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品能够感觉到,副区长如约而至,街坊邻居们还是有些高兴的。有老百姓拿出手机拍照或录视频,吴一品低声问刘西林,这种情况是否需要制止,刘西林笑着摇了摇头:“老廖从来不惧怕这些。”
吴一品观察了一下,这里与咸鱼俱乐部隔了一条巷子,修建在古城墙上的房子尤为密集,而且建筑品味也不咋地,乱搭乱建,道路狭窄,路中间还拉着晾晒衣服的绳索,一些人户的门口还占道种着小块的菜,鸡和狗在巷子里悠闲自得地走动着,典型的棚户区。
古城三巷的独到之处,在于这里有石月古城的南门城楼。南门城楼位于碧波山顶,是石月古城的制高点,也是最宏伟的城楼,名曰朝阳门,三个门洞高达二十米,分别通向北门、东门和碧波山脚。
此刻,晴空万里,太阳升起,照在门楼“朝阳”两个篆体字上,若仅仅把视线朝上,则显得蔚为壮观。
但若把视线放平,则显得这处城楼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门洞里摆着摩托车和自行车,还拉着蛛丝一般理不清的电话线、电线、晾衣线。
接下来,廖东就近走访了十几户居民。给吴一品印象最深刻的,一共有四户。
其中一户是在狭窄的街边搭了个棚子,屋顶盖着水泥口袋和石棉瓦,两头猪在厨房里哼哼唧唧,屋里屋外是污水横流。
两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佝偻着背,见有领导来了,眼巴巴地看着,询问何时能兑现拆迁补贴还建房屋。
第二户条件稍好,是石木房子,占地面积得有一百平,两层,但修建年代起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墙面已经斑驳,玻璃窗的玻璃掉了两块,一个黑黑的烟囱伸出来,还冒着煤烟。
两只母鸡在屋子里刨着坑,发出咯咯咯的叫声。一个一岁左右的小孩席地坐在母鸡旁边,学着鸡叫,像是分不清自己是小孩还是母鸡。
他的奶奶发福得严重,像个球一样轰赶着母鸡,用一种很高傲的口气说:“有什么好看的?我可告诉你,想当初我这房子可是整个石月城最行市的私房!没有一千万,谁也别想拆祖宗留下来的基业!”
第三户房子倒是还算新,占地面积最多也就三十平的样子,但却修了七层。它的两边都是三层的大平房,各有十好几间,看上去以前是什么厂房。背后是碧波峰,脚下是城墙。
看样子,以前修厂房时,是刚好把六米宽的城墙给留出来了的,这栋炮楼,完全是后来在夹缝中硬生生卡进去的!
二楼的玻璃窗里,隐约可见有一张黄色的佛字。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说,房子的主人已经举家外出多年,据说因为屋子里闹鬼,一直没有租出去,委托他来帮忙照看,他负责每天白天来开一开窗开一开门什么的,每个月打扫一次卫生,一年八百块辛苦钱。
第四户是一栋别墅,三层,建筑占地面积大概二百平方米,还有一个面积大约一百平方米的院落,种着两颗大铁树,还有很多盆栽,打理得蛮不错。
院落与街坊邻居之间,有围墙和铁门隔着,门口甚至还有一对石狮子。因为铁门紧闭,未能入内。
转了大概半小时,廖东提议道:“街坊邻居们,这里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我想,接下来,不如我们一起到城楼上去,好好欣赏一下朝阳下石月古城的样子。”
廖东一声吆喝,在两位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的陪同下,上到了城楼顶部。吴一品、刘西林和街坊邻居们也一起上去。
上面是一个方形的城楼,得有20米见方,城墙高约一米五,视野非常开阔,可以看到大半个石月城。
站在了城楼上,再看古城路一巷、二巷、三巷,便可以发现,这三条巷子基本上是围绕着三道城墙蔓延开去,那些各式各样的房子,就像是三道城墙的寄生虫,密密麻麻的,吞噬侵占着城墙的身体。甚至还有养鸡场、坟墓夹杂在其中。
廖东背着手,指点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街坊邻居们,你们看,远处的那一片繁华,想当初都是乡下!”
说着,他又指向了近处的一片狼藉,叹息一声道:“而我们的眼皮子下面,想当初都是城里!街坊们都看看,真正意义上的石月城,都被我们糟践成什么样子了?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风水宝地,我们却拿它来挖了粪池,可耻不可耻?我们大家住得舒坦吗?”
