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那是什么?”
孙绍祖毕竟穿越来的时间短,所以回味了一会之后也差不多已经恢复过来了,听到了朱赶超的话后有些不明白,所以立刻问了起来。
他在后世的时候听过很多的鱼类,像是鲤鱼鲫鱼什么的就不说了,就算是河豚三文鱼之类的也一样,甚至就算是虎纹鲨鱼这种也曾经听说过。
但是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鲥鱼这种鱼,鲥鱼,那是什么鱼?
“鲥鱼啊,那是一种长江的时令河鲜,还挺好吃的,后世民国时期还曾经有过,当年的那个叫张爱玲的你应该听说过吧?”
说话的是何丞,他现在虽然说着话,但是躺在长凳的姿势却没有变。
问完之后,他还又从桌子拿了一瓶可乐,拧开之后喝了一口,只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一口气喝下大半瓶,而是稍微喝了一点,一点点得品尝着。
“听倒是听说过,但是具体的不怎么了解,鲥鱼跟她有什么关系啊?”
张爱玲的大名后世应该没有几个没有听说过吧,但是说实话,孙绍祖只不过就是知道有这么个人而已,具体了解的话,他倒是并不知道多少。
说起来,和张爱玲比起来,他对于同一时代的吴清源倒是知道的更多。
“赵爱玲不是有一个人生三大恨嘛,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不过鲥鱼在民国之后也就消失了,咱们穿越的时间段里虽然也有鲥鱼,但是都是从美洲进口的鱼苗培育出来的,至于正宗的鲥鱼,已经没有了。”
鲥鱼,与刀鱼、银鱼、鮰鱼一起被列为‘长江四鱼’。
同样也与河豚、刀鱼一起被列为‘长江三鲜’。
虽然被列为‘长江四鱼’和‘长江三鲜’,但是和长江里的鲥鱼比起来,富春江里的鲥鱼更是美味。
鲥鱼最大的特点就是鱼鳞,普通的河鱼在吃之前都是要刮去鱼鳞的,但是鲥鱼却不必,甚至鲥鱼的鱼鳞才是一条鱼最鲜美的地方。
在重生之后,几人都曾经在宫里吃过几次的鲥鱼,尤其是何丞,吃的最多,说实话,鲥鱼的确不负它的盛名。
同样的,何丞也当然知道为什么朱赶超会突然提起鲥鱼来,从长凳做起来,何丞给孙绍祖介绍起来。
“一任皇帝,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在位的时候就喜欢吃鲥鱼,但是鲥鱼这种鱼很娇气,出水即死,再加三千多里的路,一般的鲥鱼到京师的时候早就长毛了,为了能吃新鲜的鲥鱼,当年不知道费了多少功夫。”
“最简单的,一道春末夏初的时候,在江水还很冰冷刺骨的时候,金陵那边的官员就组织成千万的渔民下水抓鱼,普通渔民为此吃了多少苦就不提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落下了病根,腿一着水就酸疼不止,再也不能下水抓鱼,一家人失去生计之后卖儿卖女,然后活活饿死。”
“这还不算,在那些渔民下水抓鱼的时候,岸边这里早就准备好了,拿出冬天备好的冰块,外面抹厚厚的猪油,这样冰块化得就能慢一点,那可是猪油啊,就算是家里又百亩良田的小地主也不是落得着天天吃的,但是在这里,却仅仅只是为了让冰块化得更慢点。”
“捞鱼之后,立马放进冰块,往京师这边开始运,一路光是快马就要备千匹,再加备用的,足足需要三千多匹快马,三千多匹啊,老三那边的新军骑兵现在也就是才千匹的军马吧,但是为了一条鱼,就需要动用三千匹的快马。”
“然后还不止这些,运鱼的快马每到一处之后,当地的地方官也不干活了,早早的就在驿站那里候着,煮好蛋花汤什么的让送鱼的人充饥,就连喝汤,也不能下马,只能在马喝几口垫垫饥。”
“天黑之后,沿途更是变得灯火通明,三步一火把,五步一油灯,为的就是能够昼夜不休,保证三天之内将鱼送到京师,你刚来,可能还不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就连一般的读书人家里也不是能够每晚掌灯的,但是为了一条鱼,却要将几千里的路给照的亮如白昼。”
“就是为了一条鲥鱼,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更不用说那些运鱼的人可是走的官道,因为躲闪不及被快马撞死的百姓也是有不少的,但是这些人命在这条鲥鱼面前却只能不值一提,甚至你就算是告都没地方告,甚至还要因为挡路被打几十大板。”
“三千里路,三天就要跑完,就连八百里加急都没有这么急。”
