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维奇很是上道,完全不居功,因为他知道,你居或不居功,功就在那里,谁也抢不走。
“主要是迪瓦茨维奇的功劳,要不是他,最后一波都可能被他们完全冲上来,说不定你们要对着我的遗体脱帽致哀了。”
卡迪维奇先夸赞已经进入诺维萨德军事行动中枢的迪瓦茨维奇,顺便打趣一下自己。
“卡迪维奇,别太谦虚,你的确打的最好。”
大家都赞扬卡迪维奇,赞扬或不赞扬卡迪维奇,卡迪维奇就在那里,谦虚谨慎。
“各位,这个事情也能看出来,要多去发现手上的人才。有时候,一个人才比十百千个普通士兵都要有用的多。
“甚至以后我们提军衔,不仅仅看你开疆拓土如何,杀敌如何这些明显的军功,也要看你提多少人才,你提拔的人才开疆拓土如何,杀敌如何······”
施密特掏心窝子和大家说。
“是的,我非常赞同施密特长官的说法,我再说一下庸俗的观念,我们发现的人才并上来,将来互相支持,不管是具体打仗配合,还是平时军事资源争夺,也都有好处。”
里希特真会来事,用自己的庸俗来衬托老大的端庄高大上,还又能把老大没法说的东西说出来,说清楚。
“是的,炮灰,哪哪都是;人才,哪哪都缺。”
阿诺德感叹一声。
如果是小卡尔在这,他可能会这么想:韭菜哪哪都是,镰刀哪哪都缺。
这个迪瓦茨维奇,和施密特一样是塞尔维亚人,也和施密特一样,是读过几天书的,算是破落的小手工业者的后代。
这样人,你指望他多爱塞族,也是不可能滴,更何况,害的他家破人亡的,也正是塞族自己人,所以他对阵塞族自己人呢,也没啥同胞之情,甚至尤其憎恨都有可能。
迪瓦茨维奇和里希特在一起,就像一块干海绵遇到了水,他贪婪的吮吸着里希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套系统学说,每一个理论实践结合的案例。
一个20略出头的中尉,遇到了一个30尚不足的上尉;一个只有天生聪明和打过几次不上档次野仗的乡下小子,遇到一个也是天生聪明也打过几场野仗但受过系统教育的县城青年。
一个视对方为未来的自己,一个看对方像曾经的自己。
所谓惺惺相惜,讲的就是这个情况。
真正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大概说不太全面,但是可以描述一下,能理解韭菜,却又能超越韭菜,那就是镰刀。
你说的什么玩意,不是要描述人才吗?
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具体语句就别纠结了。
大家看到二人居则同室,出则同行,要不是放在部队这个特殊的场合,别人都以为他们是基友。
里希特在向迪瓦茨维奇倾销知识的时候,也能从迪瓦茨维奇的那些天才般的诘问或脑洞中收获自己循规蹈矩而不能有的东西。
很快,两位未来的传奇人物就拟定了施密特集团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步骤。
首先,当前新占领的三镇向奥地利帝国报备,并请安排行政人员进驻。
当然他们也知道帝国不会派驻行政人员,朝不保夕的地方,怎么派驻?但会知悉他们的兵锋所至,其实是有请功的意味。
其次,1840年底推到之前兵锋所至的萨瓦河上的沙巴茨和因吉亚对面的旧帕佐瓦,初步定案是秋后推进。
再次,向东攻略喀尔巴阡山下的弗尔沙茨堡,向南略过贝尔格莱德,直接进攻斯梅代雷沃堡。
主要目的都是逼迫塞尔维亚公国向南退,可以给他们暗示我们会进攻到克拉古耶瓦茨,并暗示他们到尼什建都。这样大家会相安无事。
当然,期间袭扰贝尔格拉德还是必须的,否则他们不会顺顺当当的离开。
这个目标非正式递上去以后,很快得了回复,要求有一些不同。
第一是时间不要这么赶,让他们以三年为目标。
第二可以推的更多,要暗示塞尔维亚公国,我们会进攻到尼什,比报上去的多推进八九十公里,暗示他们在莱斯科瓦茨或更南建都才能相安无事。
节奏控制,第一年和他们报告一致,把贝尔格莱德周边占住。第二年推到克拉古耶瓦茨,第三年推进到克鲁舍瓦茨。尼什留住,和贝尔格拉德一样,袭扰为主。
如果贝尔格莱德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尼什也这么干,如果贝尔格莱德没眼力见,在那硬撑着,就先进攻,可以凶残一点,让尼什看到不听话的结果。
总体来说,时间放宽了,进攻深度也增加了。具体节奏他们也可以自己把握,每个节点都要汇报,并告知下个节点的推进计划。
另外,会再安排人手过来,并把当前配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几个少校安排去学习。
