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宋应星和孙承宗(1 / 1)美梦会成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到工业革命,朱安好歹是读到大学的人,多多少少明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

归纳起来就是利益驱动。

当传统手工业的低效率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市场时,就会迫使工厂主们寻找更为高效的生产方式。

或改进生产器械,或寻找新的生产动力来源,如水力,风力等可以提高效率的方式,直至蒸汽机的出现。

蒸汽机的出现大大的提升了生产效率,高速增长的利益点又迫使工厂主们改良其他方方面面。

如运输条件,建筑环境等,从而使整个社会由此进入一个完全由‘大机器’主宰的进步循环,工业革命亦由此诞生。

目前来说,明朝压根不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

抛开朱安出现的因素,工业革命根本的原因就是市场需大于供,除了这个最基本的要素,还有同等重要的政治稳定性,就大明三天两头杀官造反的节奏,谈何稳定。

至于后世常常讨论的明朝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革命也扯不到一块,论商业发达明朝能和宋朝比?

当然,宋朝也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元朝也有,这是得益于南方强大的外贸。

但受制于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即便没有清朝入关,大明步入资本主义的几率同样微乎其微,只不过会换了另一家姓当皇帝而已。

总结一句话,就是咱们这里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不适合玩资本主义那一套。

王擒虎和刘遵宪离开后,朱安准备继续跑步,忽然他想到一件重要的事。

“王伴伴,宋应星前天进京了吧。”朱安不确定道。

他记得王承恩和他汇报过这件事,但那时正好忙着其他事情就给忘记了,好像他吩咐王承恩嘱咐宋应星和孙承宗多交流交流。

王承恩俯首道:“爷,宋大人前天中午到的。”

朱安拍拍脑袋,尴尬道:“那快宣他进宫,再传孙师傅进来。”

王承恩正准备吩咐下去,朱安来回踱步后,又道:“算了,朕亲自去见他们吧,孙师傅一把年纪了,别累着他。”

王承恩亦感动不已,替孙承宗感恩道:“爷,孙师傅要知道您这么关心他,奴估摸就是给他金屋银屋他也不会要。”

朱安乐道:“哈哈!银子还是要的,哪有给朕办事还吃不饱饭的人,他不骂朕,朕也得自己骂自己。”

边说,边换上小内侍递来的普通常服。

换完后,四大金刚加上王承恩共六人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从侧门出宫了。

早有锦衣卫传来消息,说孙承宗和宋应星正在西郊的田庄上与农户们攀谈,朱安直接去即可。

当朱安从天而降,出现在孙承宗面前时,老人家惊诧的就要下跪参见。

弄得一旁的宋应星和孙承宗的儿子孙玥还有孙子孙之浯一愣一愣。

回过神后,赶忙拜见。

朱安将孙承宗搀扶起,怪责道:“朕不是告诉孙师傅,整个大明见了任何人都不许跪拜嘛?孙师傅如此是想要朕难堪嘛!”

他语气颇重,孙承宗羞愧道:“老臣不敢。”

“好了,下不为例。”朱安也不是真的生气,他只是想让孙承宗感受到自己的态度,不是说说而已。

他又看像一旁着装朴素的老汉,若不是知晓宋应星的身份,朱安还以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呢。

“你就是宋应星?”朱安沉声问道,语态威严。

宋应星俯首跪地,恭敬答道:“臣福建汀州府推官宋应星参见陛下!”

“起来吧,地上咯得疼!”朱安命道,宋应星缓缓起身,依旧不敢抬头。

像他这样得官员,若没有意外,那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皇上,更何况是像现在这般面对面的交谈。

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所期望的机会并非步步升迁,而是一展心中抱负所学,他早已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要不是皇上召见,他也打算几年后辞官归田。

“宋卿家不必拘谨,朕召你来京是有大用,如此拘谨可不好。”朱安说道,宋应星这才抬起头瞄了朱安一眼。

“你们俩个也起来吧。”朱安又对孙承宗的儿子和孙子道。

俩人也是头一遭见到崇祯皇帝,心里比宋应星还要激动一百倍,这可是最稳定的官票啊。

能得到眼前这位器重,那可比考科举轻松多了。

“俩位卿家,你们这是再干嘛呢?”

此事众人所在的地方是一块田堤上,不远处就是正在春耕播种的百姓们,而他们所种之物正是玉米。

孙承宗笑道:“回陛下,老臣和宋大人正在向百姓了解种玉米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呢。”

朱安也来了兴趣,忙问道:“那结果如何呢?都有哪些困难呢。”

孙承宗大笑道:“回陛下,百姓们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老天爷不眷顾,不给下雨呢。”

朱安楞了下,随即也大笑起来,“那朕也无能为力,毕竟老天爷不归朕管。”

孙承宗又道:“老臣和宋大人分析一番,这玉米长势如何归根结底和南方水稻,北方麦子并无不同,一重土壤肥沃与否,二重降水是否充沛,三重施肥,若是三点满足,玉米推广种植不难。”

宋应星接着道:“回陛下,北方土质不比南方肥沃,降水亦不如南方充沛,若想要推广玉米,需培育出更适合北方种植的品种。”

谁说北方土地不如南方肥沃,东北那块可是传说中的黑土地啊,要是能拿到手,种什么都香啊!

“卿家可有培育方法?”朱安关切道,你可是青史留名的人啊,不应该只会夸夸其谈吧。

宋应星摇摇头,神情凝重:“陛下,玉米毕竟是新粮,即便按臣的方法培育,短期内也难见成效,还望陛下知晓。”

朱安闻言,才知道自己着急了。

培育良种哪是简单的事情,不过宋应星这么说反倒让他安心不少,至少这说明宋应星心里面有谱。

在《天工开物里面宋应星就推崇五谷种子需人工培育,且有一套完整的方法,想来在培育种子这方面,他不需要朱安太过操心。

见朱安面露失望,孙承宗忙道:“陛下,玉米一事老臣和宋大人的意见一致,需慢慢培育栽种,不可急躁,但陛下所提及的三样西洋作物种,土豆却是适合陕西推广。”

“宋大人说,土豆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基本上咱们大明的土地都适合耕种,且土地越肥沃亩产越高,土地稍次些的,亩产就低,只要派专人看顾照应,按时浇水施肥,土壤问题想必也不大。”

朱安点点头,看来宋应星来之前就对土豆有过研究,不然有这么一番见解。

果然,专家就是专家啊!

忽然,朱安似乎想到了什么。

专家!

对啊,他记得李在钦曾经说过,他是涉猎多个方面的专家,其中就包括农业啊!

虽然,这家伙不止一次说最喜欢的就是办报纸。

“王伴伴,快将李在钦传来,快快!”朱安急忙道,王承恩不明所以,自个儿骑着马屁一溜烟的赶往内城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