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24个节气用每个15°等分回归年,两个相邻中气的平均间隔比月相变化的平均周期多出将近一天——二十四节气就在农历月份中被逐月推迟,中气落在月末,下一个中气就落在之后第二个的月初,从而导致这个月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闰月。
现行公历虽然是在1582年定型的,并由一帮罗马的天文家来修订完善的。公历里闰年是366天——在四个连续的年份中,每隔三年就置一闰年——非整百的年数能被四能整除,若是整百数倍的年数,还必须用四百整除才是闰年。这就让人心生二处疑窦,这两个奇怪的规定从何而来?
现行公历完成于罗马,但公历的起源并不在罗马。而是在地中海东南方向,有一道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由于赤道高温蒸发和没有较大水流灌注而导致运河海水盐度达到世界最高的红海,正由于这片海盐度的密度过高而导致从印度洋来的海水向上流往这片海的最深处——这一片海陆连接的西侧的埃及,这无疑给了红海沿线的埃及居民带去的是一片死寂沉沉的海。
作为纯农耕时代的古埃及人,深知要想更好地活下去,就必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这就要更准确地把握好气象,进行有限的资源利用。如果能找到一个准确的纪年法,就能让他们对气候加以把控和利用,还能免受恶劣的气候侵扰——趋利避害。让他们对拥有精准的纪年法,而能将自然现象定期化,这让他们神秘而追求不已。
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古埃及人可能在信奉太阳神的影响下,让他们时常仰望天空。又恰好在这时,上天给了他们一个契机,让他们观察到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开始泛滥时,在清晨天狼星比太阳早升起,他们把这一天定为岁首,下次再出现的那天定为岁末,而连续两次出现的时间间隔在365天左右。
为什么将洪水来到的这天定为岁首,竟然安排灾难的日子为元旦?尼罗河洪水的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田野长达3到4个月,在退潮后的尼罗河沿线的大片空地就会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淤泥,利于耕种。这让古埃及成为世界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的国家之一,古埃及人也早在四五千年前就知道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
然而古埃及人对数字敏感到了苛刻,怎么能够容忍仅仅得到岁首和岁末之间间隔365天左右——这样颇为含糊的数字。相信只要看过埃及金字塔照片的人,就能看到大小金字塔的棱角在同一朝向的斜度都是平行的。看上去很雄伟规格,种种迹象,都充满了奇妙的数字的奥秘。
除了令人惊叹的在于它本身需要高超的建筑技巧,建造难度也因为其雄伟庞大。况且,就算当时古埃及人人口多好办事,并都是“朝圣者”,精雕细琢二三十年也是能办到的。可这并不是埃及金字塔最高明和最神秘的地方,在其中有一处最高的胡夫埃及金字塔不仅建筑庞大,还留下了多个关于太阳和地球的奇妙的数字“巧合”与联系——有些竟然是被近现代人才证实的天文地理的知识所蕴含的数字:比如这座金字塔的高度被放大十亿倍后,得到的数字就在地球的椭圆形公转轨道和作为中点的太阳之间的距离范围之内;又比如这座金字塔的重量放大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此外,还能通过建筑所使用的轮廓线段的长度,以加减乘除或者求比例的方式可以得到一些精准度较高的奇妙的数字或者比例——因为这种数字出现太多处,因而所有这一切,说巧合也就不巧合了,而显得并非偶然,反而是刻意为之。然而,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去验证以胡夫金字塔为典型的大金塔现象,因而对地球人就成了一个谜。
上述无疑能证明古埃及人对数字的严谨性,或者说他们对数字的精准度有超乎许多民族的敏感天性,因此可见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既严谨庄重,又痴迷迷信。这种由内产生的动力就如同一粒种子,即便再小,发芽时的那一刻都会产生惊人的力量。所以,古埃及人和岁首的天有异象扛上了,就会处于本能地去好奇,并严谨对待。于是就跟一年究竟有多长的时间穷追不舍,直到得到能解释现象的精准数字前,他们就会纠缠不休地去观察。因而这一种现象观察和记录竟然就持续了长达千年以上,并最终在公元前二三百年时,得到每隔三年补一闰年和现代历法趋于接近纪年算法,修正了原来一年356天不够精确的误差,而产生现代历法的雏形。而任何一种算法时间长了,都会产生偏差。最后由在1700多年后的罗马,古埃及历法传到地中海后,由一帮天文学家,闰年去掉了除了被四百除尽以外的整百数年份,才完成了最终现代历法的所有规则建设——也就说现代历法经历了差不多五六千年的时间才完善。
话说回来,夏天就像一个上下串门的红发毛头小子,又串入北半球的门,又回到北半球了——他浑!是撵不走的。夏天被烈阳照射的重庆区域,让这地方的人仿佛处在起火的房檐下——那岌岌可危的“火巢”倾覆之中,煎熬、忐忑。
大地滚烫,高温蒸腾地面的水汽,也显得无济于事,反而让这里更闷热——即便有两江穿过,水资源极为丰富,也会有河床露了大半,也有下不了雨的年份——在副高的影响下,水汽难以握结,气流难以上升,因而造成伏旱;而气压梯度小,所以,风力微乎其微——进一步让人觉得闷热无比。也进一步说明,在中国夏季,只要被副高经过的区域,导致气温高居不下,影响最大的还是副高。
不过,副高不是衡量天是晴或雨的唯一标准,幸而,重庆在东部季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来自东南的太平洋热带的暖湿气流就会从沿海向内陆扩张而来。又受东北西南向平行岭谷地形影响,而让东南风折拐而减弱形成西南风,导致太平洋热带来的东南风六七月份在流经重庆市折拐,吹来风力减弱后之含有暖湿气流的偏南风。重庆恰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缘,这暖湿气流就常能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因而能迎来不少的降雨。又在八月,和秋季初露头角的九月份又受北边的冷气流影响,同时暖湿气流南回,而产生短时间的降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