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就是阿四先生想要自己知道的吗?随势而动?
想了想,凌沐自己否决了这个想法。
这样一来,未免也太简单了。
倒不是说简单不好,简单的东西,运用的好了同样能变成厉害的招数。
可是,这种随势而动,不单单是喇叭芽之塔有,海浪和潮汐也是一样。
武斗道馆的藤树,他在对战中运用的就是从海浪的起伏中创造的,其实,就是利用这种随势而动,浪涌而刚,潮退而柔,让不少挑战者陷入苦战之中。
不过,阿四之前明确的指出,这种战术,个人风格太强,不适合凌沐去学习,所以,喇叭芽之塔的精髓,或许不难,但一定不是这个。
否决了这个想法之后,凌沐继续盯着那几只喇叭芽看。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
时间一点点过去,六只喇叭芽仿佛是六个钟表也一样,不断的摇晃身体,和喇叭芽之塔一样,来回摆动,保持平衡。
似乎,一切真的就这么简单一样。
几个小时过去,一次一次,凌沐甚至能够在心中模拟出第一只喇叭芽刚刚晃动了几次,分别是向什么地方摇晃的,第二只喇叭芽晃动了几次,又是向什么地方晃动的。
就在凌沐怀疑,自己的方向是不是错了,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思路的时候,目光无意识接触到了喇叭芽之塔中间的那一根细细的柱子。
这跟传说中用一只超过30米高的喇叭芽的身体做成的支撑的柱子,在喇叭芽之塔的中间,重锤一样,来回摇晃,带动塔身摇晃。
“嗯?“看着这跟柱子,忽然,凌沐的眼神有了一丝变化。
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凌沐迅速转头,看向六只喇叭芽,一一看过去,终于发现自己刚刚有些地方遗漏了。
这么长时间来,凌沐一直在关注,喇叭芽动了什么地方,怎么动的,却忽视了一件事,就是喇叭芽什么地方没有动。
注意到这一点后,凌沐敏锐的发现,喇叭芽的身体虽然随时都在动,有一个地方却是静止不动的,就是它那两根毫无存在感的根系。
或许是喇叭芽晃动的身体太具迷惑性,一直以来干扰了凌沐的思想。
决定喇叭芽能够稳住身体的,不是它晃动的身体,而是它立足于脚下的根系,就好像人保持平衡,需要稳住下盘一样。
喇叭芽是这样,喇叭芽之塔也是这样。
不管喇叭芽之塔的结构再怎么精巧,再怎么在风中摇晃也能屹立不倒,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根基是固定的。
固定了根基的喇叭芽之塔,就仿佛重心向下的不倒翁一样,不论上方怎么变化多端,最终也会停在那最后的一个点上。
这才是,阿四先生真正想让凌沐知道的。
想到这里,凌沐抬头看向一直以来自己忽视的第二个地方,就是那六个僧人。
或许是因为那六个僧人一开始不怀好意的缘故,又或者是凌沐不曾重视过他们,一直以来,凌沐的目光都在喇叭芽的身上。
可现在,凌沐发现,喇叭芽的确重要,但六个僧人也同样如此。
相对于花里胡哨,枝叶晃动,充满迷幻色彩的喇叭芽,那六个僧人从一开始,就把喇叭芽之塔的精髓摆出来了。
就是那六根支撑座椅的杆子。
之前凌沐看那根杆子,看到的只是细长的杆子,由于增加了高度,加剧了摇晃,提升了稳住平衡的难度。
却忽视了,杆子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只要根基还稳固,摇晃的再剧烈,座椅也不会倒塌。
僧人,喇叭芽,喇叭芽之塔,从一开始,就是相同道理的不同表现方式。
稳住根基,任其变化,这就是阿四先生想要告诉凌沐的。
格斗技巧,再多的技巧,再多的形式,最终,也就是稳准狠三个字,是成功的将力量运用出去的方式。
常言道,一法明,万法通。
凌沐现在就差不多有这种感觉,感觉一下子豁然开朗。
当然了,道理是简单的,但运用是困难的,知道理论,只是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还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掌控才行。