大家小声议论着。说实在话,平日里大家都是司空见惯了,从来没有觉得这老城根有多么不堪入目。如今这么多人集体到得制高点,再被廖东这么一点拨,还真是有些刺眼。
廖东不知不觉中掏出手机,一连拍了几张照片,通过彩信发给了石云市市长汤文江,以及石月区区高官秦文源、区长张华。
廖东在这个城楼上待了整整一上午。他席地而坐,老百姓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将他围坐在中央,像拉家常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的聊开来。阳光照在大家的脸上,显得笑容更加灿烂。
吴一品觉得这幅场景颇为美好,一连咔咔咔拍了几张照片。
廖东给大家说,这里是石月城的灵魂之所在,一定是要保护和修复。这种保护和修复,纯粹是本着保护文物,政府是没有任何赚子的。
这块宝地,根本无法容纳现在这么多的居民。与其选择憋屈地生活在这老城根下,不如去那开阔之地,享受舒坦的生活。
古城周边的建筑,除了极少数,都是违法建筑,按理说是不能补贴的。但考虑到违建的历史原因很复杂,如果一拆了之,大家又居无定所,为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所以经过多方争取,按照现行的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贴,政府已经作出了很大的让步。
市政府和区政府现在的开发重心在新城,老城地方狭窄,土地有限而且不平整不成片,商业开发的价值不大。现在争取到古城修复这个项目,机会真的很难得,大家要珍惜,不然就过时不候了。
一上午的谈判,或者说拉家常,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至少,老百姓的态度是有很大的松动的。
中饭时间到了,有居民主动邀请廖东等人前去家里午餐。
廖东开着玩笑谢绝道:“说实在的,就老城根现在这个环境,我是真的懒得去你们家里做客。这位老大哥,不如这样,我们做个约定,等你领了补偿款,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我到你家里来吃饭。”
老人不好意思地笑着点头,那笑容既有腼腆,更有对未来的期盼。
别过这些居民们,刘西林提议,四人驱车来到了咸鱼俱乐部。吴一品很惊讶,原来廖东和刘西林并不是头一次到这家鱼馆子。
“我的工资最高,今天中午这顿饭,肯定是由我来请客,刘主任你不要和我争。”进店之前,廖东首先表明了态度。
服务生还是原来那些服务生,态度还是那么热情,只是感觉怪怪的。
想到前一刻,自己还计划着,借用黎龙在里面上班的关系,调查一下这家店的背景,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黎龙穿着西装,戴着迎宾彩带,吴一品一时没有注意,他大声跟吴一品打招呼:“嗨!吴一品,你中午过来看我的嘛!?”
吴一品这才认出他来,显得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陪领导来吃饭呢,今天忙,以后再聊。”
“熟人?”刘西林打量了一眼黎龙,问吴一品道。
“我大学同学,之前我们一起合住,今天第一天在这里入职。”吴一品解释着,跟黎龙挥手道别,并拼命使眼色让他别再和自己说话,免得出丑。
四个人要了一个露天的桌子,刘西林点了那道招牌菜咸鱼翻身,外加三瓶啤酒。晒了一上午,着实是有些热了,正好凉快凉快,廖东也没拒绝。
店里那个并不漂亮的女子走过来,依然是那么淡然,但语气中多少有点儿惊喜:“廖区长、刘主任真是稀客啊,刚巧,我们柳店长不在,不然一定要出来打个招呼。”
“柳青不在,杨青在,不也是一样吗?”刘西林色眯眯地笑着道,“怎么,杨老板,这么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不陪我们廖区长喝点儿?”
“刘主任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和柳青都是滴酒不沾的。”这个叫杨青的女子解释道,“我就以茶代酒敬廖区长、刘主任以及各位。”说着从服务生的手里接过一杯绿茶,双手端起,作出敬酒的样子。
龚波已为廖东倒上一杯啤酒,刘西林和吴一品也自己倒上酒,随着廖东一起站起来。
廖东笑呵呵地说:“西林啊,我知道你家教严,你来会红颜知己,偏偏还要拉上我来给你做个证!你放心,嫂子如果问我,我一定替你做好保密工作。”
“区长您真是拿下属取笑了!”刘西林望着杨青,笑得很开心,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
吴一品见廖东只象征性地呡了一小口,也就只喝了一小口。他现在酒量虽然见长,但还是有个不好的特征,那就是喝了酒脸红。中午喝酒,他又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杨青敬完酒,客套几句,便走了。看样子,并没有因为来的是领导,而又格外的巴结和礼遇。这倒让吴一品觉得有些诧异,这根本不像是生意人应该有的态度啊。
最终,吴一品只喝了一杯啤酒。龚波劝吴一品喝完,说区长和主任都喝完了,他不喝完不像话。吴一品说自己不胜酒力,一方面怕下午误事,另一方面怕有损政府机关形象,龚波还欲再劝,被廖波制止了。
廖东结了账,没有折扣。
饭后,廖东去市政府开会,刘西林和吴一品便回了单位。走之前,吴一品给黎龙发了短信,算是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