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们的士气不算高,好在近期朱安来的较为频繁,这给了女足队员信心,至少皇上没忘记她们。
再则而言,女子百分之十以上的队员只是为了求生计,若说是为了有出息?那真是想多了。
明朝的女子谁不喜欢嫁个好相公,想要自个儿有出息的估计整个大明都找不出十位。
随着专业人士的逐渐增加,朱安觉得任务方面,自己是越来越轻松了,至少不用费心尽力的布置一切。
回到皇宫后,朱安先做了五百个俯卧撑,然后小跑了大半个时辰,刷了近两万步后,这才梳洗一番,准备去养心殿处理政事。
哪知,洗到一半的时候,王承恩就匆匆忙忙的跑进御池,禀告道:“爷,杨尚书和卢侍郎有紧急军情来报。”
紧急军情?
朱安心头一紧,不会是清军打进来了吧。
不对啊,这才崇祯十一年,离入关还早着呢。
也不对。
自己记得清军似乎曾数次入关,并不是只有最后那问鼎江山的那一次。
“更衣!”
一声令下,便有美艳的宫女服侍朱安更衣,这期间朱安自然是上下其手,有便宜不占那是王蛋。
回到养心殿,朱安召见了卢象升和杨嗣昌。
卢象升虽说总督宣大军务,但到底挂了兵部侍郎的实职,如今暂回京城,自然得去兵部当差。
加上杨嗣昌有意的拉拢,二人相处的是极为融洽。
“陛下!熊文灿传来捷报。”杨嗣昌脸色沉重,并未有捷报应该有的惊喜。
王承恩走下御台,接过杨嗣昌手中的折子,恭恭敬敬的转交给朱安,朱安面色凝重。
杨嗣昌其实是藏不住秘密的人,说恶俗点就是好大喜功,若连他笑不出来了,那事情估计相当严重。
既然严重,可为什么又是捷报呢?
翻开折子,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个‘捷’字,而后便是具体内容。
原来,自打大半个月前,朱安震怒之下对杨嗣昌下达死命令,言‘天下反贼皆可降,唯李自成、张献忠不可降’后,求助内阁无望的杨嗣昌只得以兵部和内阁的双重名义,对熊文灿下达了死命令。
其实杨嗣昌本身是反对接受张献忠投降,前段时间主导受降的主要人物一是熊文灿,二就是摇摆不定的崇祯。
他只所以后面反对,纯粹是担心朝廷出尔反尔带来的隐患。
毕竟,你不接受别人投降和不讲信用可是两码事。
捷报的内容也是一波三折,接到朝廷的厉声斥责,且强力督促熊文灿剿贼后,实在没法子的熊总督只得应命。
却不知因何走漏了消息,让张献忠提前得知朝廷出尔反尔,即将汇聚强兵来攻的信息。
张献忠虽说败退,无奈接受招抚,但他和李自成不一样,此时的张献忠自身还拥有相当可观数量的士兵,光精锐老营便有近七千人,其余能战之士也有两三万。
再加上屯兵均州、郧阳引为后援的罗汝才,朝廷想要彻底战胜,依旧艰难。
且不知为何,每次熊文灿有所行动,张献忠仿佛都能提前知晓,加上其手下四大部将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皆能征善战,熊文灿初战连败三场,甚至差点都丢了襄阳。
不过终究是守了下来,未免被问责,这家伙隐瞒了信息。
或许是察觉到高层将领可能通敌的信息后,熊文灿听从幕僚赵烨成的建议,秘密策反罗汝才。
其实也不算策反,朝廷要剿的是张献忠,罗汝才隔岸观火,并未援手,二者协议也是一旦张献忠不敌,罗汝才便出城相助。
也不知赵烨成是如何说动罗汝才,使他出兵前后合击张献忠,张献忠在和朝廷的对抗中,本就处于弱势,现在罗汝才反水,他哪还能敌,领着残兵万余人转入邓州。
“陛下,罗汝才生性狡诈,在反贼中素有‘曹操’之称,熊文灿能说动罗汝才在微臣看来颇为蹊跷。”
卢象升见朱安阅览完毕后,解释道。
罗汝才在反贼中的声望颇高,甚至要强于张献忠,可以说没有罗汝才的居中调节和策略,反贼早就自己内部乱了。
这样的反贼核心人物怎么会背后捅张献忠的刀呢?