一朝顿悟,立地成佛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不过,一朝顿悟之后,前途光明,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目光灼灼地看着摇晃中的僧人,喇叭芽和喇叭芽之塔,这一次,凌沐不再去刻意关注他们摇晃的动作。
不管怎么摇晃,最终这些晃动都要落在一个点上。
这一次,凌沐关注的,是哪种摇晃的感觉。
虽然都是一个道理,但三种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
僧人的摇晃,好似海中的漩涡,从中间的一个点释放出来,从小到大,向周围旋转扩散,形成一个漏斗,从中间发力,影响周围的环境。
这让凌沐想到阿四在评价美纳斯的时候说的,美纳斯的身体构造是流线型的,发力的时候,依靠的是身体的卷曲舒张,是呈弧线形用力的。
这种漩涡流转的方式,无意给了凌沐不少的启发。
喇叭芽的摇晃方式也不一样,同样是根植于一个点,喇叭芽的摇晃方式更加随性,好似一条在空中飞舞的丝带一样,柔软,变化,毫无规律可言。
有点像溪水,顺着地势奔流,也更加贴近于藤树的刚柔并济,只是要更加柔软,也是最贴近水系小精灵的方式。
阿四之所以会建议凌沐来喇叭芽之塔,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因为这六只喇叭芽的摇晃方式吧。
要说唯一和水系概念不大类似的,就是整个喇叭芽之塔的晃动。
不知道是不是有塔身的束缚,喇叭芽之塔在晃动的时候既不像喇叭芽那样无序,也不像僧人那样将力量集中在一个点上。
喇叭芽之塔,更类似于一根不断旋转的线,好似龙卷风一样,但却是那种上下相等,大小相同的龙卷风。
不过想想,喇叭芽之塔的建立,本身也不是为了水系小精灵,只是运转的某种方式,能够和水系的一些概念相通罢了。
弄清楚了这一些,凌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抬腿朝着楼梯口走去。
这一次,虽然还不能说如履平地,但凌沐走起来,也只是稍稍有些晃悠,基本上能够抵消塔身带来的身体失衡。
看到凌沐走过来,几个僧人也有些惊讶。
适应喇叭芽之塔晃动的人不少,在短时间内适应的人也有很多,但想凌沐这样,只是一直站在原地不动,却能在几个小时后基本适应的人,还真的只有他一个。
“怎么?想好了,要挑战喇叭芽之塔了吗?”还是永念第一个开口道。
“不,我想到第三层去看看,可以吗?”凌沐摇头道。
“你要去第三层?“永念一愣。
“不可以吗?”凌沐反问。
打量了凌沐半晌,忽然,像是想到什么一样,永念看向凌沐的目光又些不同,之前那副不怀好意的眼神也随之而消失,露出一个由衷的笑容。
“当然,喇叭芽之塔欢迎所有想要来这里修行的人,请上去吧!”永念做出一个请的动作。
然后提醒道,“不过,第三层因为高度的缘故,摇晃的强度比第二层强了很多,你要小心一些。”
“谢谢。”朝永念点了点头,凌沐就踏上了楼梯,走到了喇叭芽之塔的第三层。
出乎意料的是,第三层的人数远比第二层来的少,整个第三层,就只有一个训练家,是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少年。
在他的身边,则有一只好似布娃娃一样的小精灵,羊毛类似小熊,白色的皮毛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斑点花纹,像是喝醉了酒一样,在第三层摇摇晃晃的走着。
一般系小精灵,晃晃斑。
看到凌沐走上来,少年转过头看了他一眼,两个人对视一眼,各自点头示意了一下,少年便移开了目光,继续进行着修行。
凌沐看了一下,发现少年在第三层的修行方式,和他的那只晃晃斑很像,脚下的步伐像是喝醉了一样,晃晃悠悠的,看似毫无规律,可每一次落下,却正好踩在塔身摇晃的节点上。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喝醉的人走在颠倒的木板上,因为木板也一轻一重的,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平衡来。
不简单!
