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花拳绣腿的练法(上)(1 / 1)冒险家土里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英直接回了房间,闫学诚心里有点发虚,没跟着过去。

而是随着高岗来到他们的房间。

房间很宽敞,干净整洁,看的出来是新建的酒店,整体设计也挺新潮。

闫学诚站在落地窗前,拉过一旁的椅子坐下。

黑色的夜幕下,外面逐渐亮起万家灯火,看在眼里一股惬意感油然而生。

陈长城一到房间就进了厕所,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吃坏了肚子。

高岗把床对面的可滑动液晶电视打开,拿过烟灰缸也坐过来,递过一支香烟。

闫学诚伸手接过,拿在手中把玩。

今晚跟师姐在一个房间,烟就不抽了,虽然屋里有人抽烟身上就免不了沾上烟味。

“啪”

橘黄色的火光过后,一缕烟雾随着高岗的吐气在他头上袅袅升腾盘旋。

“说吧,什么事儿啊?”闫学诚看着外面的夜景问高岗。

香烟在他指尖旋转跳动,欢快的跟精灵一样。

“呼”

高岗鼓起嘴,一口烟气喷在自己脸上,在烟雾缭绕中眯起了眼。

“咳咳…”

“好玩吗?”闫学诚有点无语的看了他一眼。

这张圆脸上比以往多了一些络腮胡子,看上去成熟了些。

就是这人吧,还是跟以前一样那么爱玩。

“嗨!我这是调节一下气氛,为接下来的话做铺垫。”高岗呛的满脸通红,装作不在意的样子说到。

“那什么,是这么个事儿啊锤子,你听我跟你说,K1你知道吧?”

“了解一点。”

K1闫学诚还是知道的,最著名的自由搏击格斗赛事,主推站立格斗,两年前因为资金链断裂停止了运行。

“哪国的?”高岗继续问他。

“日本。”

“Ufc呢?”

“美国”

高岗有点意外,在他印象里闫学诚可不是会对这些感兴趣的人,又问道:“欧洲的知道吗?”

“不知道。”闫学诚想了一下回答,他能知道Ufc和K1还是因为这两个名气比较大。

“俄罗斯跟韩国呢?”

“…”

“咱们国家你总该知道了吧?”

“武林风?”闫学诚试探着问,他记得看电视的时候好像看到过这个。

“对,没错。”高岗按灭烟头,起身从电视下面的柜台上拿过两瓶水。

“说到搏击赛事,日本有K1,pride。美国有Ufc,欧洲有glory,俄罗斯也有自己的M1,哦,咱们也有武林风。”

说到武林风高岗有些自嘲的笑了笑。

日本的K1,欧洲的glory都是自由搏击赛事,俗称踢拳,按规则划分特点是站立格斗。

美国的Ufc、俄罗斯的M1以及日本的pride属于综合格斗搏击赛事,俗称MMA,特点地面技术。

当然这都是按着各自赛事的规则来区分特色的。

虽然它们都是无限制格斗,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差别的。

简单来说就是,K1、glory这些自由搏击只能站着打,Ufc、M1、pride综合格斗多了在地上打的选择。

听完高岗的介绍,闫学诚有些怀疑这个高大炮是不是想拉自己去当壮丁打比赛。

说实话他也挺想去见识见识不同拳种风采的,只是现在有点顾不上这个。

目前跟师姐的自驾游才是他最期待的。

“你继续说。”闫学诚拧开瓶盖喝水,听高岗说了这么多有点渴了。

“…”

高岗整理一下思绪又道:“这么说吧,随着搏击这个领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将来肯定会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

“…到时候人们一提起搏击,哦,日本空手道,俄罗斯桑博,欧洲美国拳击柔术,泰国泰拳,咱们中国呢?”

“散打。”闫学诚淡定的回答。

“那我再问你,散打算中国功夫吗?”

“算不算你自己不知道吗?”闫学诚懒得回答他这么弱智的问题。

散打本来就是国家为了擂台搏击推出的格斗技术。

毕竟现在国外的搏击赛事虽然打着无限制格斗的幌子,但是依然有很多规则的限制。

就像拳击跟综合格斗MMA,为什么两种比赛中拳手的抱架不一样?

