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你可听说九王回来的消息?”唐玥伸手递茶过来,唐菀微笑着接过,点头应答:“听说了。”
彼时唐瑶拿茶碗的手一抖,半杯茶水打湿了衣襟。
一旁的婢女小覃连忙为她擦拭。
“没事吧?”唐玥接过茶碗,连忙那些绢帕为她擦拭。
“没事,二姐,我自己来就行。”
唐瑶拿过绢帕,连连摆头。
“半月前,京都还在谣传九王战死,如今突然回来,小妹你向来聪慧,觉得这事可有什么内情?”唐瑶突然凑近,低声询问。
唐菀环顾四周,确实没人,可是在这宫中,眼线无处不在,讨论这些,岂不是找死。
想来唐瑶定然觉得她常年在父亲身边教养,许是会知道些朝廷之事,才会这么问她。
看着五姐专注的神情,唐菀只能浅笑,装作没听见似的,偏头同唐玥搭话。
“二姐的妆容是如今京都最流行的琉璃妆吧,真是好看极了。”
这般顾左右而言他,唐玥自然懂得其中深意,与唐菀相视一笑,同她热络地聊起妆容。
唐瑶也没再多问,只低头望着碗里的澄澈的茶汤出神。
“二姐,小妹,我好多了,我们走吧。”唐瑶起身拉着唐玥的手臂。
唐玥:“时候也不早了,走吧。”
刚进菊园,一股淡雅的菊花香气迎面扑来。
园中四处散落着各家女眷,上有皇孙贵女,下有官宦家眷,各色的服饰,玉环叮当脆响,当真是花团锦簇。
洛宁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拉着唐菀的手便要往里走。
“你可来了,等你好久了。”
唐菀草草同唐玥交代两句,便跟着洛宁挤进人堆里。
洛宁拉着唐菀到了亭子里,看着都是些熟悉的面孔,唐菀安心许多。
“菀儿,你来了。”一紫衣女子伸手招呼唐菀坐。
“夏姐姐安好。”唐菀伸手握住夏子衿的手,坐到一旁。
夏子衿是尚书之女,比唐菀大了几岁,刚过及笄之年。
她眉目清秀,落落大方,尤擅诗词歌赋,是京都有名的才女。
传闻九王李奕曾与她订有姻亲。
“子衿姐,看见菀儿就不管宁儿了吗?”洛宁拉着子衿的手撒娇卖萌。
“哪有?宁儿近来可安好啊?”
“甚好。想来今日子衿姐一定很高兴。”
“何出此言?”
“九王爷回来了,子衿姐不高兴吗?”
看着子衿脸上露出的圈圈红晕,眉眼中流露出的喜悦和女子的娇羞都毫不遮掩地表达着她对九王的情意。
又闲聊许久,看着时间近了,唐菀才找到唐玥,准备觐见。
初次走进凤鸾殿,唐菀被那琉璃金盏给震惊,金丝织成的垂帘,白玉装点的灯盏,还有各类瓷器,何等奢靡,比起在城外看见的贫民窟,何止天壤之别,简直令人咂舌。
她常听唐祁说,这天下,向来是没有什么公平的,若真的去求什么平等自由,是活不久的。
“皇后娘娘,千秋万安。”众人齐齐问安跪拜,当唐菀手触及地上苏锦织的地毯,一时竟有些局促。
她不是没有见过奢华的宫殿,不是没有见过金银玉器,只是,在这金碧辉煌的凤鸾殿里,她心里竟生出几丝莫名的畏惧。
“何人是唐家嫡女,出来回话。”坐于凤仪上的人,说话自然高高在上,语气中不带任何情绪。
唐菀小心翼翼起身,埋头小步到殿前,低声回答:“小女唐菀,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千秋万福。”
“把头抬起来。”
凤仪上的人,年龄不过三十左右,一身华袍,一头凌云发髻,金丝凤冠,冠上饰以凤鸾,真珠玉翠,金步摇,碧玉簪,红翡翠滴珠耳坠,雍容华贵,不失国母风范。
“这双眼睛倒真像。”说着,便抬手示意一旁的侍女扶唐菀起身,“这是我的贴身侍女菊韵,你初次到宫里,就让她为你引路吧。”
唐菀惊愕,让贴身侍女为她引路,这是抬举还是另有目的?
只是这种情况她是无力拒绝的,只能跪谢。
“谢娘娘关怀。”
“好了,该去拜见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了。”
唐菀撑着菊韵起身,跟着队伍去嘉熙殿。
菊韵抬手扶她前行,察觉她发抖,安慰道:“姑娘不必担心,皇后娘娘是看重姑娘。”
唐菀只浅笑,竭力抑制心中的慌乱。
细想刚才皇后所说的话,说她的眼睛像谁呢?
进嘉熙殿,一股淡淡的檀香让她顿时放松心绪。
陪伴龙汐多年,这股檀香是最让唐菀熟悉的,清淡的香气环绕在鼻尖,不甜不腻,令人心旷神怡。
“太皇太后,皇太后,万福金安。”
太皇太后浅笑着点头,命所有女眷起身。
皇太后的侍女宣读祝词,众人同贺太皇太后,皇太后中秋喜乐长吉。
礼成,太皇太后便让女眷们纷纷退下。侍女带女眷前往广琅阁用膳。
刚出嘉熙殿,便有老嬷嬷追了出来,拦住唐菀和菊韵,道:“唐姑娘,太皇太后要见你。”
唐菀明白,据传闻,太皇太后最疼爱龙汐这个唯一的侄女,想来留下她,多半也是询问些关于龙汐的事。
“可是,皇后娘娘……”菊韵还要说什么,却被老嬷嬷出言打断。
“若皇后娘娘要人,便到嘉熙殿来向太皇太后讨人。”话落,老嬷嬷便扶着唐菀往回走。
菊韵只好丧气离开。
“太皇太后,唐姑娘来了。”
“你们都下去吧。”里面的人挥了挥手,遣散四下的侍女,示意她进里屋。
唐菀向她施礼后,便被拉着坐到了她身旁。
她着玄色金丝锦袍,莲花纹饰,素雅而不失尊贵,面容慈祥仁爱,一头白发梳着百合髻,一支宝蓝点翠珠钗,丝丝缕缕井然有序。
这样的气质,唐菀莫名觉得有些熟悉。
好像在哪里见过?
“你娘有和你谈起过哀家吗?”
听着她略带伤感的语气,唐菀垂下眼眸,摇了摇头。
“回太皇太后,阿娘在我七岁时就离府了,许多事我已经忘了。”
其实,母亲从未向她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