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宣政殿,李世民端坐龙椅之,看着下面群臣,不禁眉头一皱。
“薛仁贵怎么又没朝?他进京也有两三个月了,难道府还没安顿好吗。”
“回禀陛下,大都督言道,他只是区区火头军,早朝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场合,用不他。”
“哼,还真把自己当火头军了。”
李世民一声冷哼,心里有些不舒服。
“朕这一把年纪了,还每天起早贪黑朝理政,他薛仁贵倒好,年纪轻轻就开始老婆孩子热坑头了。”
“哈哈!谁说不是呢。”
“让人羡慕啊。”
“陛下,老臣的夫人去年没了,孩子两百多斤也抱不动了,但还有孙子,要不我也不早朝,回家抱孙子去了。”
李世民这一开口,下面群臣一个个深有同感,尤其是一些老臣,更不乐意了,他薛仁贵凭什么不用早朝。
一时间,就是一通闹腾,这皇宫大殿,和菜市场似的。。
“行了行了。”
要是这些臣子都走了,只剩他一个皇还什么朝,李世民摆摆手,连忙说道。
“如果打仗的时候,你们还能冲锋陷阵,和年轻时候似的万人敌,那你们也不用早朝了。”
“额……这个不是年纪了吗。”
“就是,跟谁没年轻过似的。”
一群老臣哼哼几句,都不言语了。
没办法,他们年轻时候确实各个骁勇善战,但岁月不饶人,不得不服老啊。
有一个倒是不服老,翼国公秦琼,之前征战辽东,秦琼为了争夺帅印,一把年纪了还去举鼎,结果吐血而亡。
这么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他们这群老臣不服老行吗?
最主要的还是,薛仁贵确实没有实际官职,除非战时,否则还真用不他。
所以他不朝,也就无所谓了。
这边君臣闹腾了一阵,开始正式早朝,商议各种国家大事。
“陛下,边关急报!”
这刚议了一会儿,兵部员外郎急匆匆殿,递一份奏折。
边关急报?
一听这四个字,群臣俱是一惊,难道边关又有战事了!
这辽东刚平不久,又是哪边出了问题?
“这个辽东,还没完了。”
李世民也是眉头一皱,但当看完之后,不禁一声冷哼,脸表情却放松下来。
这次起兵的,还是辽东。
根据边关奏报,盖净土统兵十万,卷土重来。
之前辽东三十万大军,尚且不是大唐对手,这次区区十万,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再者说了,大唐刚刚大胜辽东,这会儿士气正盛,难道还怕一个手下败将。
“这盖净土又是哪个。”
听李世民说完,群臣也都放松下来,同时又是一阵纳闷,这个名字之前没听说过啊。
“说是盖苏文的弟弟。”
李世民一声轻哼,冷笑说道。
“说此人和他哥哥不同,不善武力,但足智多谋。次打仗正好染了病,所以并未到阵前。”
“原来是这样。”
听到这话,大家更不在意了,不禁笑笑。
“他哥哥盖苏文这红袍大力子元帅,都不是薛仁贵的对手,他一个书生能有什么本事,也敢来叫阵。”
“就是就是,那句话咋说来着,插标卖头!”
“那叫插标卖首!”
“好了好了。”
看着群臣热议,又是一阵乱哄哄,李世民摆摆手,同时也心中纳闷。怎么看,辽东都没什么胜算,不禁问道。
“这辽东莫非被打坏了脑子,怎么又来了?”
“回禀陛下。”
兵部员外郎前,奏禀说道。
“根据前线情报,说是辽东探子探得,咱们大军回还之后,薛仁贵并没有得到封赏,还是一个火头军。因此他们断定,陛下和大都督君臣不和。盖净土认为,之前打败皆因大都督,如今大都督被闲置,正是他们报仇的好机会。”
“哈哈!这是什么狗屁情报。”
“这一届的辽东探子不行啊。”
“辽东这次算是死在探子手了。”
听到这个原因,群臣不禁又是哄堂大笑。
就是李世民,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陛下!”
片刻之后,徐茂公出列,奏说道。
“辽东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次咱们虽然大胜而归,但并未断了辽东根基。如果这次,能够再歼这十万兵马,辽东可彻底平复!”
“不错!”
李世民点点头,也是面露欣喜。
“这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
“那还等什么!发兵吧!”
“对对对!区区辽东,打他丫的!”
一听又有仗打,老臣们一阵激动,尤其是当年秦王府的旧部。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即披挂阵。
“那请问各位老将军,你们哪个挂帅啊。”
见状,李世民笑笑,问了一句。
“额,这个……”
“咳咳,我想起来了,我家孙子还小,兴许走不开。”
“你家孙子都十八了吧,还小呢?”
“我说我小孙子不成吗!”
“你儿媳妇什么时候又怀的娃?”
“年底就怀!行不行!”
“嗯,那还真够小的。”
一听挂帅,刚才还跃跃欲试的这些老臣,瞬间都哑火了。
他们都已经服老,心里清楚,这个帅他们挂不了。
“哈哈,皇您就别打趣我们了。”
还是卢国公程咬金,笑笑说道。
“这挂帅的,当然是我兄弟薛仁贵啊!”
“对对对!薛仁贵!”
“盖苏文是他杀的,这盖净土也得他来。”
“就薛仁贵!别人老子谁都不服!”
“唯有大都督可以。”
“大都督挂帅,必定将辽东杀得片甲不留!”
众多老臣连忙一阵点头,群臣也纷纷赞同。
“那好,拟旨。”
其实这本就不需要多议,李世民直接下旨道。
“命薛仁贵挂帅,征讨辽东!”
“什么?”
片刻之后,大都督府,薛仁贵接到圣旨,嘴巴一瞥。
“我就一火头军,挂的哪门子帅,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