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胆敢绕过我们的高地防线,直接进攻我们的腹地,他们首先会来到我们的工业区,因此装配完二团至团后剩余的近两千条燧发枪全部装配给工人自发组织的工人护卫队。”俞新尽可能的分析到一切可能性,他早做准备,将一部分工人也武装了起来。
“不过我想在他们绕过我们,还没到工业区时,我们的炮弹已经将他们的城墙轰塌了。”俞新笑着说道,“到那时,深入我们腹地的敌军主力必定回师救援,我们就可以打一场伏击战了。”
俞新的第二个方案便是围点打援,虽然敌人大可能是在高地与他展开决战,但如果被绕后抄家,他也不惧怕。
有了火力的绝对优势,俞新相信,无论敌人以任何方式发动进攻,都不会讨得好处的。
就这样,战略上便按照俞新的两个方案敲定了下来,接下来各部门围绕这两个方案开始制定作战细节。
俞新没有带兵作战的经历,唯一的管理经验也仅仅只是工厂车间里的十多个工人们。
不过他知道,就算只有十多个人,需要细致管理时,也会有方方面面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董岩和其旧部军官们是办公室里带过兵的,很多行军布阵以及如何布置观察敌军动向的游骑兵等相关细节都是参考他们的意见制定。
俞新手中的马匹数量极少,他将自己原来城主堡中的礼仪马以及所有马车的马都拿了出来,勉强凑够了一百匹,从一团的一千五百人中抽选各方面素质好的士兵组建了游骑兵团,又在五百游骑兵团中挑选了一百名骑术精湛的士兵,每人配发了一匹马,作为部队的哨骑。
董岩和他的一众旧部们也是对于这种新式的战前会议感到新奇,以前从未将如何行军打仗这么细致和系统的讲出来,并且每当有一些观点有争议时,所有人都会随时插话进行讨论。
这样的会议方式虽然效率很低,但却可以做到集思广益,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并且规避了大量的细节问题。
直到日落西山,整个战前会议才落下帷幕,俞新揉了揉酸麻的脖颈,看着桌面上摆着的最终整理出来的两个作战方案。
翻了几页,其中细致程度已经将方方面面的变量因素都考虑在内了,但不知为何,俞新心中总有种忐忑之感。
又反复看了两遍,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那种心底的不安感却依然存在。
无奈的摇了摇头,强行压抑下这份不安,俞新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办公室,回到卧室。
“是不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了。”俞新自语道。
······
三天后,六月十九日,太启帝国大军集结完毕,整个北门外的空地上,标志着太启帝国的红底橄榄五角星图案的旌旗迎风招展。
俞新缓缓走出城门,神情肃穆的对着董岩道:“全军起立!”
“全军起立”董岩立刻下令。
一声低沉悠长的号声响起,轰的一声,千多名士兵齐刷刷站了起来,个团如同方块被猛然抬高似的,忽然整齐升高了一截,整个太启城北门外顿时充满了肃杀。
城墙根处站满了送行的亲人和看热闹的人们,他们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震慑到了,太启城虽说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式,但千多士兵气势如虹的统一行动,加上即将奔赴战场的杀意,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与之前的不同。
禁卫军队列的簇拥下,俞新穿过围观的人群,缓缓向队伍前方走去,他目光严肃的扫过两侧的人群,看到这其中的人们个个表情不同。
有的送别儿子神情不舍又担忧,有的被士兵们的气势感染到兴奋地面红耳赤,有的被震慑神情焦虑躲闪的。
这些时日,就算在积极整军备战,太启城也一刻没有停下吸引人口的政策。
俞新心里很明白,这段时间来到太启城的,除了慕名而来期望凭借自己的劳动换口饭吃穷人们。
还有一部分则是各方势力派来,潜伏在太启城中,探听消息的奸细们,目前看这样子,数量应该不在少数。
“看来,战后得督促情报部和参谋二部加大力度清理这些家伙了。”俞新暗自想着。
