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秦雪就背着一个筐子,里头装满了柿饼开始往县城里赶了。
她不得不承认,她现在每天赶来赶去真的挺累的,她迫切的需要一辆交通工具。如今她能买得起的,大概也只有自行车了。
她经过县城的自行车商店时,特意问了一下自行车的价格。
“什么?一百六?”秦雪叫了起来,“这么贵啊。”
售货员鄙夷的看了一眼这个乡下丫头:“嫌贵?别买啊!这可是最好的牌子,最新的款式,好骑的很呢!不过也不是给你这种乡下丫头骑的!”
秦雪气愤归气愤,可是寻思着自己的确没那么多钱。要是她收柿饼,一个村子里的肯定不够,她要到处跑啊。没有自行车,靠走效率太低了。
“没有便宜的吗?”她耐着性子问。
“没有!”售货员回答的干脆利索。
秦雪咬着牙,恼火的从商店出来。她走在街上发着愁,没自行车真的很不方便啊。
她经过一间自行车修理铺的时候,蓦地眼前一亮,钻到了修理铺里。
铺子的老师傅正在聚精会神的修理自行车,抬头看到这丫头,唬了一跳。
“师傅,你这里有没有自行车卖啊?”
老师傅摇头:“我这里是修理自行车的,哪里有车子卖?你去国营商店吧。”
秦雪挠头,望着里头停着一辆旧自行车,指了指:“那个车能卖吗?”
老师傅回头一看,那是一辆旧车子,是他从别人那里收过来的,准备拆了零部件下来用的。
他犹豫了一下:“要说卖,也能卖,不过要四十块钱,你出的起吗?”他收的才二十块钱,现在卖四十块钱,他可以赚个二十块。要是价格低了,他还不如自己拆了修车。
“买买买!”他没想到这丫头回答的这么干脆,要真卖有点舍不得,不过别人都已经出价了,想到那二十块钱,他又动心了。
“你真拿得出四十块?”老师傅惊异的问。
秦雪点头:“不过,你这车子到底行不行啊?别我骑着骑着就散架了。”
老师傅生气的说:“你这是什么话,我是修车的难道不知道能不能骑,至少还能骑个三五年,自行车的寿命长的很呢。你要是有问题,过来我帮你修就是,给你保修一年。”
秦雪大喜,还能保修一年?划算啊。
她钱没带在身上,便对老师傅说:“师傅,明天一早我过来取车!”
老师傅瞅着她说完就走了,不由得生气的说:“小丫头片子,肯定是在消遣我!人都没影了,还明天?明天个鬼啊。”
秦雪到了小姨家时,姨父赵望还没上班,看到她来的这么早,赵望吃了一惊。
“姨父,你要的柿饼!”秦雪将篓子搁在桌子上,张顺华和赵望都围过来看。
“啊哟,黄灿灿的,挺大个也挺厚实,还很香呢。”张顺华赞道,“比你之前在厂子里买的好啊!”
赵望也是吃惊的很,拿起这柿饼一个个的看,居然都是精品,个个品质都不错。而且就一晚上,外甥女就能拿出来这么多,她办起事来真是能干又利落。现在,他是对这个外甥女刮目相看了。
秦雪说:“为了收柿饼,我已经在商店里订了一辆自行车,如果姨父觉得行,我今天就开始收购。保证一个月内给你供应上八百袋。”
这些柿饼要的急,如果秦雪一个月内可以供应上来,那是最好不过的。
张顺华疑惑的问:“阿雪,你家里哪有钱买自行车啊?”
秦雪干脆的把之前卖鳝鱼泥鳅的事情说了一遍,张顺华夫妇两才知道原来她早就已经开始做生意了。
赵望想了半天:“行!这件事你就大胆的去做!这头,我收了你这些柿饼,我把定金给你。”
秦雪道:“姨父,咱们签合同吧!”
赵望吃惊的看着她:“你知道什么叫签合同吗?”
秦雪一笑:“白纸黑字,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是不是?”
做生意就是这个理,就是亲戚那也是分毫必须算清楚的。赵望真的很吃惊,这外甥女难道是做生意的天才吗?一个农村小丫头,连合同都懂。
赵望这次真把秦雪当个正经的生意人来对待了,他去拿了合同,两人真的签了两份,一人一份。
合同上写了,供应数量是八百袋,时间是一个月,价格是一块钱一袋,一袋五个。
赵望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两百四十块。秦雪正好可以用来做采买的资本。
第二天一早,秦雪拿这钱到自行车修理铺取了车子。修理铺的老师傅一开铺子门就看到她,惊得嘴巴都合不拢。
“你真要买这辆车?”老师傅无比惊讶。
“那还用说!”秦雪麻利的从兜里把四十块钱数了数递到了老师傅的手里。
老师傅拿这钱一张张的看,果然是对的。一个小村姑,说买车就买车,虽然是个旧车,但是他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你会骑吗?要我教吗?”老师傅担心的问。
“会!”姑娘爽利的应声。
秦雪把车推到马路上,虽然好久没骑车,但感觉还在。她试了试车,二六的自行车,旧是旧了点,倒是挺好骑的。这质量,比现代的自行车好多了。
“走咯!”姑娘蹬上自行车一溜烟的走了,看的老师傅一愣一愣的,感叹着:“这小姑娘还真麻利啊!”
她一路骑车往姨父家拿了定金,赵望看到她果然买了车,说到做到愈发的相信她。
秦雪骑了车回家,这车子一进村子口,立即就轰动了。
东山村还没有一个买车的人,虽然都见过城里的自行车,可是连村支书家里都没买呢,谁能想到一个十七岁的小丫头居然骑着自行车回村了。
秦雪骑在路上,就有人停下来看指指点点的议论,几个小孩子一路跟她到家。
“阿雪姐,你这车哪里来的呀?”有小孩问。
“我借的呀!”秦雪笑着回答。
于是秦雪借了一辆自行车的消息立即传遍了东山村,不少人都特地过来看热闹。
秦雪知道,她买了自行车之后,人家肯定要议论她自行车的来源。但是她又不能老老实实把话都说出来,说出来了,她的门路岂不是都给人搞去了?所以,她干脆对别人说自己借的。
大伯母王细兰和二伯母于淑芬闻风而来,一眼就瞅见了那小破屋门口的自行车,自行车虽然旧,好歹也是新鲜玩意,第一次东山村里有。
大伯母听说这车是借的,就来审问了:“你跟谁借的呀?”
“跟我小姨借的呀,我说要借十天,她就借十天给我,我说借半个月,她就借半个月给我。我小姨可疼我呢。”秦雪故作得意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