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长城踞守,以封天下(1 / 1)月明千秋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众臣停止争吵,叶天则开始苦口婆心地说道:

“众位爱卿,这点小事有什么争吵的呀?孙传庭,你说,为什么要反对议和?”

“臣唐突,请陛下恕罪!”

见叶天毫无反应孙传庭便继续说道:

“臣以为,此正值清军新败、我方大胜,将士士气高涨,更何况陛下用兵如神,自身战力也是犹如天神下凡,正是收复辽东的最佳时机。”

“孙爱卿,你可知大明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根本支撑不起收复辽东之战的军费?”

“如今能打赢清军入侵的这一仗,也是靠着敌军入侵后接连胜利导致的麻痹大意,以及我方前期的巨大投入才打赢的,这点你可知晓?”

“而且,我大明将士到了北地作战就一定能一直胜利下去吗?你能保证吗?”

“臣之愚见,请陛下恕罪!”

在叶天的数次连问之下,孙传庭听闻内心羞愧,不禁低下了头。

“你不知道,朕不怪你!同时,也不要真的以为朕就是天下无敌了。”

“成爱卿,你给孙爱卿讲讲议和有哪些好处。”

“是,陛下!”

成基命奉命向孙传庭讲解议和一事,虽然彼此经过刚才一番论战,但他也毫不含糊,当即便在这宴会厅里讲了起来。

“此时议和于我大明朝有三大好处:”

“第一,正如孙将军刚才所说,清军新败,我方大胜,此时正是我方占据绝对主动之时,敌军断不敢在短时期内再次发动进攻,求和之心比我方更胜。”

“第二,由于我大明近些年份内忧外患不断,连年征战,各地正处百废待兴阶段,选择休战,既可保住京师在内的北方安宁,又方便生民安居乐业,耕农行商,使国泰民安。”

“第三,与外敌议和正符合天下休养生息的愿望,等过个几年我们就能重新拥有强大实力,反攻北地也未无不可。”

“而且,若我方提出议和,清军也只能乞和,于国于民皆有利。倘若以后明清必有一战,我方还是能占据道义和主动的制高点。”

成基命说完,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

可叶天听着却是觉得自己没想那么多,他自以为:

“就目前战力来说,明军一旦出关,大概率是敌不过清军的。”

“他的想法是若现在就想着收复辽东则战线过长,粮草不及。”

“再者就是国内若出乱子,回救不及的话,怕不是会出和隋炀帝一样的笑话?”

“第三才是想着求和能多发展自身,等待富强。”

“成大人,传庭受教了!”孙传庭面向成基命拱手一拜。

虽然和叶天所想不是那么一致,好在孙传庭等武将都被说服了。

叶天甚是欣慰,于是便补充了一句:

“除了议和外,山海关以北,明军退出所有城池,改为加强长城一线的防守。”

寂静了一刹那,最先反应过来的却是刚刚还镇定自若的成基命。

“陛下!不可放弃关外啊!”

“陛下可知,一寸山河一寸血!关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辈们拼下性命夺取的,怎么能轻易就拱手送人?”

“陛下此举,无异于后晋割让幽云十六州,后患无穷。”

“更何况关外之宁锦防线如此重要,是抵御外寇的关键所在,臣虽不懂军事,但臣知道,留下宁锦可增加纵深防线,同样也算是增强了防守。”

“若宁锦防线轻易失去,清军占据大量土地,其实力定是日益增长,恐会再现北宋灭亡、靖康之耻!”

“不知陛下因何下此命令,若是缺兵,臣愿充军,亲上前线,为守江河不失一寸。”

“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叶天听完笑了笑,便朝一直稳坐在席位上的袁崇焕问道:

“袁爱卿,关外各城的兵士撤防的情况如何了?”

“禀陛下,关外诸城,凡我大明将士,皆已撤回关内。”

“嗯,袁爱卿你做的不错!”

随着叶天的称赞,袁崇焕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令人察觉的诡异微笑。

“成尚书,成首辅,成爱卿,朕要问你,我大明修筑长城的目的为何?投入又如何?”

“禀陛下,长城防线虽为人力,却可称之为天险。”

“修筑目的一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与劫掠,二则保障沿线各地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三即方便了东西方向的通讯和商旅往来,以及交通的通畅。”

“至于我大明朝的投入,大概有数十年上百年的财税收入吧!”

“极好,成爱卿记得甚是清楚,不愧当朝首辅!”叶天称赞道。

“我大明朝几十年上百年的往里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的长城城墙,也多为我大明所重新修葺的城墙,这才换来了天下两百多年的太平盛世。”

“真可谓是‘幸得长城天堑,护我山河无恙。’”

“长城如此重要,我朝又投入如此巨大,在此乱世之时,倘若还将其当做‘关内之关’,朕且问你,这是要防谁呢?”

