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鲜闻做大是未来祸根(1 / 1)正义之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先是星廊、逸网、搜虎三大门户网站对当日鲜闻发来了律师函,责令当日鲜闻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当日鲜闻一看,这怎么行,这么搞下去,自己很多东西都玩不转了啊,便开始和三大门户谈授权。

经过几番谈判,最后三大门户谈下来,总的授权费用超过了1亿。

可是其他的各大媒体却不干了!

凭什么我们累死累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新闻稿件,你直接一个抓取技术就拿来赚钱?

然后,当日鲜闻就收到了海量的起诉状。

基本接近一年的时间,张二孟都在处理各类诉讼案件。

每个月差不多都有40—50起侵权诉讼案需要处理。

这个时候,当日鲜闻已经基本没什么资金了。

没办法用钱摆平这些媒体,怎么办呢?

那就是利用诉讼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拖……

每个侵权案一个诉讼流程下来起码也是几十天时间,拖到最后,败诉了,那就把相关新闻删掉。

不过这个时候,这些新闻也已经被用户阅读了,还过来时效性,没有了对当日鲜闻影响并不大。

相反在新的一年的1月,当日鲜闻用户量达到了2.2亿,日活用户2000万。

这时候,当日鲜闻立即启动了融资。

三轮融资下来,张二孟手握1亿美刀,当即有了底气应对任何媒体。

接着,张二孟就挥动着美刀,咔咔咔,摆平了几千家媒体,获得了授权。

那些用美刀摆不平的媒体,那就请律师一直和你打官司,反正就是拖时间。

拖一天,当日鲜闻的用户可能就多了几百万,对当日鲜闻也没什么损失。

就这么一搞,下半年的时候,当日鲜闻就成了仅次于企鹅微微的第二大客户端。

这个时候,张二孟非常聪明,不能和媒体搞僵了,准备缓和关系。

于是便开发了当日鲜闻号,邀请了万家媒体入驻当日鲜闻。

建立当日鲜闻号之后,媒体可以在平台自己传内容,这就相当于授权当日鲜闻进行内容分发。

这一下,就再也不用担心侵权的问题了,各大媒体是主动在给当日鲜闻生产内容。

从此之后,不再是当日鲜闻主动找媒体,媒体纷纷主动来找当日鲜闻。

到了现在,当日鲜闻号的总量更是超过了30万,企业当日鲜闻号超过3.3万,当日鲜闻73%的内容都是由当日鲜闻号贡献的。

至此,当日鲜闻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

随着发展的加速,从当日鲜闻体系分裂出来了短视频业务,主要是逗鹰,吙山,西呱等短视频平台,以及其他模块的业务。

以前当日鲜闻就完全代表了字符跳跃,而从这一刻开始,字符跳跃才真正凸显出来,当日鲜闻仅只是字符跳跃的一个产品而已。

然而这时候,也是大量的新闻媒体停刊休刊的时候。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阅读的大趋势冲击下,传统媒体从此走向了衰亡。

一个时代的没落,导致了大量媒体人的失业、出走。

可以说当日鲜闻加速了传统媒体式微的进程,而且起码加速了15年!

可惜的是,《当日鲜闻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衰败》这篇文章并没有火起来。

这应该是和当代青少年的生长环境有关,这些人接触网络的时间很长,习惯了在智能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对传统媒体没有什么概念。

这也就造就了这些新兴一代的视野局限,因为很多人不太懂得信息真实的重要性。

传统媒体大量的记者编辑,主要都是为了保证所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的。

但当日鲜闻的信息,完全就是在网络抓取的,很多信息根本没有经过审稿,大众根本无法分辨真伪。

往往人们就会接受到很多虚假的信息,尤其大量的虚假广告信息夹杂其间,会给大家带来很多误导,甚至会对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威胁。

而当日鲜闻的一些算法根本就是扯淡的。

很多时候给用户推荐的都是一些涉嫌黄色擦边球的图文信息。

还有各种广告,严格算起来大多数都是虚假广告。

这东西一旦有人信了,后果可就严重了……

除此之外,当日鲜闻产品设计不断强化成瘾性,会大量消耗大众的时间。

算法推荐,社交关系导入,都会收集用户的信息或者行为习惯,这就涉及到了用户隐私的问题。

再加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变现,完全颠覆了支持,为版权付费的理念。

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一旦在青少年心中留下一切都可以免费获得,随意使用,或者可以直接盗版的观念,那么谁还愿意去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

长此下去,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不用努力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到时候直接用别人的就好了。

可是那时候,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没人去创造了,你也没得用了!

然后整个社会都会加速衰退……

就比方说,你家种了粮食,我可以去偷,甚至去抢,不用给你任何东西,一直这样,你还会种粮食吗?

肯定不会再种了,你也想着去抢别人的……

然后大家都不种粮食了,都等着去抢别人的,最后全都要饿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