最后这句话是赵明说的,声音很冷,在他看来,世界还有什么消息要比军情更重呢,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军情的重要性却连皇帝喜欢吃的一条鱼都比不,真是荒谬。
“老大的意思是现在这个时代再怎么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后世最普通的可乐来的好,对了,好在老大即位之后就把将鲥鱼给清出了御膳房的食谱,现在已经没人受鲥鱼之苦了。”
何丞也跟着补充,在几个后世人看来,为了一条鱼就这么大费周章实在是有点太过荒谬了,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之后鲥鱼后面的故事之后能够心安理得的吃下去吧。
听了何丞的话,孙绍祖的脸色也好看了一点,的确,在他看来,一种食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何止是可乐,说句难听的,衣食住行这四样,这个时代有哪一样能够比得后世啊,就拿鲥鱼来说吧,以现在的烹饪水平,根本不可能将里边的寄生虫什么的杀干净,现在这个时代再好吃的东西,也不可能比后世的开封菜和金拱门来的卫生。”
朱赶超也从趴在长凳坐起身来,从桌拿了一瓶可乐之后和何丞一样小口喝了起来。
虽然做起来了,但是却依然趴在桌子,丝毫没有什么皇帝的样子。
他的话倒不算错,身为后世最大的两家快餐连锁企业,可能仅仅是其中负责检疫的就有几百名工作人员,而且很多都是高学历的人员。
与他们相比,一个御膳房总共才多少人,也就是一两百人而已,而且很多还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
“吃的我们说了,然后再说衣吧,为了方便,我穿的是一件湖蓝灰的交领右衽直袖长衣,老二穿的是一件竹月色交领右衽大襟缀补外摆长衣,也叫曳撒袍,老三穿的是一件绀青的交领右衽直袖无摆长衣,也叫直,老四穿的是一件藏黑蓝的交领右衽半袖外摆长衣,也叫半袖搭护,至于老五你,穿的则是一件灯草灰的圆领大襟缀补外摆长衣,也叫圆领袍。”
听了朱赶超的话之后,孙绍祖才知道自己穿的衣服的名字,原来是叫圆领大襟缀补外摆长衣,这还是他第一次知道古装里居然会有这么多道道呢。
而且这还是仅仅最外面的衣服,至少众人身的腰带、靴子什么的都没有提及。
“我在宫里还有几件龙袍,都是死沉死沉的,不管是祭祀时穿的通天冠服,还是降诏时穿的皮弁服,出征时穿的武弁服,朝时穿的常服什么的,都一样,就没有一个轻便的,说起来这几件衣服你二哥他们都穿过,有空你也去穿穿试试。”
既然都坐龙椅了,那龙袍当然也要安排了。
“这几件龙袍里面最费事的就是通天冠服了,用的是缂丝,需要江南织造局那边几十个绣女一块绣三年以才能够绣出足够的布出来,我瘦一点还好,万一是个前朝朱高炽那样的大胖子当皇帝,估计时间还要更多。”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衣服,比得后世钩子和三条杠吗?”
“比不,不管是钩子还是三条杠,甚至就连背靠背,仅仅是负责研发新材料的人员估计最少就要有千人,在加负责实验的,负责调整生产线的,仅仅是原料一方面,估计最少也要用万人。”
“所以后世一件几百块的钩子大短袖,里边的人工要远远比所谓的龙袍更加庞大。”
孙绍祖安静的听着,这还是他第一次认真考虑现在所处的红楼世界和后世的巨大差别呢。
也是从朱赶超这里,他才知道后世自己接触到的东西到底有多么珍贵。
“至于住的地方就不说了,紫禁城再大再宏伟,也不是人住的,真的,住在紫禁城的,不是人,是皇帝。”
“也就是说紫禁城的仪式属性要远远大于它的居住属性,我单说一点,真的,就一点,无障碍居住,这在后世是每一个建筑从业者都要考虑的,但是在这个世界呢,谁在乎。”
除了朱赶超和何丞,赵明和李腾两人也缓了过来,开始坐直身体,看到两人的情况,朱赶超知道也要开始说正事了,所以也就要尽快结束这个话题了。
“至于行这方面更不用多说了,宫里有一座三十二抬的御撵,面又是雕刻又是镶玉的,极尽奢华之能事,但是后世呢,咱们就不说四个圈、蓝天白玉、三叉这样的车了,咱们后世可是去过月球的。”
“月球啊!现在大部分还觉得月球面住的是嫦娥吴刚呢,但是咱们却知道,面有的,仅仅只是月球坑罢了。”
用阿波罗号对比轿子,真亏朱赶超比的出来,就算是这个世界再怎么豪华的轿子,哪怕是纯金制造的,跟几十万人制造的阿波罗号比起来,恐怕也不值一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