成基命依旧沉着应对:“当然还是防着北方想要入关的敌寇,譬如蒙古和满清。”

“那朕加强防守,何错之有?”

“陛下没错!不过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长城一线的防守就放弃宁锦防线。”

“愚蠢!”

叶天有些生气,他突然有些理解崇祯皇帝在临终前说的那句“朕非亡国之君,皆诸臣误朕。”

晚期的明朝,也是在和满清的“和战”问题上,总是被意见相左的群臣给耽搁。

关于是否议和一直缺少一锤定音之人。

既然这样,看起来还是得由哥来敲这个锤子才行了。

“朕再问你,前月清军偷袭入关,连破多道长城关隘,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便突入关内,以后是否还会继续遣主力,去攻打城高墙厚深沟堑的宁锦一线城池?”

“大概……不会。”

“既然如此,宁锦防线已如鸡肋,还不弃之?刚好收缩防守,用关外之兵加强长城松散之处的防守。”

“可……”还未等成基命答话,便被人抢了先。

“陛下用兵如神,臣等佩服!”抢话的正是武将孙传庭。

被抢拍了一通马屁,这才轮得到成基命发言:

“留宁锦防线可得一方土地、一方生民。”

“成爱卿,我朝建立宁锦防线,是为了防止满清攻入关内,若敌人弃之不攻,我们也可弃之不守,留宁锦是因小失大啊!”

“你且听朕说来,宁锦一线在关外,路途之遥,来回运粮很是不便,兵士补给便是大问题,而且路途中无险可守,粮草还很有可能被敌军截胡。”

“再者,近年来各地连年干旱,难道东北便不会旱吗?倘若是一方沃土也好,我朝誓是拼死守护,可是投入大产出少,再继续护之岂不和傻瓜无异?”

“加之关内粮食也是紧缺非常,能做到合理分配亦非不易,哪还有更多余粮够养千里之外的关外诸多将士?如若强行这样做,多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所以,敌军若不攻,我朝便不养,把难题交给满清处理去。”

“我们将关外的将士收缩关内,这就相当于将拳头收回到胸前,用于防守长城更是有三大利好:一曰运粮、二曰屯兵、三曰安民。”

“弃宁锦可得天下太平,有何不可?”

“待他日兵甲强盛,天下富足,我们再将拳头抡出去,攻城略地,岂不事半功倍?”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佩服!是臣迂腐和愚钝了。”

成基命伏地叩首,老泪纵横,内心十分虔诚。

“卿乃文官,不涉军事,不妨碍。况朕见爱卿爱国深切,甚是感动,施爱卿先请平身吧。”

叶天继续说道:

“你们内阁当前紧要之务,就是赶紧替朕找好出使满清的使官,到时替朕捎些话给满清的那些当朝者,就说:”

“杀汝十万,则赏汝外关。”

“若再敢犯,大明必再杀之。”

“无论多兵,定叫汝有来无回。”

“陛下,”成基命恳切的说,“陛下此言岂是议和之道?分明与宣战无异,若是如此派使臣送信,无疑是送使臣去死。”

“是,朕此言确实是有些偏激了。为了保证使臣的安全,就写成信,制成锦囊,待使臣安全归来,再托护送的人带回转交。”

“陛下,此举甚好!”

“不!这样未免就有些太怂了!”

“谁说议和就要派使臣去往敌军腹地?”

“派人去约满清的使臣到山海关处议和,另外也让他们见识见识山海关的巍峨和不可侵犯。”

“是,陛下!”

“到时候我们要首先就表现得针锋相对,先把‘若再敢犯,必再杀之’的话说出来,从气势上就要把满清给压上一头。”

“清军这次伤亡不轻,我们再吓他一吓,看他们还老实不老实?”

“陛下之英明绝对会名贯古今!”其他文臣抢先夸赞起叶天来。

成基命则更进一步:“请陛下为此次计划命名!”

叶天思考再三,说道:

“朕为此次的计划定名为:”

“长城踞守,以封天下。”

“并在此立下誓言:今日割此一地,他日定要全部取回。”

“朕之誓言,不成不休,若违此誓,有如此桌。”

说话间,叶天便抽出尚方宝剑,学着三国里的孙权一剑便削去了面前桌案的一角。

同时叶天心中暗叹,这尚方宝剑真是锋利,他本以为,只凭他法师的小身板属性,要多砍上几刀才能砍的掉。

众臣看到此举,则是皆惊,他们没想到陛下竟是如此决绝,全都站了起来又重新跪向叶天。

剧情完毕。

“过!”叶天一挥手,眼前一切烟消云散。

时间紧迫,叶天立即赶往大理寺。

叶天思来想去决定在此时启用一人。

祭出此人,即可镇住天下。

这也是他对抗当前困境的第一步举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