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正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如何应对这次关中大旱。
“陛下,古语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乃是国之根本,此次数十万灾民扶老携幼往长安城而来,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仁慈的陛下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臣以为,朝廷应该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进此言的,是秘书监魏征。
他虽早已不是谏议大夫,但依然直言敢谏。
对于魏征的谏言,李世民表面点头称是,但内心却是连连摇头。
甚至还在心中大骂:你他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其实李世民何尝不知道百姓拥戴的重要性。
但是现在长安城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百姓,而是几十万逃荒的灾民。
国库里的那点存粮,应付养兵的开支都还不够,怎么还养得起几十万的灾民?
而且这次灾民人口众多,全都饿着肚子。
如果处理不好,稍有不慎。
几十万灾民就有可能变成几十万暴民。
真到了那个时候。
朝廷派兵镇压会被指虐杀平民。
若不镇压,数十万暴民足以摧枯拉朽,改朝换代...
所以,魏征的提议虽好,但却过于理想化,不是李世民想要听到的答案。
“陛下!”
这时,户部尚书戴胄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不可行。”
“臣掌管户部,目前户部的存粮尚不足以应对边关的开支,如何还能开仓赈济灾民呢?”
戴胄的话让李世民长松了口气,要不然自己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了。
不过魏征却不以为然,直接跟戴胄怼了起来。
“戴大人,你的意思是,要眼睁睁地看着百姓饿死不管嘛?”
“我可没有这么说,魏大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开仓放粮不可取,还需想别的方法筹粮赈灾。”
“呵~筹粮?说得轻巧...”
......
魏征和戴胄你一言我一语地在朝堂争执起来。
而边的其他大臣因为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所以全都选择了缄默不语。
“够了!”
李世民突然大吼一声,吓得百官全都躬身一拜,不敢言语。
“百姓受灾,前来投奔,朕安忍弃之?”
说完,李世民拂袖而去。
退朝以后,百官相继离去,只有长孙无忌留了下来。
并且请太监通报,请求觐见皇帝。
因为灾民这事,李世民心中甚是窝火。
听闻长孙无忌求见,想必是有什么办法了,李世民心里这才宽慰了一些。
片刻之后,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了长孙无忌。
“辅机啊,你可是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应对灾民了?”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大礼一躬:“陛下英明!”
“此处不是朝堂,不必多礼,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
长孙无忌这才走到李世民的面前。
“陛下,您可还记得泾州的秦羽么?”
“秦羽?”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顿时心头一颤。
然后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英武不凡的少年形象。
“对呀,朕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李世民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然后抬起头来看着长孙无忌,眼神里面满是亮光。
如果能从秦羽那里弄来粮食赈济灾民。
这样既能成全自己爱民如子的美名,又不会因为粮食短缺而引发边防问题。
想到这,李世民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接着便高兴地大笑起来。
“辅机啊,多亏了你提醒朕啊!”
长孙无忌跟着笑了笑,然后又补充道:
“传闻不是说,他秦羽三秦粮铺的存粮比国库还多嘛,陛下不妨下旨,让他运粮过来,以解关中之急...”
“这个不急,容朕想想。”
李世民心想,即便能从秦羽那里得到所需要的粮食,那也应该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才行。
如果仗着自己是皇帝,便从百姓手里巧取豪夺,那跟刘志玄之流有何区别?
看着李世民若有所思的样子,长孙无忌一下就猜出了他的心思。
“陛下不妨给那秦羽封个官。”
“这样一来既不亏待秦羽,又能名正言顺地让他为朝廷效命。”
长孙无忌一脸阴鸷地建议道。
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好心去给秦羽求官。
恰恰相反的是,他这是想给秦羽下套,以避免秦羽跟长乐公主走的太近。
此时的长孙无忌不仅爵封赵国公,而且还是朝廷的吏部尚书。
只要秦羽成了朝廷官员,那他这个吏部尚书还怕找不到理由治他?
“辅机此言有理,那依你看,该给他个什么官职合适?”李世民又问。
长孙无忌眼珠滴溜一转,脑海里开始筛选起朝廷各处的职缺。
“有了!”
片刻只有,长孙无忌想到了一个他觉得非常适合秦羽的官职。
“陛下,前几日万年县令告老还乡,依臣看,不如就让那秦羽来长安,做个万年县令如何?”
“嘶~!”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儿。
“朕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