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蛟的嘴角一勾,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问道:“不知在先生看来,我秦国奉行的商君之法,是王道,还是霸道?”
闻言,韩非就跟被掐住了脖子的一般,想辩驳,但是又不好开口。
这是在给自己下套啊!
好阴险的小子!
沉思良久,韩非终于说道:“成蛟公子,你的这个问题,恕我不能如实回答你。”
“为何?”
“王道与霸道的含义,非是固定的。就跟你所问的那样,秦国奉行的商君之法,是王道?还是霸道?在韩非看来,或许都不是,又或许都是。”
“呃……”成蛟愣了一下,道:“到底是不是?”
韩非沉默,无法回答。
就在场面陷入僵局之时,一直在一侧冷眼旁观的嬴政,忽而起身道:“先生,我知道秦国现在所奉行的商君之法,是为帝王之术中的那一种。”
“噢?”韩非颇为诧异地道:“请公子赐教!”
“先生跟随荀子,学过帝王之术,不是吗?”
“正是。”
“先生,请问帝王之术,都有哪几种?”
“主要是王道与霸道。不过,又有一个帝道,帝道与王道,合称为帝王之道。其所采用的是孔子推行的仁道,重视道德教化,可以达到三皇五帝、殷、周那样的成就,是为正道。”
“如此说来,帝王之术,有三种?”
“不错。”
闻言,嬴政眯着眼睛道:“先生,我认为秦国目前所奉行的商君之法,是为霸道!”
“啊?何以也?”韩非骇然道。
就连成蛟都一脸冷嘲热讽地道:“嬴政,你不懂就不要装懂!先生适才不是说了吗?以武力让百姓屈服的是霸道,秉持霸道之君主政权持续不了多久。你说我秦国秉持霸道,何以秦国能这般繁荣昌盛?反而是那些奉行王道的国家相继衰落?”
对于成蛟嘲讽而带着奚落意味的话语,嬴政充耳不闻,他说道:“恕我直言,商君之法的本质,就是霸道!昔日之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所以说,商鞅精通帝道、王道、霸道三项帝王之术。这没错吧?”
韩非微微颔首道:“不错。”
“帝道、王道、霸道,最上乘者是帝道,稍次一点的是王道,最下乘的是为霸道。为何当年商鞅变法之时,孝公放弃帝道、王道不选,偏偏选用了最下乘的霸道?”
“这……”韩非亦是很不解。
“商鞅是通过巴结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才得以见到秦孝公。那一年秦孝公二十一岁,商鞅三十五岁。孝公曾四次接见商鞅,商鞅谈述帝道、王道,而孝公兴致缺缺,直至谈论霸道,孝公这才兴起,决心任用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尔等对于这些事,应该早有耳闻才是。”
韩非、成蛟点了点头,表示知道。
明君良臣之间的故事,总是流传甚广的。如秦孝公与商鞅的故事,在秦国更是家喻户晓,就连三五岁的孩子都知道二人的大名。
商鞅曾四次觐见秦孝公。
第一次见秦孝公,商鞅试探性地从三皇五帝讲起,还没说完,秦孝公已经打起了瞌睡。事后,秦孝公怒斥景监:“你推荐的什么朋友,就知道夸夸其谈。”商鞅反而高兴了:“原来秦公的志向不在帝道。”
第二次见秦孝公,商鞅从王道仁义讲起,秦孝公的兴致比前一次好点了,但还是觉得不着边际,哈欠连天。商鞅更高兴了:“秦公志不在王道。”
第三次见秦孝公,商鞅用“霸道”来试探秦孝公,秦孝公很感兴趣,激动地握住商鞅的手:“请先生教我!”而商鞅只谈了些皮毛。
第四次见秦孝公,商鞅和盘托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一连谈了好几天。会谈结束后,秦孝公决定启用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
嬴政又道:“二三子可知道商鞅是如何打动孝公的?”
成蛟不耐烦地道:“嬴政,你不要卖关子了!快说!”
一众宗室子弟都求知若渴的看着嬴政,就连韩非都躬身道:“请公子赐教。”
“其实道理很简单。三种帝王之术,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帝道和王道采用的是孔子推行的仁道,重视道德教化,可以达到三皇五帝、殷、周那样的成就,是为正道。但是,它的实现,需要很长久的时间。”
“而霸道,非古代先贤留下的正道,它是可以速效成功的强国之术,崇尚功利主义,暴力威化,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孝公年轻气盛,而且没有那么多时间行帝道和王道,所以霸道之术很符合孝公的胃口。商鞅的变法,也印证了他所说的霸道之术!”
就这么简单?
众人都一愣一愣的。
成蛟更是嗤之以鼻地道:“胡说!嬴政,倘若商君之法的本质是霸道,秦国焉能长治久安,焉能雄于天下?”
“呵呵,这就是适才为何先生不回答你的缘故。秦国所奉行的商君之法,是霸道?是王道?或许是霸道,但也不全是。”
“……”成蛟都要被嬴政搞迷糊了。
这到底是不是?
“那王道与霸道,哪个能夺取天下?”成蛟又问道。
这小子人小鬼大,野心不小!
“或许都不行,或许都行。”嬴政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成蛟哼了一声,又询问韩非道:“请先生赐教。”
“这……”
韩非暗自思衬了一下,便道:“其实政公子适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也命也,人之一道,本无高下之分,只看个人而已。”
成蛟听得一头雾水:“还请先生说的明白一些。”
好吧,这小子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韩非摇摇头道:“人之道者,甚多也。上古帝王治世,按宏观治理的四种模式来划分,大致为:皇道、帝道、王道、霸道。”
“想要知道哪一种道能夺取天下,还是要看个人的行为。何为皇道?用无为,以道率民,民以道而归之。人民居德而崇道功,以道化教世人为己任,为功德。”
“与生俱来处高德,都有崇高的思想和智慧学识,且胸怀大志。世盛德朴,化度众人。使人民灵魂转向道并处身德朴,此时人对诡诈、刁蛮陌生,不理解,处于研究状态。视智巧为贼,视德朴为人本该就有的天性。”
“上天以德生人,人当以德报之,去智巧而行德朴,不浪费财物。此为皇道,可惜只存于远古之世。”
“那帝道呢?”成蛟追问道。
“帝道。帝道就是用恩信以德行世,民有贤德,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民重礼节,当时时以道德端正己行。诡诈难以立足,以德教民,民感恩戴德以德报之。”
“以德高之人为官作吏,人民相互谦让,先人后己。不为己得己失,人民相互尊敬,视诡诈为贼。百姓亲融和顺,民心纯朴。以诡为耻,以德为尊。帝有皇、帝、王之三象。”
成蛟微微颔首道:“这帝道现在还有吗?”
“没了。”
韩非摇摇头道:“根据现在的说法,现在的定论。帝道起始于轩辕黄帝,而落寞于商王子辛。周武王首启臣弑君之恶例,悬纣王首级于太白旗示众,故而丧失君臣之道,由帝道进一步沦为王道。”
“好!”
“彩!”众人都感觉韩非说得非常精彩,忍不住拍手叫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