时间和空间都做了变更,主要是小卡尔的首尾,他深切知道大塞尔维亚思想的危害。他只是举了匈牙利的例子,老卡尔就同意这么干了。
这是已经被哈布斯堡家族心知肚明的大民族主义危害,其实还有更多,比如大#波兰,大罗马尼亚,大保加利亚,甚至准备借尸还魂的大希腊。
为了扼杀未来的大塞尔维亚主义,他才忽悠老卡尔这么安排,总的思路背景是这样的。
一是不要让塞尔维亚人觉得被赶上绝路,那样他们会破罐子破摔,直接闹事,要温水煮青蛙,所以时间线拉长。
二是不要让塞尔维亚人过得舒坦,所以空间压缩的更厉害,当然,要是放弃自己塞尔维亚人身份,融入我们德意志大家庭,那就可以舒适点。
三是驱狼吞虎,让塞尔维亚人和奥斯曼人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死磕,虽然塞尔维亚这头小饿狼吞不下奥斯曼这头大病虎,但是可以给病虎增加一点撕咬伤口也是好的。
到时甚至可以把一些主力部队淘汰下来的武器支持给塞族,当然如果他们双方能处的好,那也管不了,估计俄罗斯会管这事。
至于外交层面,梅特涅还活蹦乱跳着呢,他那张嘴就能把啥事都给摆平。
当然了,也给了更好的操作方案供参考。
找四个没根没底的普通人,作为诺维萨德,贝尔格莱德,克拉古耶瓦茨,和尼什四地的首领,请罗马的教皇给封个教职。
这四个地方都是天主教的地方,名义由教皇统治,实际上进行德意志化,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直属领地。
如果这几个家伙有谁滋生了野心,没问题,直接弄死,再找个人,就说是他的子侄之类的,来继承他的位子。
当然这四个人或者他们的子侄什么的,都不能是实权派,都必须是没根没底的普通人,而且是各个不同民族的,原则不能是本地或周边某主体民族的人。
比如靠北的诺维萨德的可以是奥地利人,但不能是匈牙利人,贝尔格莱德的可以是克罗地亚人,克拉古耶瓦茨的可以是巴伐利亚人,尼什的甚至可以是普鲁士人。
这四个人,其实就是傀儡,只要好吃好喝伺候着就行,也不接受记者采访啥的。
直到奥地利需要他们功成身退,解甲归田为止。
他们如果知趣,最后封个伯爵子爵也大有可能。
他们如果不知趣,最后落个身死道消也是必然。
韭菜不要试图自我突破,来做镰刀,可以在镰刀的管控下成精,做备用镰刀。
二人拿着回复到施密特的塞尔维亚攻略办公会上,大家一听上头的意思,都是聪明人,顿时明白了。
接下来就是夯实当前的基础了,行政什么的也不要他们操心,反正地方士绅都可以管理。
农闲时就安排人,把碉堡修稳固一点,再增加几个主堡协同防卫点——小型碉堡。
把各个碉堡眼前的障碍物,树木草丛啥的,都砍掉,防止敌人摸过来。
在山上也给整的平滑一点,不借用明显工具就趴不住人,防止有些身手敏捷的人攀山越岭的过来。
当然,也对没事干的青壮进行集训。
倒没有什么军事技术集训,这些是炮灰不是人才,是韭菜不是镰刀。
主要是什么向前走,齐步走,齐步跑,立定,向左转,向右转等基本的规矩,和基本的支援要求,当然都是奥语教学,也就是你听到这些奥语,知道什么意思并执行。
有人反应说自己脑子笨,学不会,没关系,饿着,饿到学会为止,还是学不会,那就饿到死为止。
结果竟然没有人饿死,每个人都学会了,看来奥语没那么难啊。
当然如果有头脑灵活,又愿意奉献,愿意支持配合的,上面也会把他从炮灰里扒拉出来,往人才方向来培养。
这些扒拉出来的,就是正式的兵员,是有兵饷的,干得好自然也有军功。
这一番训练下来,也挑出三百多个,就安排给参谋部的两个能员里希特和迪瓦茨维奇正式训练。
成军后里希特和迪瓦茨维奇作为这三百多人的主官和副主官,带领他们做施密特上校的警卫队后备。
这样,三百多本来是炮灰的,成了人才候选,再努力,这三百多人里,将来出些个校官是大有可能的。
一个校官,就算是最低的少校,也要带领三百多号人,自然就算是人才了,况且很可能中校上校甚至更高呢。
很多炮灰之所以是炮灰,不在于他们蠢笨,而在于他们懒惰又贪婪,不努力,想走捷径,那自然要其他人当炮灰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蠢笨也算作懒惰的一种,懒得动脑子嘛,其实就是被动。
为什么大家说韭菜的梗,韭菜和那帮懒惰又贪婪的人特别像,只会光合作用——也就是不能主动,只会被动。
当然韭菜们也不要太害怕,镰刀不会一把砍死你的,会用钝刀子割肉,让你用愚蠢的努力创造一点点价值,镰刀挥来,收割你的价值,再留你在那继续光合作用,如此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