许久后,大军开拔,因为他们并没有刻意秘密行军,因此按照讨论方案,行进还是走大路。
分为三列,每个团独立组成一个纵队,五百游骑兵团则四散分布在队伍外围,警戒范围最远处达一公里外,只要发现紧急敌情,立刻鸣枪示警。
而机动性最强的一百名游骑兵骑手,则如同扇形一般,散布在队伍行进前方的一至三公里远的范围内,为一团提供敌军的动态信息。
太启城距离义合城直线距离大约四十公里,但路途距离却超过了五十公里,到达高地也有四十五公里路途。
为了更好地保持体力,同时让火炮编队能够跟上步兵的行军速度不致掉队,俞新没有让队伍行进的太快。
上午离开太启城北门后,到了中午,大约走了三十公里,还有十五公里才到预定地点。
俞新按照方案计划,命令全军就地修整,埋锅造饭。
无论今日是否大战,他都需要抓紧一切机会保持士兵们的体力和精力。
而水昌城和义合城的奸细传递情报速度很快,在俞新大军半路休整时,太启大军全军向义合城方向倾巢出动的消息便送到了毕风华手中。
这时,毕风华也是刚刚抵达义合城。
他较俞新早一天出发,他们距离较远,水昌城距离义合城距离超过了一百公里,但水昌城财力雄厚,征用大量商船货船将大军运送到了义合城。
他很原本预计大军下船后休整一天,立刻南下进攻太启城,但实在没料到对方竟敢大摇大摆缓缓向义合城行军。
“城主,这太启城实力不足,我们两倍于他们,在他们行军半途中攻击他们必定可以稳操胜券。”水昌城大军的中军营长中,一位魁梧将军向毕风华建议。
毕风华摇了摇头,他从地图上移开目光,说道:“不必如此,他们实力不足以打攻城战,因为如此大摇大摆很可能是吸引我们主动攻击,虽然我们不相信他们有什么实力敢如此做,但这太启城皇子显然不是寻常人。我们急功冒进不如等他们行军至城下,待他们人困马乏时再主动出击,必定可以事半功倍。”
水昌城那魁梧将军点了点头,这时帐篷外一阵嘈杂,只见又一银盔银甲的大汉满面怒容的冲进帐篷,恨恨道:“这义合城的狗城主,我们大老远来帮他们守城,他们可倒好,只给我们三千人。”
这大汉是水昌城守城军大将军万石,族中世代武人,武艺高强。
毕风华皱了皱眉,“告诉他们,敌人大军压境,到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保存实力了,我们要尽全力将太启城消灭在义合城外。我保证,战争胜利后,可以分给义合城四成的肥皂贸易资源。但是,你还要告诉他们,如果不派足够的人来,我们就放弃义合城。”
万石听罢,顿时吃了定心丸,又眉飞色舞的冲出了帐篷,显然是威胁义合城去了。
毕风华也是有些愠怒,大战在即,义合城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可气又可笑。
“目光短浅的蠢货。”毕风华虽然淡淡的说着,显然内心中已经定下了让义合城的士兵作为第一梯队进行冲锋了。
此时的俞新大军重新上路后,终于到了下午时分来到了预定地点:义合城外五公里处的河边高地。
快到高地时,董岩率亲兵队匆匆与俞新大军汇合,见到俞新后,他立刻道:“殿下,我们已经占领了高地,游骑兵的兄弟们已经四散开,没有发现有敌军活动的动静。”
俞新点了点头,于是挥了挥手,全军立刻上高地扎营布阵。
为了防止敌人在己方上高地过程中突然袭击,俞新首先令游骑兵五百人尤其是那些有马匹的哨骑密切关注周围五公里范围内的敌军动向。
另外,七个燧发枪步兵团采用交替扎营布阵的办法进行,二、三、四团率先登上高地,并迅速展开了线列队型,同时各团的团属火炮也调整到了最佳射击位置。
待五、六、七、团在高地临近河流方向和营地后方扎下帐篷后,再进行阵地交替。
整个布阵的过程并不是很快,俞新也在担心这时候敌人如果发动进攻,那么己方虽然有所准备,对于自己的清一色热武器部队来说,这个时候是敌人进攻的最佳时机了,太启军此刻最多只能发挥最佳战斗力的一半水平,战争结果也必定不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
还好,整个过程没有侦察到敌人的任何动静,看着已经完全在高地后方扎好了营寨,开始构筑胸墙时,俞新悬着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剩下的,便是接下来的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