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刘伯温和李善长论太子(1 / 1)凡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十五,太庙在万众期待中终于竣工。

随后朱元璋又命钦天监选了黄道吉日,准备在正月十八这天祭祀太庙。

朱标作为太子,是陪祭的主要成员之一,所以按照惯例,他要在前一天斋戒沐浴,修身养性,然后准备好最隆重的冕服,当天穿戴。

正月十八这天,朱元璋携太子朱标以及文武百官于承天门东侧的太庙跟前举行大型祭祀活动。

太庙丹陛三重,殿宇九间,依照左祖右社之制度,左边为皇家祖庙,右边为社稷坛。

社稷坛就是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

而祖庙则供奉老朱家的先祖,从朱元璋的老爹往数四代,为四亲庙,每庙一主。

分别为:皇高祖朱百六,皇曾祖朱四九,皇祖父朱初一,皇考朱五四。

朱标站在朱元璋身边,看着这些先祖的名字,再想到老爹朱元璋的小名朱重八,三个夭折的叔叔分别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顿时有种怪怪的感觉,这名字起的也太随便了。

不过这也正是古代底层农民的真实写照,很多人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没什么文化,取名字也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来源,比如叫狗剩的,叫牛蛋的,叫猪娃的。

不过朱家祖辈这些名字,也正从侧面反映出老爹朱元璋的牛比。

谁说寒门出不了贵子?谁说农民的儿子就没出息?朱元璋就是对这句话最有力的打脸。

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一整套的礼仪和规矩,万万不能出错。

左传里就有这么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戎就是打仗,祭祀和打仗在古代同等重要,为国家重中之重。

可远不是后世清明坟烧报纸那么简单。

祭祀由侍仪司侍仪使主持,侍仪司就是前朝的鸿胪寺,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先由朱元璋于高台颂读祭太庙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御历膺图。时代虽殊,而继治同道,先后一揆。朕承眷祐,受命于天,于万民水火之中,文明倾覆之刻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赖先祖阴德,护持庇佑,朕临制万方,稽古礼文,今特立祖庙,以祀祭享。

太庙礼成,特遣专官,代将牲帛。虔修禋祀之典,用抒景行之忱。仰冀明灵,鉴兹诚悃,呜呼哀哉!尚飨!”

朱标听了这东西觉得好尴尬,也真难为写这篇文章的人了。

本来太庙祭文都是为庙主夸功,但是老朱家这些先祖着实也没啥拿得出手的功绩,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还有饿死的,所以只能间接迂回着来夸。

怎么迂回?

就是猛夸朱元璋这个开国建朝的皇帝子孙。

意思大概就是仰仗先祖们平生没做坏事积了大阴德,老朱家才冒出朱元璋这么有才华的子孙,子孙有才,那是祖宗生得好。

所以朱元璋有华夏于万民有大恩,就是朱家这些老祖宗们有大恩,有大恩了怎么办?立庙祭祀啊,逢年过节杀猪宰牛奉为牺牲。

所以这太庙建的就顺理成章了。

祭文诵读完以后,侍仪使接过去在香炉焚烧了,然后端牛羊猪三牲祭品,由皇帝甩百官大礼参拜。

整整忙了一个时辰,太庙的祭祀礼仪终于结束,朱标在一旁跪得腿都麻了。

随后趁着群臣都在,朱元璋下旨宣布北伐主将人选,主帅徐达,副帅朱标,先锋大将常遇春,领二十万兵马远征大都,北伐中原。

除了提前知道消息的徐达,其他大臣都被太子随军出征这件事惊呆了。

要知道太子乃是国本,轻易是不能出京的。

吕昶宋濂两人急忙向朱元璋进谏,希望皇收回成命,但是朱元璋是出了名的顽固,一旦做了决定,谁都没法更改。

李善长对朱元璋的脾气就很清楚,所以虽然他也觉得太子出征这事儿有点莽,毕竟战场之刀剑无眼,万一呢?但犹豫再犹豫,还是没有发声。

从宫里出来以外,李善长看到刘伯温在前面走着,便快步前拦住:“伯温,不知可有闲暇和老夫聊聊天?”

刘伯温微微躬身,和声道:“李相邀约,在下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来!”

“那就走走?”

“走走!”刘伯温笑道:“先恭喜李相进封右丞相,宰执天下!”

“哈哈哈,这个位置可不好做!老夫也只是想着帮位分担一些琐碎的事务!”李善说完突然低声问道:“不知伯温对咱们这位太子殿下怎么看?”

刘伯温闻言沉吟道:“知礼仁孝,这是后辈臣子们的福分啊!”

刘伯温笑了起来,李善长这话虽然说得隐晦,但是暗含的意思他又怎么会听不出来,毕竟当今这位太过强势手段也太过凌厉,这对于臣下来说未必是福。

不过他暗暗观察了几次,发现太子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不知这一次太子出征是太子本人提出来的还是皇的意思,如果是太子主动提出来的,那这样敢于把自己置于战场这种危险之地的人,绝对意不会是仁弱之主。

更何况,宋濂次可是偷偷告诉自己太子拥有宿慧,能过目不忘日阅千篇。

李相他们恐怕都小瞧了太子。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7日到8月9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