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嘿嘿笑。
等刘建国和李英相互搀扶着换下鞋子,李强又从背篓里拿出拿出一把稻草。
刘建国好奇道:“你这背篓像百宝箱,里面还有啥?”
李强:“没别的了,都是稻草。”
李英接过稻草,三下两下就编成了一根草绳,绑在刘建国的雨靴上。
刘建国:“这是干嘛?”
李英:“要爬坡上坎,防滑。”
同样的给自己的雨靴上也绑上了,动作麻溜利索,一看就是经常干这活的。
而另外一边,李强找了两根小棍,把刘建国的白球鞋和李英棉鞋上的泥刮掉后,分别用稻草包起来放进背篓里,再把两人的行李包也放进去,背上背篓,把背上的胶纸雨披盖在背篓上说道:“姐,建国哥你们走大路吧,大路虽然远一点,但是平顺些,我走坡上,先回去报信。”
刘建国见李强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在了背上,有些过意不去:“李强兄弟,你一个人背怎么行,我们还是一起走吧,我们换着背。”
李强:“不用了,建国哥,我熟悉山路,背着背篼都如履平地……我先走了……”
话落人已经窜出去了,往坡上的小路攀上去。
李英:“我们也走吧。我们有雨衣雨靴不怕淋雨了,就走机耕路吧。”
刘建国:“听你的。”
现在两人没有行李拿了,可以名正言顺手拉手了。
机耕路是围着这个坡转的,说是平顺,其实也是坑坑洼洼,被拖拉机碾压出来的沟壑都有一尺深。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刚开始刘建国还意气风发,一路说个不停,后来就闭嘴了,第一次走这样的道路,虽然穿着雨靴,绑着草绳,但是上面还是沾满了泥巴,这个泥巴很有粘性,粘上了就甩不掉,非的用棍子刮下来,不然脚上好像吊着重物,走到后来脚都抬不起来了。
两人走一会刮一会儿。
李英:“这下你知道雨天在乡下走路是个什么滋味了吧。”
刘建国:“体会到了,现在我真的恨不得打光脚板,恐怕还跑得快些。我明白你弟弟为什么打赤脚了。”
李英:“你才不明白呢……他……”
见李英没往下说,刘建国正要追问,就听得天边响起了一阵雷声。
刘建国:“冬天还打雷,少见啊!”
李英:“这是给你一个下马威。”
“又是下雨,又是打雷的的确是给我一个下马威呀。”
“怎么?你怕不怕?后悔来这一趟?”
刘建国:“不后悔。”
对于李英的老家最初的认识,刘建国都是从李英嘴里听到的,在刚刚开始跟李英的交往当中,李英多多少少也说到她的老家很偏远,很穷,交通工具除了拖拉机就是鸡公车。
拖拉机也只有乡上镇上才有,村里还没。
到乡上要走十几里路,到镇上和县上就更远了。
李英实话实说,就是要刘建国有思想准备,她就是农村出来的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要嫌弃,就趁早免谈。
刘建国喜欢的是李英这个人,至于其他他倒没多想,更没有嫌弃的意思,反而有一种心痛的感觉,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值得拥有更好。
刘建国是城里的孩子,父母都是工人,虽然比不上大富大贵的人家,但他从小到大也没吃过苦受过累,虽然母亲病逝得早,好在老爹没有再娶,刘建国也没有遇到传说中的后妈磋磨,生活是幸福的。
如今亲自体会到李英所说的生活,光是这走路就让他影响深刻。
李英说她以前去乡上读中学,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天麻麻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
后来到镇上读高中就好了,可以住校了,一个月回来一趟。
李英说得很随便,还笑着说:“这一切都过去了。”
但是刘建国却听得很是心紧。
他仿佛看见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独自背着书包在泥巴烂路上艰难跋涉。
所以他握紧了李英的手,下定决心,这辈子都不放手了,以后一定要让李英过上幸福的生活。
打起了冬雷,雨也越下越大。
看着越来越大的雨,刘建国说道:“李英,你说的是真的,如果不是你弟弟给我们送雨衣来,我们肯定淋成落汤鸡了。你弟弟不会被淋湿吧。”
李英:“估计他已经到家了。我们也快点吧,说着拉着刘建国,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
终于,赶在天黑前走到了青峰村。
这个时候雨也渐渐小雨了,透过雨幕,一个小山村静静地矗立在一座山坡下。
远远地就看见了山坡下的几棵大黄果树。
黄果树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历经了多少风雨,撑开着一把把大伞,天晴给行人遮阳,下雨挡雨,树下的青石板都踩得发白了。
树下有几间瓦房,黑瓦,黄泥巴糊的墙上写着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少生优育。
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等等。
刘建国:“这就是青峰村?这么小,才几间房子,有几户人家?”
李英:“青峰村受地势的影响,村民们住得比较散,这里只是村委会和代销店,坡上有一所学校,我小学就在这里读的,回头带你去参观一下。我们家就在坡背后,算是村里人家比较集中的地方。”
村委会的大门紧闭,这个时候这个天气多半都缩在家里准备吃夜饭了吧。
代销店就在村委会隔壁,门是开着的,但是黑咕隆咚也看不清楚里面。
两人从门口走过,
里走出来一个中年男人,看见李英喊道:“英子,回来了。哟,还带着稀客呢,路上不好走吧?要不先进来歇一歇?”
一边说话一边却目不转睛地打量着刘建国。
刘建国朝他点点头,等着李英介绍。
李英却说道:“王叔,不了,没几步路就到家了,我们先回去了,你有空去家里坐坐。”
那个王叔答道:“肯定是要去的,明天你家里杀猪招待贵客,王叔也是要来喝碗刨汤的。”
李英:“要得,明天请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