对此,凌沐心里只有三个字。
看了一会儿之后,凌沐也离开了楼梯,踩在了第三层的地面上。
结果,地面一阵剧烈的摇晃,超出想象的失重感让凌沐措手不及,直接一个踉跄,差点儿倒在地上。
要不是他及时用手撑了一下,四肢着地,勉强稳住了重心,现在少不得摔一个大马哈。
不过,现在的这副样子也不好看就是了。
现在他才明白,永念刚刚的提醒是什么意思,第三层和第二层,看似只有一层之隔,其实足足有十米的落差在。
如果说第二层的晃动,是踩在柔软的泡沫板上,用点力就能站稳的话,那么第三层,就是直接踩在水面上的泡沫板上,轻了,重心不稳,重了,泡沫板没有力量支撑,容易翻车。
双手双脚趴在地上,凌沐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小心翼翼过。
失重的感觉一直环绕在他的身边,让凌沐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的小心,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让他半天不敢动谈。
他的这种小心翼翼,和身边的那位喝醉酒的仁兄比起来,真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好在,除了姿势难看一些外,渐渐的,凌沐也适应了第三层的摇晃。
第三层,由于没有僧人和喇叭芽的缘故,凌沐关注的点,就只有中间的那一根柱子而已。
轻车熟路的,凌沐很快就发现了这跟柱子的特点。
其实,和第二层一样,这喇叭芽之塔的精髓万变不离其宗,唯一不同的是,第三层由于高度的影响,晃动的方式,更像是第二层凌沐发现的三种方式的集合体。
或者说,这三种方式的集合体,才是真正的喇叭芽之塔。
只是在第二层,由于建筑限制的缘故,只能体现出一部分,然后被僧人和喇叭芽分别表现了其中无法表现出来的部分罢了。
除此之外,因为高度的影响,第三层距离根基重心更远,所以晃动的幅度也更大,在晃动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晃动,晃动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力量感。
每一次前进,后退,旋转,以及无序的颤抖,加上外力的作用,让第三层好像一个巨大的杠杆,将原本微不足道的力量,瞬间放大,从而让第三层的晃动变得十分难以适应。
这个发现让凌沐眼前一亮,想起武侠小说中十分经典的一个理论,四两拨千斤。
现在的喇叭芽之塔,表现出来的感觉,不正是这样的吗?
这种旋转,晃动,看似无序的弯折,让凌沐想到阿四还没有完善的那个锻炼方法。
在第二层的时候,凌沐还觉得喇叭芽之塔如龙卷风一样的晃动没有多少可借鉴的地方,现在想来,对于水系小精灵,或许是这样,但对于其他的小精灵就不一定了。
比如壶壶,它本身的动作不快,攻击力也不强,最有效的进攻绝招就是螺旋球。
如果在用这一招的时候,配合这种龙卷风一样的发力技巧,或许,就能弥补壶壶在速度方面的缺陷。
想到这里,凌沐略带兴奋的抬起头,小心翼翼的站起来,仔细的观察喇叭芽之塔的晃动,开始适应这种剧烈的摇晃。
一开始,凌沐还不怎么敢放开手,不过,或许是因为有着在第二层的经验,第三层虽然晃动的幅度,力度都更加的强烈,但渐渐的,凌沐也能找到维持身体平衡的那个点。
在在几次摇晃之中,就能放开手脚,稳稳的站在第三层上。
虽然还不能像旁边的少年那样,随意的将第三层当成自己的练功场,但也是个很好的开始了。
慢慢适应晃动之后,凌沐尝试着闭上眼睛,用身体去感知喇叭芽之塔晃动时带动的力量轨迹或直,或曲,或轻,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