之色。田辰不得不佩服诸葛亮,套用后世的一句流行语,‘这小子真TM是个天才!’

正在这时,门外忽然有人叫好称善,紧接着门开了,进来的居然是郭嘉郭奉孝。

只见郭嘉拿着茶具,身后还跟着黄聪拿着热水等物,前后脚的走了进来。

放下手中的东西,郭嘉也不用田辰礼让,一屁股坐在了桌旁,定定的看了诸葛亮一会,这才道,“好小子,有见识!依我看来,这些恐怕不是管宁那家伙教的吧?”

诸葛亮听闻,有些尴尬,毕竟管宁是他的老师。小孔明拱手一礼,道,“都是学生的浅显之见,与老师无关。”

郭嘉哼了一声,道,“我就说嘛,管宁虽是管子后人,也算的上是满腹经纶。只可惜,做学问可以,干实事就差点了。”

田辰见郭嘉说的有点过分了,就打岔道,“奉孝,你怎么来了?”

郭嘉嘿嘿一笑,没有再继续刚才的话题,道,“还不是黄聪这家伙,说你来此查看工作,我这才急急忙忙的赶过来了。”

田辰听罢,哭笑不得,转头对黄聪道,“吾何时说过来查看工作了?”

黄聪涨红了脸,不知道如何解释。

郭嘉乐了,打着哈哈道,“瞧你,还当真了?与你玩笑的。”言罢,挥退黄聪。

待关上门后,郭嘉让诸葛亮斟茶,继而神秘的对田辰道,“吾此来确实有事。”

赵云知道郭嘉是田辰的心腹肱骨,而且田辰对郭嘉可谓言听计从,见郭嘉如此郑重,忙起身道,“既如此,在下先回避了。”

田辰阻止了赵云道,“大哥这说的什么话?只要我能知道的,大哥也能知道。”

郭嘉也道,“博远说的不错,此事与子龙倒是也有些关系。”

赵云听罢,感激的朝二人拱了一下手,这才安稳的坐下。

田辰问道,“奉孝,若吾所料不差,你可是要与我说说士家的问题?”

郭嘉一听,目瞪口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田辰,这才道,“莫非你是我肚里的虫子?连我想什么都能看的出来?”

田辰哑然失笑道,“你想得美。”然后和郭嘉相视一眼,猛然间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停歇,郭嘉喝了口茶水,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说的事情?”

田辰也不再嬉笑,认真的道,“于民生而言,目前青州各处发展迅速,基本无须操心;于军事来说,我方刚刚大破袁谭,至少近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大战。所以,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休养生息,整军经武。既然这两件事都不需要你我操心,那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令人做出的书籍之物,给各个世家大族所带来的冲击了。”

郭嘉点了点头,正色道,“主公所言不假。近日各处暗探来报,说青州的几大士家,对于主公所推出的普及教育之事颇有微词。认为主公此举,不尊祖制,有辱斯文。说什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乃自古以来之常理。可如今,主公却以书籍的形式,将礼法和学问普及到民间,实在为读书人所不齿。所以,他们正准备抵制此事,不许各家士子去稷下学宫。在下以为,若果真如此,则主公恐怕会遇到大麻烦。”

田辰默然无语。士家!士家!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将近两千年。即便隋朝用科举制取代了门阀推荐的制度,也一直无法忽视士家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这些旧贵族,不愿意放弃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既得利益,更不许他人染指权力中心。而历史上,从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正是中国的士家最鼎盛的时期。田辰现在要打破这个规矩,自然会受到抵制。更何况,就连速来对此不上心的郭嘉,也在郭全承认他是太原郭氏一脉后,高兴地不得了。

但田辰不能这样想,更不能这样做。想想西晋好不容易统一了中国,可短短的三十七年后就灭亡了。不就是因为士家独大,控制朝政,党争不断,民怨沸腾。到最后,五胡乱华,东晋偏安。好好的一个中原大地,成为了人间地狱。最让田辰心中恐惧的是,东晋王朝竟然还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可悲局面。

不过,田辰很快就恢复了神情,沉声道,“是否有才学,关键看是否能对国家有用,对百姓有用。弄一群坐谈客在朝廷之中,不知民间疾苦,不懂治国之术,又如何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凭什么他们生来就能坐享其成,凭什么寒门子弟就永无出头之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也可以解决。”

郭嘉忙问道,“如何解决?”

“科举!”田辰斩钉截铁的说出了这两个字。

郭嘉一愣,问道,“何为科举?”