就是因为规则限制的不同,拳击不能用腿,不能用地面技术,不能肘击。

相对的它不用防守低扫,不用担心被抱摔,不用防御肘击,所以它的拳架就很紧凑,只用护住上半身。

MMA相比拳击,需要应对的情况更多,所以它的拳架更低,因为需要预防对手的低扫,抱摔地面技术,肘击。

而功夫就更不一样了,抛开训练体系的不同,功夫自古以来就是搏杀的技术,需要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

所以你才会看到很多拳种都有那么多的套路。

这些套路不是为了好看编出来的,它是为了应付各种不同的情况总结出来的招式,后人方便记忆才组合成了套路。

前辈们为了应对规则限制下的擂台搏击,从众多拳法套路中挑选出来一些适合现代擂台搏击的散手单操组合成了散打。

所以它怎么就不是中国功夫了?

“那么问题来了,它体现不出来功夫的特点啊!观众觉得它跟现代搏击没什么区别。”高岗摊开双手,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闫学诚撇撇嘴反问他:“训练模式都照搬国外那一套了,还怎么有区别?”

中国功夫跟外国拳术最大的区别就是训练体系的不同。

抛开身体素质不谈,人体就是一个脑袋四条肢干,打人的动作招式再怎么发展也脱不出一个大体的框架。

格斗的本质无非就是快准狠,但是在擂台规则的限制下,不同擂台上能施展的招式是有所限制的。

带圈套有带拳套的打法,裸拳有裸拳的打法。

护住下巴是拳击比赛的打法,因为拳击是带拳套的,拳手用拳套一挡,脸就护住了。

所以有些动作类似俄式摆拳在拳击规则中毫无价值,你不能指着拿没有用的招式来跟对手打。

裸拳不一样,在MMA规则下拳手是不带拳套的,对手面对的目标也就小了,所以护下巴就不好使了。

因为不带拳套的拳头,你护下巴的拳架不一定护得住。

同时你还要面对对手的腿、抱摔、肘击,所以拳手抱的拳架要比在拳击比赛中低。

这样那样的限制下,你在不同的拳台规则中,能用的招式就那么多。

这些招式又会有一个最优解,拳手们为了追求技术的最优化,动作看上去可不是没什么区别吗?

说到底擂台搏击最后拼的是你对这些可以用的技术的掌握熟练度以及同级别下身体素质的对抗。

那么问题又来了,传统功夫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跟国外是不同的。

由此而来的对于招式的发力,打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散打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都照搬了国外那一套偏向肌肉的模式,那在擂台上看起来没有功夫的特色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是说肌肉力量不好,毕竟格斗无非看的就是快准狠,你身体素质被别人碾压,技术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怎么也是打不过的。

只不过先辈门在漫长的生死搏杀中,摸索出来的偏向筋骨的那套训练模式虽然见效慢,但它本身就是为搏杀服务的。

带来的关于身体素质由内及外的全方位提升是单纯的肌肉力量不能比的。

归根结底,功夫的应用场景跟擂台搏击不是一回事。

你让它上擂台它也能打,但你非要让它在各种规则限制下摆个起手式,按着既定武术套路去打人,那你还是当它不能打吧。

就是以前的生死搏杀,它也不是摆着姿势按着套路去打人的,练法是练法,打法是打法,不一样的兄得!

“所以呢?你想让我在擂台上先走一遍套路,再摆个符合功夫定义的起手式去打人?”闫学诚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

想想好像也挺有趣的?

他从小练合一通臂拳,起初就是走大小拳架熟悉套路,体悟各种动作的发力方式,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变成身体本能。

然后才开始站静桩,用已经可以熟练运用的发力方式,抻筋拔骨,稳定身体架构。

通过桩功体悟身体周身的骨骼支撑力劲,浑身筋与筋膜拉抻劲,肌肉的伸展劲以及脊骨伸缩拉拔劲,在松紧中锻炼体内各处结构的对抗力。

又一步形成身体本能后,才开始行走桩,感受这种对抗力在静态、动态、爆发中的区别。

直到明白这种力在静桩中就是身体各处结构对抗力形成的三角挣力。

在走桩中就是各处结构对抗力的结合形成的螺旋力。

在爆发中(骤起骤停)就是由筋的抻拉弹缩性形成的弹簧力。

最后全身上下抱着这种三角挣力,由骨架支撑再到筋肉配合同步做功形成的一种身体整劲儿,用来对身体素质进行提升,这时才敢说功夫上了身。

这些步骤下来,他才算得了合一通臂的基本功,也就是关于筋骨的锻炼。

后面把桩功合到大小架里面,如同负重训练一样,把由骨架支撑到筋肉配合同步做功形成的身体架构,用到走架子中,把身体整劲跟招式的发力方式结合起来。

这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发力方式旨在功夫对身体的锻炼,也是为后面的打法做的铺垫,算是功夫里由练法到打法的过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