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把酒言欢(1 / 1)胡缨赵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在你出手相助的份上,我就不怪你挡我去路了。”

说罢,典韦拔出插在死去门客脖子上的铁戟,在尸体的衣服上擦干净后把它扛在肩头扬长而去。

周良几步追上去问道:“你杀了人还打算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城吗?”

“嘿嘿,我自去投太守张邈做一名军士,谁能管我?”典韦虽然看起来五大三粗,心思却不简单。

如今朝廷势微,地方豪强自恃武力已经逐渐脱离朝廷的掌控,这时候投靠一个郡守,然后这件事情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典韦的武艺,要做到这一点相当简单。

周良自然明白这一点,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闻言,典韦停下脚步,好好打量起周良来,半晌后才说道:“言之有理,既如此,你可有何好去处?”

周良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时候不早了,我家中有几坛好酒,不如先小酌几杯?”

“嘿。”典韦呲牙笑道:“小酌有什么意思,大碗喝酒才来的痛快!”

“好说。”

两人当即便去往周府,周良令人多做几道肉食,又拿出窖藏的美酒,与典韦对饮。

见到一脸煞气的典韦,周平虽然心底有些发怵,但还是敬酒一碗,说道:“兄且与豪杰共饮,奉孝使人传信与我,说是偶遇挚友荀文若,邀我小聚。”

“去吧去吧。”周良正欲招揽典韦,心思全在面前的汉子身上,只听到是郭嘉相邀,他自然不会阻拦周平,继续与典韦对饮。

等等。

文若?不就是荀彧吗?难不成这位也有机会拐走?

“咳咳咳。”周良心中一惊,被酒呛到。

“周公不胜酒力。”典韦大笑。

笑话完周良,典韦正色道:“天下大乱,不知道公有何打算?”

典韦样貌魁梧,却是心思缜密之人,他自然能看出天下大势的变化,不然也想不出杀人后投靠郡守来化解危机的主意,他愿意跟随周良来喝酒完全是因为周良的那句话让他心动了。

周良心中暗喜,典韦问出个问题说明他并不排斥自己,想要说服他难度应该不大,况且周良自认为他能够给典韦更好的未来,只是当下还没有班底,看起来有些不靠谱。

“来年春天,必有祸事。”周良饮尽碗中烈酒,啪的把碗砸到桌上,怆然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也,我本想干出一番事业,奈何未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啊。”

典韦沉默不语,一连喝了几大碗烈酒,忽的站起来说道:“我亦想做出一番事业,本欲投张邈麾下,适才听公一席话后便改了主意,不知我典韦能否称得上志同道合之人?”

周良倒满一碗酒双手端起,典韦亦是如此,两碗相击,酒液翻飞,两人仰头一饮而尽,一切尽在不言。

“哈哈哈哈。”两人对视一眼,大笑不止,这一刻周良忽然懂得了什么叫酒逢知己千杯少。

……

黄昏时,典韦已经醉的不省人事,周良让下人服侍他休息去了。

周良喝得不算多,只是脑袋有些晕乎,他便在院子里舞起枪来。

高靖只教了他一年的枪术,俗话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周良有闲暇的时候就会拿出枪来练习一番。

今日练枪一是为了醒酒,二是为了作为一个兄长,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等周平回家。

长枪在手,周良气势顿时改变,整个人如同一柄利器,长枪扎抖崩挑,如同蛟龙戏水让人眼花缭乱,铁制的枪头在昏黄的日光下熠熠生辉。

一套枪法打完,周良酒醒了大半,呼出一口热气,右手持枪而立,夯实过的地面都被枪柄戳出一个不浅的小孔。

“子健兄好枪法,唐突拜访,还望恕罪。”门外走来三人,出口称赞的正是郭嘉。

“原来是奉孝兄。”周良笑着回应。

郭嘉身旁有一名看起来年纪稍长一些的俊美年轻男子,想必就是荀彧。

果然他开口说道:“在下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听奉孝言此地有一人有枭雄之姿,特来一观。”

周良连连摆手,谦虚道:“奉孝谬赞,受之有愧。”

荀彧却不罢休,又把当时周良的理论提出来,要与之探讨。

见推辞不过,周良忙让下人重新制备酒菜,四人一同对饮而谈。

兴许是郭嘉年纪还小的原因,荀彧看问题就比他要看的深入一些,与周良讨论时偶尔提出的问题让周良都有些头疼。

于是周良便取了个巧,依旧是用结论反推过程的方法,给出一切不太精准的答案,这样的答案只有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才能验证真伪。

周良是根据历史结果反推的,以后众人自会发现他的推论是正确的。

四人小酌许久,待到周良和荀彧讨论完了,郭嘉才说道:“此番前来一是携文若与子健相识,二也是来与子建兄辞别的。”

周良不解的问道:“昨日才来,何故今日便要走?”

郭嘉无奈的说道:“子建兄所料不差,今日早晨收到家书一封,颍川已有部分太平道众开始蛊惑平民,家父恐我晚归有祸,故令我与文若同归。”

“原来如此。”周良点头,又举起觞来说道:“那我先祝各位一路顺风。”

郭嘉又开口说道:“我欲带子思兄一同归家,不知子健兄意下如何?”

长兄如父,作为周平的兄长,这种事情自然是要询问一下周良。

听到这句话,周良心里乐开了花,颍川人杰地灵,在他的印象里三国出名的人物有大半是来自颍川的,他巴不得周平去颍川。

当然表面上不能表现的太明显,不能像急着卖弟弟一样。

一番叮嘱,最终三人坐上门外早就等候多时的马车,踏上了回颍川的路。

周良立在门口,看着马车缓缓走远,叹了一口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历史大势来说到底是好是坏,然而无论是好是坏,历史的轨迹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