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路线(1 / 1)星辰与棒棒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此同时,永州之地,浓重的阴云散去,日光重新照耀大地。

萧南巡视过秋种的农田之后,便自己一个人窝在闾丘月的草屋之中,取出笔墨纸砚,思索着自己包括这个营寨之后要走下去的路线。

闾丘月想要杀进兴阳城中宰了狗皇帝,为家人报仇,不过尽管闾丘月有过人的武力,但没有谋划,单凭一腔孤勇,那是去送人头。

历数上下千年,侠以武犯禁,然凭借个人无力刺杀当朝皇帝的又有谁?

皇帝!那可是皇帝!

闾丘月没有考虑,但萧南不得不考虑。

端坐在木桌之前,萧南咬着笔杆子,思索着前世历史长河中农民起义的范例,当然,需要是成功的,不成功的也有借鉴意义,但是不多。

纵观前世五千年历史,自农民起义,最终取得天下的只有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而朱元璋更是被视作中国封建社会之中得位最正的皇帝。

朱元璋贫苦百姓出身,甚至父母离世之时,连棺椁都值班不出,多亏邻里帮衬才下葬双亲,后来进入皇觉寺做一名小和尚,但是年成不好,寺庙也很困难,没过几天,庙里连粥也吃不上,他像其他和尚一样,带着木鱼与食钵,外出讨饭。

这与现今的条件何其相似!

萧南脸色一喜,仔仔细细回忆着特工文化课程之中学到的有关于明朝历史的部分。

朱元璋建立独立的队伍之后,广纳贤士,重视民生,军事之上也是一路高歌猛进。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而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国的帝业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萧南呢喃着,将这九个字写在纸上,放下毛笔,托着下巴仔细地思索着。

“高筑墙”就是加强根据地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保卫自己的地盘;“广积粮”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缓称王”则是不要急于称王称帝,因为在自身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称王称帝,只会有树大招风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其他割据势力攻打的对象。

总的看来说,苟住,不要当出头鸟,闷声发展,等到时机成熟,也就什么都有了。

再看现今天下大势,豪强林立,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是武国朝廷,原州秦王还有常州清平军,之所以注意常州清平军,就是因为常州清平军已经自立为王,号平王。

但兴许是因为原州秦王与密州青衣教的虎视眈眈,武国朝廷一直没有对常州清平军动手,乃至于现在清平军已经占据常州一州之地,并且向南边建州,向北边越州不断扩张。

不过萧南不太看好常州清平军,即便现在除了武国朝廷与原州秦王之后,常州清平军就是最强大的一支。

因为常州清平军的首领原是军中将领,不满于武国朝廷便早早自立,,而对于地方的治理,更是采用的便是军中一套。

更是次年其首领便称王。

称王,便失去了大义,史书记载,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他为什么要奉天子,又为什么奉了天子可以令不臣,就是因为他占了大义。

这清平军可是最为出头的鸟,萧南觉得,若他是武国皇帝,也得第一个来搞死这一个。

至于另外一家势大的,原州秦王,萧南反倒是觉得这一支十分有希望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现在武国朝廷危机四伏,一定会寻求外部援助,而原州秦王便是首选,因为秦王本就是皇室中人,即便作为藩王揭竿而起,但仍然是皇室中人,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最后这大武朝廷亡于秦王之手,这天下,却还是人家高家的。

因此,武国皇室与原州秦王极有可能相互联合,扫平天下之后再同室操戈,当然,其中双方定然还有许多小动作,因为谁也不想看到最后的对手壮大。

而密州青衣教,昭州安定军,萧南觉得难成大器,密州青衣教虽然人多势众,但是一个个穷哈哈聚集在一起那也是一群穷哈哈,如何与别部作战,单单是经济问题,便让他们难以取胜。

再说昭州安定军,首领孙大人来自于官僚集团,荒淫无道,无所作为,手下横行霸市,视人命如草芥,现在是灾年,为了吃口粮食活下去百姓才聚集于昭州,等到荒年过去,还会有多少人跟着他,单凭武力镇压,那局面就会变成造反队伍之中还有人造反。

何况,据说昭州安定军占据昭州之时,强令本地商贾以及外地前来投奔的商贾上交家财九成。然而,当一个人难以活命的时候,他会想,要是可以活命就算我散尽家财也愿意,但是当一个人真正活下来的时候,他还会这么想吗?

这是人性!

换句话说,昭州安定军尽管看起来仍然势大,但是内部矛盾早已经激化,好似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炸,这也是萧南曾决定趁着冬天搞他们一波的原因。

当然,这都是通常情况下的趋势,然而,现在历史潮流有了一个异数,萧南来了。

尽管此时营寨羸弱,任何一支大势力都能轻而易举地碾死自己,但萧南并没有放弃。

你走在路上,会为了碾死一只蚂蚁专门跳进花坛里吗?

萧南想来,现在自己就要做那花坛中的蚂蚁,将自己藏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暗中打磨自己的獠牙与利爪,待到时机成熟,先蛰那想踩死蚂蚁的脚一下。

蚂蚁,也是会咬人的。

萧南想着,继续在纸上写道:“顺应大势,占据大义,政治口号,发展经济,提高军事,合纵连横,合作世家,集中兵权,扫除弊病……”

这闾丘月唯一做得好的一点,就是挑选了一个造反的好时候,天下大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这是造反最为完美的时机,这便是大势,顺应大势,就事半功倍,只要操作得当,站稳脚跟不是难事。

随后,就纸张上列出的一个个大方面,萧南殚精竭虑,一条一条不断细化,尽管现在的营寨还只是一个只有几百人,一百多张弓的小寨子,但,朱元璋第一次拉起的队伍,不也只有七百人?

怕个锤子!

直到傍晚,萧南看着厚厚的一沓纸张,满意地笑了笑,心道闾丘月你看哥哥都为你做到了这种地步。

吹一吹最后的墨迹,萧南写上封面《造反攻略。

满足了心中的恶趣味,萧南看向西边,今年入冬,便是第一次亮剑的时刻。

安定军?还想继续安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