朱安却没有在意卢象升的话,反倒陷入沉思。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定国。
明末战神啊!
这位可比卢象升牛逼多了,可他为什么偏偏出现在张献忠的奏折中呢?
不看到这份奏折,朱安差点都忘记这个人的存在了。
“告诉熊文灿,朕只要张献忠的首级,若其部将肯降,可行招抚!”朱安下达了一道旨意。
“是。”杨嗣昌应下,又道:“陛下,能随献贼败退的都是其心腹,肯定不易招抚。”
“试试吧!对了,告诉熊文灿,让他注意一个叫李定国的人,务必留住他的性命,朕有重赏。”朱安实在忍不住了,再次提醒。
他担心自己提到李定国的名字会不会反而害了他,可不提吧,现在人家被追着到处跑,他真担心李定国被误杀了。
“是。”杨嗣昌不在多说,又听卢象升道:“陛下,臣和杨尚书刚刚接到蓟辽总督吴大人和总兵官祖大寿的军情,言建奴近期于松山一代活动频繁,有可能会攻打松山堡或锦州。”
“陛下,如今国内反贼示弱,建奴只怕会趁机来袭,引我大明精锐救援,要给反贼喘息之机啊。”杨嗣昌亦担忧道。
“不是只怕,是一定!”朱安斩钉截铁道:“爱卿替朕想想,若建奴入关,除了突破宁锦防线,还有何处可入?”
朱安反正记得李自成灭了明朝的时候,清军都没有入山海关,那么就是说前几次的入关肯定走得是其他地方。
杨嗣昌道:“陛下,若建奴绕道蒙古,则京师北面长城各关口,皆需警戒。”
绕道蒙古?
朱安猛然惊醒,他想起来了。
清军的确是绕道蒙古,此时的蒙古已经完全沦为清军的附庸,清军入关劫掠就是他们这帮带路党干的。
“告诉吴阿衡,提高警戒,若建奴和蒙古鞑子有异动,立刻来报!”朱安慌神道。
他不懂军事,只希望用自己的怒吼遮掩原本潜藏在心底的恐惧。
该来的,还是来了。
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呢?
卢象升见朱安脸色发白,惊惧非常,不免安慰道:“陛下放心,现在是春耕时节,加上气候阴寒,建奴万不可能在此时来攻。”
杨嗣昌附和道:“陛下,建奴人口稀少,粮食同样紧缺,并不富裕,若不顾春耕来攻,必是自取灭亡。”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
“如今全国各地,何处兵马可以调用?”
在朱安看来,清军必定南下,早做准备也不是指望那群饭桶总兵来防守,还不如调集兵马屯在边镇。
别说浪费粮食,只要给他两年时间。
不,只需要一年,他就有信心打造一支足以令清军胆寒的铁骑和雄狮。
杨嗣昌想了想道:“回陛下,四川总兵秦良玉和江南各部可调动。”
如今各处匪患不断,所谓的反贼示弱,不过是最大的两个反贼不行了,全国各地除去江南,其他地方的反叛依旧不断。
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兵马不能调来,熊文灿的兵马也不能调来,卢象升镇守的宣府大同也是重中之重,山东、河南、应天府等地灾荒不断,更不能乱动。
放眼看,能战又能调动的只有四川总兵秦良玉。
至于江南的卫所兵,野战或许不行,守城的话,勉强够用。
“嗯!宣秦良玉进京吧,另外告诉江南各巡抚,一月内务必凑出十万能战之兵进京,拱卫京师。”朱安下令道。
“是!”
卢象升和杨嗣昌相视一眼,只得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