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下来之后,江小天悄悄给李松发去一条信息:“哥,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啥意思啊?”
“当然是激励你咯。”
“可我怎么觉得你是在讽刺我呢?”
“想多了吧,我怎么可能讽刺我弟呢?”
“可我觉得是。”
“重要的是你赢了,这就够了。”
“哼!”
虽然这一仗是赢了,但并不可高枕无忧,周傲勋提醒大家:“‘花果山’精得很,这‘空城计’恐怕不能再唱第二次了。”
江小天点点头:“所以说,我哥得赶快再赢下一颗装叉丹才行。”
李松有点不满:“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吗?干嘛每次都推给我?”
“我要有这能耐,也不至于读现在这个大学。”
李松直摇头:“你又来了。”
这回徐同航有点听不下去了:“小天,哪有像你这样瞧不起自己母校的?松哥说得对,咱们几个不应该只会挑战游戏副本,也要试着做一下数学难题。”
江小天颓丧地说:“连我哥都搞不定的题目,咱们能行?”
李松摆摆手:“也不能这么说。我答了这么多题之后,发现有不少题并不见得特别难,考的其实是脑筋急转弯。如果你们有谁头脑机灵点,也未必答不出来。”
“是吗?”江小天看了看徐同航三人:“要不等会咱们一起答一下题试试?”
徐同航点点头:“好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何况咱们有四个人。”
于是江小天进入游戏,选择了“挑战装叉丹”这个日常任务,徐同航三人则站在一旁出谋划策。
然而,四人运气不好,今天遇到的全都是硬核的数学难题,因此哪怕是“四个臭皮匠”也不顶用。
李松给四人加油打气:“没关系,只要坚持答题,说不定就会遇到你们能解决的题目。”
江小天无奈地说:“明天我们再看看吧。”
下午,吴茂青发来信息:“这两天,我抽空看了下你改编的小说,文笔不错,而且是我爱看的那种类型。”
李松有点惊奇:“吴总平时也看小说吗?”
“看啊,我经常出差,在高铁上没什么事的时候,就看看小说。”
“哦,那您爱看哪一类小说呢?”
“我对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不感兴趣,只喜欢看跟战争有关的小说。这类小说既可以让我换换脑筋,也对工作有所启发,商场如战场嘛。”
李松深表赞同:“确实如此。”
吴茂青随即提出一个建议:“虽然你这次只是改编,但可以看出你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完全可以自己也写一本嘛。”
李松心一动。
章莉、陆汝成和金导都肯定了他的写作能力,这让他大受鼓舞,不过这几位毕竟跟自己是同一个剧组,也许有客气的成分在里面。而吴茂青只是财务投资者,如果觉得剧本不行,完全可以不投资,用不着讲客气,否则岂不是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
所以,吴茂青的立场应该比较客观,肯定是真心觉得他写得不错,才会这么说。
在称赞他的这四个人当中,章莉的赞赏让他感觉最温暖,而吴茂青的话则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让他下定决心,在编剧这条道路上朝前迈开大步。
当然,目前写剧本还只能当做一个兴趣爱好,主要精力肯定得放在公司业务上面。
其实就在去年,他还不是很忙的时候,曾经在原点中文网追过一本谍战类型的网络小说:《民国之谍影风云》。当时这本书异常火爆,粉丝众多,连续霸榜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部小说完本之后,他闪过一个念头:自己也可以写一本民国时期的小说嘛。闲暇的时候,他还写过一个大纲,不过后来终因缺乏写小说的经验,迟迟未能动笔。
如今通过改编吉晓雅的小说,他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大家的鼓励更是让他信心大增。他在考虑,是不是把去年那个大纲重新捡起来,在此基础上拿出一个剧本。
这时,吴茂青又发来一条消息:“我已经想好了,有你改编的小说珠玉在前,投资这部电视剧不会有太大问题,过两天我就去跟剧组签订投资协议。”
李松连忙表示感谢。
想到自己写的大纲刚好属于战争题材,何不请吴总看看,提点意见呢?
听了李松的打算后,吴茂青很感兴趣:“好啊,《民国之谍影风云》我也看过,非常精彩。你如果写一本类似题材的小说,肯定也不乏读者,起码我就是其中之一,哈哈!”
“好,那我马上将大纲发给您看看。”
过了一阵,吴茂青给出了意见:“你这个创意很独特。同样是穿越到抗战时期,你所讲述的抗战方式跟《民国之谍影风云》又有所不同,甚至在目前的抗战小说中都不曾见过,令人耳目一新。”
“真的吗?”能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李松十分惊喜:“可是很多写抗战的网络小说里,各色先进的武器使劲招呼,要不就是得到各种异能的帮助,大杀四方,读者看得很爽。”
“小说可以这么写,只要读者认可就行。但如果想拍成电视剧,这么写就不太合适了。”
“哦。”李松发现,吴茂青的这个想法,跟吉晓雅写《不一样的松锦大战》时比较类似。
吉晓雅一开始就瞄准了将来能改编成影视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像其他写明末的网络小说那样点科技树,或者依赖某种异能,而是完全依托当时的技术条件,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思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由于吉晓雅的原著紧密结合实际,提出的方法也切实可行,因而比较容易改编成影视剧。
现在李松构思的这本小说,也是依靠抗战时期具备的技术条件,巧妙运用现代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你的这个大纲如果好好写下去,肯定会是一个不错的剧本,能拍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到时候如果你找不到投资,我可以出资。”吴茂青鼓励道。
“好。”这个表态让李松没了后顾之忧。
反正每天下班回家后,在睡觉前的两、三个小时闲暇时间里,大多就是看看新闻啥的。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每天码点字,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剧本,那就既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能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岂不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