田辰淡淡的一笑,道,“凡欲做官者,当先通过考核,内容分为几科,涵盖社会、民生、政治、经济等等方面。并且划定一个标准。达到标准者便可入仕,达不到的,就算是士家子弟,也都不许为官。治天下,需要的是为民着想的人,而不是为家族着想的人!”

郭嘉听罢,倒吸一口凉气,低声道,“主公,你可想好了,这么做的话,您可就成为士族的大敌了。如此一来,怕是引的天下共怒,只怕朝廷那边也不会答应的。”

田辰摇了摇头,轻松的对郭嘉道,“我何时说过现在就做此事的?况且,即便现在实行,也是要循序渐进。吾不会急于一时的。”

郭嘉闻言,松了一口气,道,“主公,您下回说话能不能全都讲完?差点被你吓出病来。”

田辰哈哈笑道,“泰山崩于前都不变色的郭奉孝,居然会被吾几句话就吓到吗?”

郭嘉白了田辰一眼道,“泰山崩于前,我想躲都躲不了,只能等死,况且也就死我一个。可您要做的事,一旦有变,恐怕死的可就不是几千几万人了。”

田辰喝了口茶,品味了一番后,对郭嘉道,“奉孝,我有个想法,你帮我看看可行否?”

郭嘉问何事?

田辰整理一下思绪,这才道,“士族之事早晚都要解决。我们不妨现在进行一些试验。稷下学院内,目前的学科多为先秦的诸子百家。因朝廷有令,独尊儒术,所以其余名家之言,少有修习之人。吾意先从此处着手。不管你学习的是哪家学问,只要有治国之能,富民之术,便由官府颁发委任状,由他们负责具体事务。这样暂时不会影响到那些士族的所谓利益。简单来说,就是这些人既是官,又不是官。有俸禄,而无品级。所谓士家,根本不会在乎那点俸禄,他们要的也就是个脸面。而我说的那些人,不为官,可为吏。而这些人的俸禄,虽由官府发放,但却必须经过统一的考核才能担当。青州一地的考核,由州牧府负责,直接派人前往各郡开科取士。不接受所谓的孝廉、推荐等。这就告诉那些士族,这些吏并非是官员,也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凡是考核通过的,由州府派往各地专管一事,不向郡守负责,直接向州府报备。这样就使他们单独成为一系,不必受士家的约束。至于士家多不愿染指的兵家,吾意开科取仕。以此作为契机,先培养出一批能打仗的人,来维护我们的制度。待今后一旦改革之时,也可逼迫士家就范。这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

郭嘉听罢,仔细琢磨了一番,道,“既然无品级,那么俸禄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呢?”

田辰呵呵一笑道,“这个就先按照特殊时期的特殊人才待遇发放吧。譬如锻造、冶炼、制盐、煤炭、陶瓷以及纸张和印刷等部门负责人,或者是下面的专门人才,吾意给他们一个稷下学院院士的称号。这个院士的待遇就按照七品官员的标准发放吧。不过,要给他们发放双薪。美其名曰,特殊津贴。如何?”

郭嘉想了想,道,“嗯,可以。七品乃县令也,如此底层的官员,恐怕那些士家看不上眼。至于说那个特殊津贴,呵呵,主公的这个名词倒是很新颖的。但那些士族要是也要这个特殊津贴怎么办?”

田辰笑着道,“既然是特殊津贴,自然要有一技之长啊,只要他们也有一技之长,吾自然不会吝啬这点小钱!”

郭嘉鄙视的看着田辰道,“你好意思说这个话吗?昨晚我刚回家,长文就跑去了。一个劲的冲我诉苦,说什么府库的钱粮又没了,让我赶紧想办法。我就奇怪了,明明这钱粮一事乃是他来负责,为何找我出谋划策?再说了,你是青州主政之人,自然该你劳心劳力的,与我何干?”

田辰闻言,被怼的满脸通红,他打着哈哈道,“你没告诉他,过几日子纲先生与袁绍交涉之后,自然有钱有粮了?让他稍安勿躁,再想想办法。”

郭嘉鄙视的瞅着田辰,郁闷的道,“哼,看你现在倒是颇有高祖之风了?”

田辰一愣,嬉笑道,“此言何解?”

郭嘉喝了口茶水,往后一靠,吐出了四个字,“如之奈何?(注:汉高祖的口头禅)”

此正是:闲逛临淄松筋骨,茶室详谈决士族。奉孝有意成子房,博远无奈变高祖。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