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归宋,赵维身边有从一开始就跟着他的一百义勇,和血头带领的一千印第安战士。
除这些人之外,还带了火药房这一年产的所有火药、火器,以及黄金白银和一些美洲作物的种子。
这么多物资,按理来说,只复兴号加上刚刚下水不久的另一条新船,是不可能回航的。
不过还好,除了赵维这边,相公们为成王与璐王回宋,也是作了充足的准备。
挑选了精卒三千,物资无数,由十艘大型战舰承载。
当然,相公们还不知道,成王赵与珞已经被自己的儿子用蒙汗药给蒙倒了。
陆秀夫、杨太后,以及一众朝堂文武,是踩着时辰过来的。
今日二王归宋,朝中臣子无论官职大小皆来送行。
各军屯的百姓也是难得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四面八方聚于新崖山,恭送两位王爷先行一步。
璐王赵晔则是与送行臣僚一道而来。
赵维远远看着,发现这小白脸的脸色更白了。
要知道,赵晔也才十七岁,再老成能老成到哪去?
平时被大伙夸上了天,心性自然飘忽,以为真是人中龙凤,救难福星。如今十几万双眼睛等着他回宋激励万民,啪叽一下摔回了现实。
他也怕,而且怕的要死。
事实上,赵晔有一个深埋在心中的秘密——他胆子其实很小。
小时候,只要是打雷下雨的夜晚,他只有钻到母妃的怀里才肯入睡。
只是,后来国难当头,他父亲秀王说:我辈当出,救民于水火。
于是,赵晔就学着他爹的样子,高喊着救国救难,一步步成了皇家的榜样。
以至于当陆相公说,把崖山突围之功放在他头上的时候,赵晔觉得那是理所应当。
他比赵维强!他是榜样,更应该是英雄。
尽管他依旧胆小,尽管崖山突围时,他躲在船舱里,看着赵维提刀入阵,看着大宋儿郎浴血厮杀。他想出去,可是他不敢。
至于现在,赵晔的脑袋是懵的。可被架在这里,不回去不行。
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为何要抢那混蛋的功劳?
他甚至有股冲动,想对着众人大吼:“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有十七,我想活着。”
可最后,他终是没喊,因为...他不敢。
————————
众人簇拥璐王来到码头,不见成王赵与珞,却见宁王忙前忙后。
陆秀夫扫看一圈,也不见人,只得上前与赵维见礼。
“敢问宁王,成王殿下何在?时辰不早了。”
只见赵维咧嘴一乐,说出一句不靠谱的。
“我爹?我爹昨晚喝多了,正在屋中睡的香甜。本王一看,今儿是走不了了,于是我这个当儿子的就替他来了。”
“......”
“......”
“......”
众人眼珠子没突出来,你替他来?开什么玩笑!?
杨太后拦着赵昺,无语地白了赵维一眼,解围道:“你这孩子,端不分轻重!此百官在列,万民送行之时,说的什么笑料?”
“来人,去看看成王可准备妥当?”
好吧,什么喝多了,睡的香甜,杨太后压根儿就不信。
陆秀夫闻之,也是有心给赵维留面子,急声道:“还是老臣亲自去请成王殿下吧!”
说着话,转身就走。
可是。
“太后!陆相!”
赵维冷然一喝,把陆秀夫叫住了。
待其回身,正对着赵维深沉且坚毅的眼眸。
“宁王这是?”
只见赵维深吸口气,突然缓抬双臂,抱掌于顶,向着杨太后、陆秀夫,以及在场的官员百姓,一揖到地,奉上大礼。
“宁王这是做甚?”杨太后连忙虚扶一计,“好端端,何至此大礼?”
“太后、陆相...诸位相公......”
赵维大礼不起,“看在我爹已经折了三个儿子的份儿上,就让他再多睡一会儿吧!这一趟,让维来代劳!”
众人怔怔地看着赵维。
愣了好半天,陆秀夫才猛然惊醒,脱口而出,“不可!殿下若往,我等怎与成王交代。”
“不用交代,本王已经交代过了。”
“那也不行!殿下也说,成王府已经折了三位世子,若殿下再走,成王还不疼死?”
赵维一笑对之,“我是个混蛋,不心疼。再说,哪那么容易死?我等着你们回乡再聚。”
说完,不给陆秀夫再言之机,“好了,就这么定了!”
不容有疑,来到小皇帝赵昺面前,“大侄子,你皇叔我走了哈!”
赵昺咧嘴,“皇叔尽管去便是,侄儿过几年就回去找你。”
“好!”赵维满口答应。
“不过,我不在,你得听太后的话,听太妃的话,听陆相的话,听太尉的话,做个好皇帝。知道吗?”
赵昺一听,小嘴登时扁了起来,他有些亚历山大...要听太多人的话了。
赵维则是捏了捏他白嫩的脸颊,随后一把拉过赵晔,吼了一句,“走了!”
在众人错愕的注视之下,强拉赵晔登船。
待水手撤去跳板,十二艘归国之舟拔锚开动,赵维搀着赵晔并立船头。看着下方送行的百官与宋民,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看了看赵晔,讥笑道:“英雄不好当吧?”
赵晔神情呆滞,摇了摇头。
“那你把英雄之名还我?我还挺愿意露这个脸的。”
赵晔还是呆滞,点了点头。
“那说定了哈!”
说完,赵维一撒手,赵晔没了支撑,扑通就坐在了甲板上。
摔的一咧嘴不说,刚要怒喝,“赵维你干什么?”
结果,就见赵维猛的一把扯掉衣袍,光着膀子站上了船楼。
那里,有一面战鼓。
咚!!
咚!!咚!!!
鼓声骤起,响彻新崖山。
岸上,万千宋民与朝堂相公们吃惊地注视着鼓楼上那个赤膊少年。
海风中,他长发飞舞,有若疯魔。
那身影,与一年前的那个慢慢重合......
赵昺看着皇叔那帅帅的样子高声大叫:“太后太后,朕还想和皇叔一起击鼓出战!”
童言无忌,却是刺在每一个送别人的心中。
陆君实看着那身影,猛然一抖衣袖,抱掌于顶,长揖及地。
“恭送!!宁王!!”
“恭送...宁王......”
百官随后,大礼向着远去的海舟,高声唱喝。
“恭送...宁王归宋!”
岸上,万民齐动,长揖不起。
......
————————
房间中,赵与珞自宿醉中茫然苏醒。
就见床榻之侧,摆着一个小小的布袋和一封字迹并不优美的信封。
布袋里装的是一捧沙,是赵维自宋土带来的。留给了亲爹。
待赵与珞展开书信,已是老泪纵横。
父亲大人敬上:
维少年顽劣,专恶不德,常为祸乡里,辱父贤名.。
虽是成人,然既无辅国能,亦无容人之量,依是痴罪于身,嗔妄于心,周转于声色犬马之间,笨拙且幼稚。
偶有自醒,遍寻己身而无一长物,哀也。
唯一身恶胆,可堪国难。
今,代父归乡,万莫牵挂。
愿吾父安康,寿启万世。闲时西望,待儿荣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