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需要早起的人多了一个,苏辂十分欣慰。
他撺掇赵仲鍼、王雱与自己联合写申请,表示春天来了,外头的事情很多,河流解冻,船夫要工土地复苏,百姓要春耕。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想要了解更多民生民情,理应趁着这个好时节出去游学,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自有丘壑!
苏辂这个游学申请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欧阳修等人拿到手以后相互传阅,一下子便认出这文章出自苏辂之手。
欧阳修等人一讨论,只觉光是这文章,便值得给苏辂他们批个假。
只是这事还得人家家长同意。
欧阳修便拿着文章去给赵祯看。
赵祯读着苏辂的文章,仿佛也看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融融春日。他说道:“都是小孩儿,既然他们想出去走走看看,且让他们出去就是了。你写信给宽夫,叫他到时接引一二。”
宽夫指的便是文彦博,他辞去相位之后去河南府待机,而河南府的治所就在洛阳。
按苏辂描述的路线,他们会从陆路去、水路回,去的时候是初春,回的时候是春末,中间肯定得在洛阳待一段时间。
欧阳修得了赵祯的准话,便去答复了苏辂三人,并让苏辂他们到洛阳以后记得去拜访文彦博。
赵仲鍼到底是个真正的小孩,听了可以出去游学,自是喜不自胜,瞧着高兴得不得了。
赵仲鍼亲自去与曹皇后说起游学之事。
早前曹皇后已经从赵祯口中知晓此事,见赵仲鍼这般兴高采烈,也跟着笑了起来,吩咐人去挑几个能打的禁卫随行。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苏辂陆陆续续从张菀柔家偷渡她的行李,没过多久便把张菀柔要带的东西都塞进自己的行囊里。
到开春之后,苏辂便以带张菀柔出去买书为由,把张菀柔从张家骗了出来。
一行人兴高采烈地出了城,与早早等在城外的赵仲鍼、王雱两拨人会合。
开春之后又该开贡举了,不少书生行色匆匆地进城 倒显得他们这群大清早往城外走的人有些突兀。
苏辂不仅带了金刚和小翠 还把芸娘也带了,不然一群大老爷们路连口热乎的饭菜都吃不 想想就很可怕。
张菀柔年纪和苏辂一般大 正处于雌雄莫辨的阶段,瞧着像个唇红齿白的少年郎。
赵仲鍼与王雱还是头一回见她 得知她便是欧阳修他们常拿来教育他们的那个“张修茂”,都欣然接纳了这位新朋友。
就是有点纳闷他到底哪儿有毛病 居然严重到不能参加科举。
不过想想苏辂提到的那个一考场就吐下泻的范百福 赵仲鍼他们都体贴地没多问,怕一不小心戳了张菀柔痛处。
几个人骑备好的驴子,齐齐往洛阳方向出发。
正值春初运河放冻的日子,休息了一个冬天的舟卒还营 正沿着江岸拉船。
苏辂一行人沿着江前行 驻足看了几波喊着号子经过的舟卒,没找着机会与他们闲聊,倒是撞个眉头紧锁的官员。
苏辂与赵仲鍼几人对视一眼,下驴前向对方问好。
对方得知苏辂三人的身份,也自报家门 他乃是御史吕景初,目前判汴京都水监。
目前他手头这些事其实是三司管的 不过近年来漕运混乱,朝廷特意把这一块分出来找专人管着。
苏辂好奇地问起都水监是干什么的。
吕景初给他们简单地讲解目前的工作内容。
近几年粮纲败坏 漕运状况非常糟糕,各地运粮效率低下。
运粮任务完不成 苦的还是百姓 有门路的舟卒贿赂一下胥吏就可以调去轻松的地方 没门路的舟卒可能得老死江、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他得负责督促各地转运使让当地增造船只提高运粮效率。
这样下去,逃卒会越来越多,这些逃跑的人成为流民,会变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赵仲鍼听得吃惊不已。
“运粮还有这么多门道。”
吕景初见他们几人听得认真,便给他们讲了每年要征调的舟卒数目。开封百万户人家,那么多嘴巴要吃饭,粮食的运输可不是小问题!
这个赵仲鍼还真没好好了解过。
想不到粮食产出来了,运到开封还得消耗这么多人力物力!
吕景初叹息着说道:“开封乃是国都,那么多人的衣食住行看似是小事,实则得以举国之力供给。”
吕景初还得亲自盯着漕运之事,苏辂等人也不再打扰,一行人别过吕景初继续前行。
赵仲鍼感慨道:“不出来走走,很多事我根本不可能知晓。”
苏辂娓娓与赵仲鍼讲起运粮的历史往事:“我们这还算好的,至少还运得进来。当初唐朝定都长安,到了春夏之际就闹粮荒,那会儿青黄不接,地里只剩青苗,皇帝也没辙,唐高宗时常带着文武百官以及将近十万的随行人员去洛阳暂住几个月,因为洛阳有通往江南的大运河,可以直接从江南运粮过来。”
王雱平时也时常读书,只是没从这么刁钻的角度读过史书。他忍不住狐疑地问:“真的吗?”
苏辂说道:“那是自然,我们到洛阳后可以去找找看,说不准还能找着隋唐时期的粮仓遗迹。回头要是琢磨不出该给先生他们交什么文章,大可以拿这个当议题。”
赵仲鍼说道:“这想法好,我先记下来。”
一出门就找到了可以写的议题,赵仲鍼心情一下子飞扬起来。他说道:“等到了洛阳,我要去查查当地的典籍,看看当年唐高宗是不是真的会去洛阳蹭饭。那还真不容易!”
苏辂说道:“那也是贞观之治后人口暴增,长安那边才会吃不饭。到了战乱频起的时候,他们就没这个烦恼了。”
赵仲鍼听苏辂这么一说,又觉得还是有点烦恼好。人么,当然是越多越好,治下没人的话,那可真是什么事都干不了!
赵仲鍼说道:“我们大宋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