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流火(一)(1 / 1)荧烛末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休假十天,薛子卿是一会儿也闲不下来。他不愿意薛子卿跟着自己,就独自到三处封地去看一看,今天是桃城。

京畿一带的发展和八年前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毕竟八年前就很繁荣。但是就薛子卿从西境一路向东的所见所闻来看,西境的经济似乎倒退了不少,而且越往西越穷困,直到西幽国边境作为一道边界。

薛子卿在桃城的街道上走着,放眼望去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他看到了自家的马车迎面而来,马车里的人吆喝车夫停下。只见殷梦诀从车上下来,他今天的装扮比初次见面整洁了许多。

“赶巧了,在这儿碰见侯爷。”他简单作了一揖。

薛子卿礼貌一笑,“快要安顿好了吗?”

“这是最后一趟,其余的我都吩咐下人安排好了,不如侯爷随我找个茶舍小饮两杯?”他没有寒暄杂七杂八的事。

薛子卿觉得殷梦诀与自己志趣相投,不要紧的事不费口舌,不打紧的人不花心思,顿时觉得仿佛觅到了知音。

“随意。”薛子卿道。

殷梦诀一下子懂了,爽朗地笑了几声,这里的“随意”是指顺着对方意思。

二人来到一间名为“尘砚堂”的茶馆,茶馆布置古朴典雅,墙上陈设一些未署名作家的字画,馆内茶香纷繁,来吃茶的都是些文人雅士,现在客人不是很多。

由于双双没有叫上仆人跟从,所以没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他们来到一个略显偏僻的角落就坐。

“公子想来点什么茶?”殷梦诀自觉换了称呼。

“和您一样即可。”

伙计看这二人看到二人穿着不俗,谈吐文雅,一脸谄媚地迎上去。

“来一壶上好的碧螺春!”

“好嘞!”

“您可别小瞧这里,这里是虽是私人茶社,每年进贡的茶都会有一部分来这里。”

“谁家的?”

因为避讳,殷梦诀凑到薛子卿的耳朵旁悄声说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尚,就是您的同列。”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薛子卿追问。

“为官还算清廉低调,也因为这个,朝廷中几乎没什么他的传闻。不过,有一点还得提醒您。”殷梦诀小心翼翼地说道。

“且说来。”

他又凑到薛子卿耳边,“前都察院左督御史告老还乡,这右副都御史顺理成章坐上了左督御史之位,不过这右副督御史本应该是李尚的,而如今却成了你。”

薛子卿明白,他的意思是自己不知不觉地抢了李尚的官位,左右副都御史没有实质性差别,都是协理都察院事并辅佐左都御史工作。但黎国以右为尊,这二者的待遇多多少少有些差别。

茶已经上好了,芬香四溢确实让人心旷神怡。

“公子喜欢大红袍,可惜市面上没有卖的,有机会我差亲戚从南方给您捎一些。”

“您如何得知的啊?”

“我在薛家做了四五年的管家,薛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什么偏好什么脾气我都熟悉。您那日泡完的茶根儿就是我处理的。”

“您太细心了。”薛子卿其实并不太喜欢别人关注自己,他的仆人很少,因为很多事情他都需要亲力亲为才能不出差池。不过,他明白,殷梦诀此话有另外的意思。

“所以,朝廷中无论什么,什么事儿,您都可以来问我,我不敢说万事灵通。但不管何事,都用略通一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

“很好。”薛子卿转动起茶杯,动作很缓很轻,似乎每当他运筹帷幄时都要这样。

街上慢慢热闹起来,茶馆里却依久安静,有的人陆陆续续离开,却不怎么见人来。

“这里人好像不多。”薛子卿道。

“不错,这里的茶价不菲,平民百姓来的极少。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只有在夜晚才真正火爆,夜晚你所看到的景致和现在相比是大相径庭的。”殷梦诀解释道。

“怎么说?”

“夜晚,有各大便服官员来此消遣,没有一个官位不在正五品以上。六部中户部吏部与礼部的官员居多,当然,也会有布衣百姓穿插其中。”

“那,都察院呢?”

“几乎没有。”

薛子卿不再旋转茶盅,碧螺春的茶叶悬而未落。

先不管殷梦诀带自己来此茶馆是何目的,光是这个茶馆就有很多令其费解的地方。

“你可知他们聊的什么内容?”

“这个……您知道,薛家夜里人定时分便不准府上人员出入,而茶馆业务火爆的时间大概在夜半到鸡鸣时分,我是想了解也不行啊。”

“这样啊。”薛子卿陷入了沉思。他总觉得殷梦诀故意带他到这里来,不单单是要告诉他这些,而是有什么事要他来做。可是,这个人与自己只相识了三四天,他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可有些问题对方无意提及,自己也不好过问。难道说,自己真的遇到了贵人,特来为自己指点迷津?

“接下来的日子,我希望你可以帮我。”薛子卿此话别有深意。

“公子客气了,你我其实没有情分可言,帮人,是在帮己。”薛子卿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似乎也很满意这个回复。

“暂且放过这件事。我想问,这几年京畿地区的户籍是否难办?”

“远点不敢说,这十年来,京畿一带的户籍一年比一年难办,光是户税就翻了十倍不止,而且流程愈加复杂,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户部的盖章,要看户部批与不批。难到什么程度,可以说除非你有人,否则你这辈子都没戏。况且,京畿就这么大点儿地,哪有那么多地方给你留着用?”

“每年改户籍的人很多吗?”

“开始几年是越来越多,后来随着越来越困难,人数减少了,到最近一两年几乎没什么人。不过这户税还是只高不减。所以说,薛家分到的这三块地简直就是宝地,任谁都眼红。”

薛子卿沉默不语,别处的人之所以挤破头颅想迁到京畿一带,无非是当地水平落后。举国之内,不论何地,各种苛捐杂税是相差不大的。而收入水平却差很多,这也就慢慢拉开了贫富差距。

黎国的人口在不断增加,总体经济水平下滑,但富人的收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只能是穷人越来越穷。

薛子卿看,这是政治跟不上国情变化。父亲过世无异于黎国折了一根在经济政治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顶梁柱。后来者居上,也不过是效仿父亲的先政,可是对于现在的国情已经不兴那一套了。更何况,将来怕是要有一场恶战,就黎国现在的情况,根本吃不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