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的这一番解说,倒是让姬琰想起来了。
秦朝的步兵编制制度分为六个等级。
除去王宇先前说的那些,还有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
知识一下子从脑海中涌了出来。
那这么说,这十三万钱倒是能够凑成一只五十人的步兵了?
“一屯够吗?”
姬琰忽然问了一句。
“够了。”
曹县点点头,又说道:“根据上次那死里逃生回来的人口述,再加上次之前前去剿灭的经历,这栖山山贼也就二十几号人,这一屯的步兵绰绰有余。”
“况且栖山山形复杂崎岖,人多反而不好,上次就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中了对方的埋伏,损失惨重!”
说到这,曹县令的眼中也是一片无奈。
也就是上次的剿匪失败,才导致府库空虚,他不得不对赵家委屈求全,现如今有钱了,他的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姬琰倒是有些好奇上次剿匪为何失败,此刻也是出声询问。
“唉!”
曹县令重重的叹了口气。
“都是那县尉没脑子,有兵不会用,带着二屯的人前去剿匪。结果山路崎岖,丛林叠嶂的,视线又看不清楚,再加上冒进,掉入了对方提前挖好的陷阱里,导致我们损失了很多人!”
“好吧。”
姬琰点点头,显然是对这答案有些无语。
他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开口说道:“那这次征兵完后,交由谁?”
他知道一个县衙府内有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令负责管理一县的行政。
县丞负责一些文书,辅助县令。
县尉则是负责一县治安也包括那些征兵事宜。
其实姬琰也算是明知故问了,他只是想看看曹县令是否还记得之前他提的条件。
“我已跟李县尉说清楚了,他也没有脸面再接管这次的士卒了,所以这次的士卒的掌领权就给姬琰公子了。”
姬琰笑着点点头,很是满意曹县令的回答。
接着他又说出了令曹县令大跌眼镜的话语。
“这次士卒交由刘邦管理便行。”
“谁?”
曹县令浑身一颤,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了什么。
“那个泗水亭的亭长?”
姬琰颔首。
“这可不行啊公子,那刘邦根本就不会领兵作战啊!让他带兵剿匪,恐怕会全军覆没的啊!”
对于刘邦这人,曹县令还是有些印象的,顿时急了!
他爹刘太公之前给他塞过钱,让他替刘邦在这县内找份事做,刚好那时候泗水亭的亭长职位还有空缺,便让刘邦顶替了。
对于刘邦有没有真本事,曹县令还是有些认知的!
若是真的有本事,何必需要自己的父亲塞钱给他,来谋得一官半职的!
曹县令此刻眼睛睁的老大,震惊万分。
也就吕公面色正常,毕竟他也知道那四句箴言,也听过了姬琰的解释,此时也还算冷静。
他也明白姬琰所做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替刘邦造势!
没错,就是造势!
姬琰确实心中就是这般想的。
现在的刘邦,不同于历史上的刘邦,一点理想都没有,只想着蜗居在泗水亭中,当他那一个小小的亭长。
姬琰得逼他,逼他拿起刀,逼他去反抗!
否则到时候陈胜吴广起义,各个县城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刘邦还窝在他的泗水亭中,怡然自得的做他的亭长。
想到这,姬琰也是一阵害怕。
所以他得逼着刘邦去适应这些军旅的生活,提前掌控一下士卒,也为了将来掌管千军万马时不会露怯做准备。
他么的!
我是来秦朝给刘邦做保姆的是吧!
姬琰突然被自己的想法给整无语了。
的确,他现在就很像个操心的老妈子,这也管那也管,就怕刘邦不上心,当不了皇帝,那么整个历史就该乱套了。
试想一下,刘邦一直待在泗水亭中看着天下风云巨变。
没有了刘邦进驻霸上,没有了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没有了鸿门宴,没有了楚河汉界。
西楚霸王项羽没有了对手,直接称霸了全天下,汉朝变为楚朝?
那确实有够刺激的。
只不过若是历史被改变了,现代的他能不能顺利出生都不知道了。
毕竟无人知道项羽当上皇帝后,会将天下玩出什么花来。
所以这才是姬琰不想改变历史的原因,若是有一环被改变了,就会形成蝴蝶效应,一环接着一环的改变。
现在也算是为了替刘邦造势,毕竟剿灭了对整个沛县都是一大威胁的栖山山贼,到时候起义的时候,大家才会心甘情愿的跟随他,称他一声沛公。
至于要到那时候,他恐怕人早就在肤施了,毕竟他可没有想一直待在刘邦身边的想法。
只不过刘邦空无大志倒是让他很头疼。
姬琰摇了摇头,将这些纷乱的思绪甩出脑袋,对着曹县令说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没事,名义上让他管,实际上我管,这样您总可以放心了吧。”
曹县令闻言,也是很惊讶姬琰会让刘邦当这个名义上的屯长。
要知道,到时候若是将栖山山贼剿灭后,也是有功的!
按照大秦的律法,灭除山贼跟战场上斩首敌人是一样,也是同样能够封官拜爵的!
到时候论功行赏,刘邦这个名义上的屯长才是收获最大的,可以晋爵好几级。
而姬琰恐怕什么好处都捞不到。
不过当曹县令想到姬琰背靠王家后,恐怕也不是很担心没有门路封官拜爵,顿时心里的惊异也少了几分。
只不过他还是很有些不爽,不爽就这么让刘邦捡了漏!
要知道姬琰可是打包票会解决掉这伙山贼的,虽不知道姬琰为何如此胜券在握,但他还是很相信姬琰的能力,或者说是姬琰身后王家的能力的。
曹县令虽然还是有些不忿,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好吧,那便入公子所言,让这刘邦当这屯长吧!”
说完,拿起几案旁的聿,在绢帛上写了几个字。
姬琰看不见写的是什么,但也知道,估计就是写着关于征兵和招刘邦为屯长的事吧。
曹县令书写很快,然后再从腰间取下他的铜铸小印,在绢帛的最下方盖了个章。
于是这剿匪之事就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