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作为最好的农作物,要考虑三种要素。
第一就是环境的是适应能力,这点非常重要。
火星环境和地球环境不一样,这里土地贫瘠,太阳辐射大,干燥、重力小等等。
如果不能快速适应环境,那很快就会死去。
或者不能适应大棚种植,也活不了多久,这些肯定不能要的。
第二就产量,最好种植一次够吃一年。
第三就是保存时间,时间越长越好。
像土豆,只能保存个十来天,必须循环种植才能稳定收获。
而且成熟周期又长,需要一百天才能成熟。
这么不理想的作物,也不知道NASA怎么想的,居然用来做主食。
至于其他什么抗病虫、耐盐碱的,都不是重要因素。
而木薯就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其他人并不知道其中原因,纷纷不解追问。
“主播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木薯?”
“不应该是种番薯吗?”
“木薯不好吃啊,还是番薯香。”
“木薯最适合火星?有什么依据吗?”
无数问号在弹幕飘过。
大家都在等刘旭的解释。
不过刘旭没有急着回答,反而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木薯种在哪里吗?”
“南方,我在北方还没见过。”
“具体是在南方的坡地,据说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木薯只能种在南方,它是热带植物。”
“这植物真的很少见,在国内也很少人吃。”
刘旭将他们的发言一一看在眼里。
没想到里面还有不少人知道得挺多的。
“都说对了,木薯产自南方,因为它是热带植物,要求温度年平均在27度左右。”
“但是有一点你们可能会忽略,木薯是种在土地贫瘠的地方,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种在火星没问题。”
在贫瘠的土壤中都能存活下来,更何况是在舒服的栽培基地呢?
符合了首选的第一点,适应能力强!
只要温度控制好,其他都不是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意外,增加产量。
“有一点你们说错了,木薯在国内少人吃而已,但是在热带国家,那是最受欢迎的主食,它解决了10亿人的吃饭问题。”
刘旭爆出一组数据,让听到的人都动容了。
万万没想到,在国内不起眼,很少人吃的木薯,在热带地区会这么受欢迎。
被赤道穿过的国家,大部分都将木薯当成主食!
而且赤道周边几乎每个国家都有种植木薯,市场巨大。
这番解说,让看播的人大开眼界。
原来还有比番薯更适合火星种植的食物。
“【界天玺】打赏黄金跑车。”
“【三无青年】打赏火箭。”
“【陈晨】打赏波音飞机。”
“【月夜星痕】打赏别墅。”
一波又一波的大额打赏停不下来。
直播间的气氛空前高涨。
已经有不少航天员,拿起笔记本,将刘旭的话一一记下来。
俨然是学生听老师讲课的态度。
木薯这种植物,在刘旭的影响下,将会以新的姿态在科学界里。
可以推断,后面必定有一场科学严谨的研讨会,主题就是讨论木薯是否能代替土豆,成为星际旅行的主食。
“木薯除了适应能力强之外,它的产量同样非常惊人。”
到这里,刘旭买了个关子,神秘问:“你们知道木薯亩产多少斤吗?”
“不知道,快说!”
“我想看看你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逼?”
“别老是吊胃口,想掐死你。”
“快点讲,我在做笔记!”
看到他们着急的模样,刘旭笑了,揭晓答案:“佛性种有一吨,认真点种有两吨,目前最多是六吨。”
六吨就是六千公斤,一万两千斤!
这是一亩的产量,吃一年都吃不完!
目前种植得最好的,还是在广桂省。
17年的时候,新品种创下亩产六千公斤的记录。
种一次吃到吐都吃不完。
“哇,亩产万斤真的实现了。”
“惊人的产量,号称全球第一亩产农作物都不为过。”
“妈呀,就甘蔗能压它一头了,而且甘蔗还不是当主食的农作物。”
“一万斤的亩产,难以置信。”
“吓得我笔都握不住了。”
他们听到亩产万斤,都露出震惊的神色。
觉得这很不可思议!
甘蔗是亩产1万到2万公斤以,这是没得比的。
两者体积、水分、糖分都不在同一个级别,甘蔗亩产有先天优势。
但是不能当饭吃。
而木薯却可以当饭吃,是饥荒时期的救命粮。
难怪刘旭说这是最适合宇宙种植的植物,果然没错!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刘旭补充一句,“干燥的木薯,以及它的任何产品,只要保持密封并隔热和防潮,就可以无限期保质。”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话一出,引起巨大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