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神洲地广人多,出了傲来国,西北方向有一国,名曰“巴蜀”。
相传在上古时代,这里曾出过不少剑仙。
有诗为证:锁妖宝塔镇深怨,巴蜀剑仙美名传。御剑把酒乘风去,斩妖除魔天地间!
如今蜀地有三大剑宗,分别是峨眉、凌霄、青城三派。
峨眉女侠近千年来常常行走于江湖,因此名声最响亮,青城派虽然中规中矩,倒也有不少修士慕名而去。
毕竟峨眉是个女修门派,进了峨眉,不仅见不到任何男丁,还得先“出家”才行。
至于凌霄剑阁,死守着老祖宗的规矩,诸多秘法神通功诀都是一脉单传,导致人丁稀薄,诸多传承于历史中绝迹。
到了今天,弟子只有区区几人,剑阁阁主、长老往往身兼数职,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沈浪在傲来国寻迹了数处,那些个宝气真武之地,早已经被各大宗门占了起来。
无奈之下,只好盯上了凌霄剑阁。
这里是剑仙传承之地,又有闻名天下的“剑门关”,正是修炼肺宫金气最佳场所之一。
剑阁山门破落,竟然连个守山弟子都没有。
沈浪在树林中徐行,沿路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溪流蜿蜒、鸟鸣于涧。经过细雨廊、穿过子规桥,越过五丁桥时,还见到了五丁开道塑像。
相传上古时期,秦国练气士朱惠文欲吞蜀地,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兜率真人,兜率真人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剑门关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前行数百米,透过林间空隙,可以远眺到剑门关了:大剑山绝壁之下的隘口处,绿树从中、一关雄立。
又行里许,过了雷鸣桥,转过桥头树丛,前面石阶的尽头,剑门关倚险而坐、雄傲群峰。
石阶右侧:山崖之下,灯笼高悬,红叶相接间,造有一“点将台”。
石阶左侧:千仞绝壁,沟壑深险,临沟一石碑,碑上镌刻“剑门关”三个大字。
拾级而上,穿过关口,眼前虽依旧不见开阔,地势却已平缓。站在关下,翘首而望:两旁峰峦倚天似剑,直入云霄,绝崖相对,其状似门,故有“剑门”之说。
五百多年来,沈浪极少外出,常年闭关修炼,这还是第一次到剑门关来。
两侧峰峦间鸟鸣不断,因蜀地本就群山横奇,路途险阻,因此剑阁之地几乎没有凡人会居住。
至于剑阁之人,此时如果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混迹于修真界各地,只有到了蜀地剑修三宗每十年一届的论剑之时,方才会回来。
这些年的蜀地论剑盛会,一般会选在峨眉一线天琼瑶台、青城万烟坪。
估计再过上个几百年,等剑阁传承断绝后,蜀地剑门三宗就会变为峨眉、青城两宗。
于剑门关中坐下,沈浪默念着口诀,运转玄功。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只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修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足五行颠倒用,功完可做佛和仙……”
沈浪将全身关节放松,入静,去除心中任何的杂念,将舌尖顶到上牙膛之前颚,保持九成之睡眠状态,一成的清醒,两手采莲花掌,劳宫穴正对着下丹田。然後深深的吸一口气,让气充满整个胸部,配合自然的呼吸,感觉胸中有热热麻麻的感觉,然後意念慢慢移到膻中穴再慢慢往下移到「中皖穴」意念慢慢集中到「神阙」,念头再慢慢往下移到达「丹田」。
丹田中好像有一口火球正在燃烧着,下移到「关元」,接着到「中极」,引导到「会阴」任脉之极点。
屁股底下有一团火,正在燃烧着,将这股真气转入督脉而上,到达「命门」。
一次经过肺焦一大椎一玉枕一百汇一印堂一山根等穴位,最终又回到丹田。
当热热麻麻的感觉中一股凉意袭来时,一个小周天就完成了。
让真气自然构成一个完整循环状态后,沈浪才将心神沉入肺宫之中。
此时肺宫内正空空如也,沈浪要做的,就是用洞仙六法将剑门关的五行金气吸入周天经脉中后,隐入肺宫之中。
第一缕金气往往最是艰难,沈浪坐于剑门之下,尝试了数百次均以失败告终。
十日后,沈浪从打坐状态中站了起来,喃喃自语道:“难道这引起入宫之法行不通?不该,不该。”
摇了摇头,沈浪打开竹简,仔细端倪着丹剑之术,引气诀讲的倒也清楚明白,他也成功引到了肺宫门口,只差那么一丝就能成功了,却屡屡在最后关头金气散去,只能从头再来。
又过了十日,这一天,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一样,黑压压的。
雷鸣电扇不止,磅礴大雨落下,打在瓦片上,泠泠作响。
沈浪盘膝于地,再一次尝试将金气引入肺宫内。
丝线状的金气如同一条小蛇,慢慢游进了肺宫,这一次并没有消散,而是在肺宫内不时地滑动着。
“太好了!”
饶是沈浪经历过大风大浪,也欣喜不已。
有了第一缕五行金气,第二缕金气就简单多了。
在引气诀的牵引术下,这些金气在肺宫内不停的缠绕,凝聚,最终越来越大,越来越凝实。
三天后,雨停了。
沈浪肺宫内的金气,也已经有了近半的体积。
乌云放晴,天空中出现一道彩虹,阳光播撒在剑阁两峰。
不过沈浪的心情反而低落了起来,五行金气虽然在引气诀下进入诸天大**,却再也无法成功引入肺宫。
“看来阴雨天用来牵引五行金气,方能成功。”
眸光闪动,沈浪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