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昊不由苦笑,道:“若是没有和大人指点,只怕在下在殿试也是要吃大亏了!”
和珅却是一笑:“你的策论能有这般见地,其实也不算差,须知,八股重文章,策论重连贯,八股格局限定的最死,所以如何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将文章做的花团锦簇,又能暗合圣人道理,这便是成功。而策论最紧要的是要先立下主旨,随即围绕这个主旨展开叙述,条理要清晰才成。因此策论比八股容易的多,只不过天下的读书人,大多是重八股,猎及策论的却是不多,反而每次取士,八股的好文章多不胜数,而能让人耳目一新的策论文却是善乏可陈。”
刘昊只能是苦笑,继续写策论。
又是一篇策论送到了和珅的面前。
和珅读过之后,又道:“不错,不错,这一次比起一次有了更多的进步,有板有眼,也深谙了读卷官们的心理,不过,这样的策论文在殿试之中多不胜数,但凡是有人指导,是人都能做出这样的策论文出来,没有新意,很难脱颖而出。”
刘昊反倒是呆滞了,看着和珅道:“和大人方才说不能求新,必须对读卷官的胃口,现在又教我求新,这?”
和珅淡淡的开口道:“这才是策论的难处,既要对读卷官的胃口,可又要求新,这里头有一个度,必须要把握好,若是太新,难免让人觉得离经叛道,可要是陈旧,又觉得了无新意,很难让人眼睛一亮。”
“卧槽……”
刘昊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他觉得自己不能小看古人了,尤其是,大清朝几乎是君主集权制的巅峰,到了乾隆手里那更是巅峰中的战斗机。
和珅能在这个时候混到这一步,他的确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一时之间,刘昊也是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说实话,换了任何一人如果被和珅这么调教,只怕是要感激涕零了。
不过,对于刘昊来说,这只是自己的一块敲门砖。
其实有了和珅这么个老师,刘昊倒是很快对策论手起来,这也是他的优势和长处,毕竟两世为人,看问题更加深刻,比别人站得高,也看得远,倒是那些家境贫寒的考生,八股对他们来说倒还算容易,只要有几本书,每天闭门在家里琢磨也就是了,只要天份高,资质好,又肯下功夫,花团锦簇的八股文章写出来并不难。
可是策论毕竟不是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能写出来的,而且他们无人指教,怕是许多问题难以规避,这一批人,肯定很难脱颖而出。
而刘昊的对手,主要是那些官宦世家子弟,这些人往往背景深厚,家中有长辈指点,而且眼光自然不是寒门子弟可比,优势明显。
和珅虽然可以再进士科动手脚,但是,想要在殿试动手脚,却是十分困难。
毕竟,真的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乾隆再宠信和珅也会把他给剁了。
一连几日,和珅每日下朝都会把刘昊叫到了自己的府邸,传授自己的经验,除此之外,还给刘昊准备了一篇篇策论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廷从前的奏疏,这类奏书,都是标准的策论文,只要将里头的一些用词修改一下,就是一篇典型的范文了。
刘昊不得不承认,和大贪官是真的牛逼。
怪不得能成为大清朝第一贪官,仅仅从这个态度来看,、这个家伙,对于皇帝的心思揣摩已经是十分到位了。
转眼之间,这殿试已经越来越近,点选的八个读卷官,在四月十四这一日便入宫了,未来三天,他们吃住都将在宫里,并不与人接触。
这三天里,他们将一起磋商出试题,再交由皇帝批准,不过一般情况下,八个读卷官一旦了试题去,宫里是必定朱批的,绝没有落空的道理。
不过,这八个读卷官基本都是和珅的人,所以,他们能出的考题基本都是在和珅的预料当中。
流民!
养心殿!
乾隆看了试题,却不由的皱眉,这试题乃是关于流民问题的,眼下大清朝的流民越来越多,朝廷又没有土地安置,因此了引起了不少的乱子。
一方面是八旗子弟是一群“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只知道追求声色之美的纨绔子弟、无赖儿郎。
八旗子弟不但无法成为“国之柱石”,实际是群体性沦落为国家寄生虫,社会蛀虫。
他们追求豪奢,坐等补贴,过去每天执刀操练,至此是每日游手好闲,不是提笼架鸟,就是养花吃烟,不是泡茶馆吹牛逼,就是歌场戏棚撩妹子,甚或多数才染了鸦片烟,不说为国杀敌了,连生计都是问题,连性命都被自己玩残了。
此外,他们占据了过多的土地,缔造了大量的流民。
清中期以后,人口的膨胀导致耕地严重不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下诏“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毋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
这种政策,是大清人口激增的重要因素,到鸦片战争时,大清人口已经达到了4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比例问题成为引发流民问题的导火索,人口对于土地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连那些边远地区的人口也呈饱和状态。
流民就从这个规模庞大的过剩人口中游离出来,清政府面对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放之任之。
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本无法给其提供生计,他们从事不了任何行业,“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
流民的大量流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普遍导致村落为之一空,经济衰败。
这使得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现了钱荒,赋税减少、国库空虚、国力衰落。无力拯救这些失去生活资料的底层民众,而政府的不作为又导致了流民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流民无依无靠,只得自行生存,所以他们很容易拉帮结派加入其他社会结社。各地的结社团体都成为流民的集聚之所,如南方各省的天地会,北方的捻子,这些都成为后来反清的起义军。
在乾隆这个时期,流民其实已经开始有些严重了。
一直到了乾隆晚期出现的白莲教起义,直接让大清朝由盛转衰。
此时此刻,为了这流民的事,朝廷倒也有过不少争论,现在拿出这个来出题,也还算应景。
“就写这个流民吧!”乾隆微微的点点头。
暑期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8月7日到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