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悲伤,有人欢喜。
千万人有千万种的感情,也因此才组成了多彩的世界。
正直的袁可立满怀振奋的准备着次日的弹劾时,同样是三朝元老的方从哲则是默默的喝着茶水。
文华殿传出消息,明日于大殿议事,这是自七日来的第二次。犹记上一次的时候,皇长子示意他请辞,并进入“政事堂”养老。
这一次,皇长子又会宣布什么,方从哲不明白。至少从这两日与皇长子的交谈中,对方并未明确露出想法。
到是问了不少辽东,及女真之事。
莫非……文华殿的这位也听到了什么风声?
想到这里,方从哲的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自万历帝到本朝,朝堂上一直是乱糟糟的,楚党、浙党,还有后起之秀东林党等,或明或暗,都有斗争。因此,也难免牵扯到各地官吏将领的任免,而即将发生的辽东之事,只是内争的一个缩影。
幸好他方从哲事先退了下来,正巧风起云涌之时,能暂时的身处泥潭之外。
当下成为政事堂的元老,储君的御用参谋,与之而言,是为最好的过渡期。
即便储君有运用他方从哲在朝野的声望之打算,以巩固其地位,他也毫不在乎。
当然,他方从哲如此心甘情愿,也并非是无所求之辈。
人生在世,无外乎权和利。老方的要的是前者,新君年少,在被万历帝压抑的太久后,他迫切的需要一飞冲天,实现自己毕生政治抱负的机会。
方从哲很清楚,现阶段,只要紧跟储君的步伐,一切都会有的。他方从哲能历经三朝而不衰,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正是揣摩圣意。
“这天下终究是殿下的。
而下一次的群臣奏对,只怕是会在太和殿了!”
时间辗转来到了第二日鸡鸣时分,这次不需要王安的亲自帮衬,朱由校早早的起来,先是沿着慈庆宫小跑了两圈,然后在王成等气喘吁吁地宫人的陪同下,往文华殿而去。
入了文华殿,温习了令人搜集来的女真情报,还有辽东将领资料。再吃过宫人送来的早饭,时间就过得差不多了。
辰时刚过,以刘一燝为首者,接连进入文华殿。
短时间内,文华殿就为人影所充斥。与前次相比,这次能此奏对者,多了数人。
里面不乏朱由校开了后门进来的,如袁可立,前首辅方从哲之辈。
待相互行礼后,朱由校免得旁人猜测,开门见山道:“孤今次把诸位大人召集而来,主要有三件事,一为先帝丧礼,二为辽东之事,三为袁司丞之弹劾。
孤年少,还要劳诸位大人辅佐。诸位若有意见,尽管直言,孤定当认真聆听。”
下方被赐座的十几位朝中重臣,皆是连连点头,皇长子这态度没毛病。
却是第二件事,有些意外。
第一和第三件事,则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刘一燝率先起身道:“先帝之陵墓,经朝臣商议,可于五日后,扶灵柩葬于庆陵。且地宫现已开始营造,四月之内即可完成,好叫殿下知道!”
大明国库紧张,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新建一新的陵墓。使先帝朱常洛葬于早就修好的庆陵,这也是众人万般无奈的结果。
作为儿子的朱由校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心中想着等大明国库富裕了,再给皇帝老爹换个大点的陵寝。另一方面,朱常洛病重时,亦同意葬之于庆陵,这也是朝野无异议的重要原因。
先帝丧事的程序没有问题,随后张惟贤又接着刘一燝的话补充了细节。同时,还明示,待先帝下葬后,即为储君登基之时。
国不可一日无君,故而,把朱常洛越早下葬越好。
当谈到辽东问题的时候,朱由校还没正式开口,文华殿内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尤以方从哲和杨涟的争执最为激烈。
这两位的争论焦点,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辽东经略的人选。
“殿下,熊廷弼经营辽东数年,毫无建树,御史冯三元弹劾前日还上书弹劾熊廷弼八件无用之事,且有欺君之嫌疑。
若不将熊廷弼罢免,恐祸患再起,辽地无法保全。
微臣以为,当以袁应泰为辽东经略,以抵御后金等强敌,守卫辽东。”
因面朝太阳,方从哲丝毫没有注意到朱由校越来越阴沉的脸,自顾自的说完,然后返回自己的位置坐下。
其实,方从哲心里也明白,熊廷弼于辽东之地,并非是毫无建树,但念及给事中姚宗文五日前亲自拜见他,诉说之事,让之现在改变了主意。
“皇长子即将登基,方阁老退下,但影响力绝不能退下。按照阁老的猜测,要能在辽东经略的人选上证明自己的眼光,那阁老在储君心中地位只会更进一步。
某一日,阁老主持的政事堂恢复唐宋之权利,未尝不可!”
这句话,终于是打动了这位前首辅,一心想站在权利巅峰的人。
于是,前两日,在朱由校向之咨询辽东问题时,方从哲就开始刻意给予了熊廷弼不利的信息。进而,此番方从哲很有信心,使辽东经略换人。
只是,他并不知晓,某个一直注视他的人早就看透一切,因此,逐渐对他产生了疏远感。
这边方从哲一坐下,杨涟就满怀着怒气站了起来,能感觉到他的牙缝里都蕴含着火气:“方参政一派胡言,熊廷弼于辽东经营的井井有条。此时换人,莫不是想置辽东于万劫不复之地。且方参政莫不是认为听了那奸逆姚宗文的一面之词,就自以为知晓了辽东的全部?
微臣请殿下明察,辽东经略熊廷弼忠于职守,万不可撤换!
如若殿下有疑问,可亲遣御史查探之,以免有宵小之辈诬蔑熊经略!”
方从哲和杨涟这二人激变后,殿内出现了短暂的宁静。
此番对奏的重臣中,东林党人就超过了半数,也难怪大家都保持着沉默。
说起来,方从哲推荐的袁应泰本就是东林党人,而驻守辽东之地的熊廷弼又与东林党交好,更是与杨涟等东林党内的正直之士关系匪浅。
所以说,二人谁可经营辽东,至少对眼前的东林党而言,无伤大雅。
当两方势均力敌的时候,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第三方,也就是坐在上首,背靠窗口的阳光,一直作倾听状的皇长子朱由校。
朱由校清了清嗓子,正准备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刹那之间,另一个身影站了起来。
他的话语声瞬间充斥着大殿,震耳欲聋。
“微臣不认同方参政之言!
正如杨御史所言,那姚宗文只知索贿,不知军务,又与熊廷弼不合。
其之言辞,何其荒谬!
现阶段,后金蓄势待发,我朝重要的是稳定辽东,而非动乱辽东。临阵换将,是为兵家之大忌!
微臣虽久不在朝中,但这些道理还是懂的。
难道方参政不知道?还是说,方参政有故意纵容之嫌?莫不是后金之间谍?
至于说袁应泰此人,政绩尚可,但军事才能定不及熊廷弼!
于此,我袁可立敢拍着胸口保证!
你方参政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