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去“投奔”曹操,莫非是因为他是历史上杰出的正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孔泽笑问。
“说起来,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令袖呢。”施文秀看了众人一眼,脸上满是认真。
“上初中时,我学的第一首诗就是曹操的观沧海。”李小红回忆道。
顾秋风笑了笑。
他知道,三位师兄师姐这是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
在大夏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文学开始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但这个时候,正权实际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名存实亡。
正是在这二十几年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后代的新趋势和新因素。
建安文学实际上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国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的周围集中了建安七子等一批文学家,与两汉时期的儒生相比,这是在冬乱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正至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特点。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萎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与曹魏相比,蜀国和吴国的文学则处于沉寂的局面。
历史上的曹操,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后人对其评价甚高。
明人胡应麟在诗擞中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钟嵘在诗品中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其诗:“跌宕悲凉,独臻超绝。”
冯班的钝吟杂录评其为“慷慨悲凉。”
曹氏父子三人,为大夏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与气骨兼备。
他们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个性。
所以某部大型古装电视剧里的这个场景断然不会出现。
曹操在铜雀台上摆酒设宴,令曹丕和曹植各赋诗文,曹植文不加点,一蹴而就,文章华美,而曹丕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粗制滥造,牛头不对马嘴。
这个场面,绝对是瞎扯!
曹丕好歹也是现存诗约四十首的诗人啊!
而且这些诗也不是后世乾隆皇帝的打油诗,水平非常之高。
他的宴游诗,在大夏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他的抒情言志之作,与出自他之手、大夏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典论论文的用意相同。
最能体现他诗歌水平的,是描写征人思妇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的作品。
其中,燕歌行是我果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他留守邺城时,和建安七子的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他
总之,曹丕虽然在大夏文学史上的地位比不上曹植,但是也差不多了多少,至少不是影视剧中的诗文菜鸡。
或许,在三国演义中,于两军阵前飙血三升、气绝身亡的司徒王朗所言非虚。
我世组文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大夏以临万梆,岂非天心人意乎?
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建安年间先后归附曹操的。
其余如女诗人蔡琰、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李坚,学者邯郸淳、仲长统,诗人繁钦等,也都为曹操所用。
曹操将天下英才聚于账下,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
这些文人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建安文学的盛况,就是这么来的!
“不是”
郑宗绪摆手道:“你们说的是历史上的曹操,不是罗贯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这二者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绝不能画等号。”
“曹操可是个极端自私,残爆狠毒,坚诈狡猾的人,这是妥妥的大反派啊。”吴刚歪头盯着顾秋风一会儿,揶揄道,“嗯,我看你也有当反派的潜质。”
顾秋风笑道:“请举例。”
“极端自私”吴刚沉吟道,“小说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跑,中牟县令陈宫壮其行,弃官随之而去,途中至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吕伯奢往西村沽好酒款待,家属磨刀宰猪,曹操遂与陈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见所缚猪,方知误杀好人,后路遇吕伯奢沽酒归来,已擦肩而过,曹操又拔剑复回,杀死了吕伯奢。面对陈宫“知而故杀,大不义也”的指责,他竟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斥之为“狼心之徒”,弃他而去。”
这是曹操干的坏事,顾秋风没法反驳,只是点了点头,问道:“那残爆狠毒呢?”
“疑杀吕伯奢全家不就是曹操残爆狠毒本性的典型流露吗?”孔泽道,“比如第十回,徐州都尉张彩为黄巾余党,因贪财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闻讯,悉起大军,发掘坟墓,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第二十四回,他残杀太医吉平,将董承、王子服等五人及其家小七百余人尽皆处斩,后又进宫勒死怀孕数月的董妃第六十六回,他喝令左右乱棍打死伏皇后,鸩杀伏后二子,又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这些都是残爆狠毒的例子吧?”
“等等,我有话说!”
顾秋风开口了。
他要替曹老板,说两句话!
“曹操疑杀吕伯奢一家我无话可说,但是他杀董承、伏完一家老小这两件事,虽然很残忍,但我认为,他并没有做错什么。”
什么?!
五位师兄师姐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个小师弟也太冷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