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2章 大明宝钞(1 / 1)任弘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贬值?”

弘治皇帝愣了愣,有关京城地区银子贬值的事情,他还真不清楚,毕竟他又不亲自花钱。

于是,他转头看向了萧敬。

萧敬表现得一脸苦色,因为这个问题,他也不清楚啊!

萧敬基本上也不可能亲自花钱,下面的人,也没有向他汇报过有关银子没有以前值钱的事情,所以,他对银子贬值一事,一无所知。

萧敬因为失职,表现地诚惶诚恐,都落入了众人了眼中,众人都明白,萧敬这个情报头子,恐怕也不知道银子贬值的事情。

“于乔,你有什么话,直说吧!”

弘治皇帝见谢迁欲言又止的模样,当即喊到了谢迁的名字。

被弘治皇帝点名,谢迁也是一脸苦色,他倒不是像萧敬那样不知道情况,只是,他的和事佬性格,不喜欢得罪人。

英国公张懋显然是十分反对“一条鞭法”的,所以谢迁心里很清楚,如果他站出来说银子确实在贬值,必然是要得罪张懋的。

不过,皇帝点名,他也不得不说呀!

“陛下,京城的银子,可能确实贬值了,因为最近臣使用银子买东西,很多东西都涨价了,据那些商人说,市面上的银子变多,银子没有以前值钱了。”

谢迁硬着头皮回答。

“真的贬值了啊!”

弘治皇帝有些不敢相信。

李兆同赶忙站出来解释道:

“陛下,自大明皇家交易所成立以来,很多地主老财把地底下的钱挖出来投资股市了,然后,那些商行,为了使自家的股价不下跌,他们就需要扩建商行的规模,扩建商行的规模,就需要花钱,钱花出去了,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变多,银子自然就会贬值。”

“为什么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变多,银子就会贬值?”

对于经济学,弘治皇帝自然是不懂的,其实在场的大佬,最多也就是懂点皮毛。

所以,所有人都看向了李兆同。

李兆同解释道:

“陛下,这个道理很好解释。大概内容就是:市面上的流通的银子变多了,这就意味着花钱的人变多了,花钱的人变多了,但是货物却没有突然变多,因而,货物就涨价了,银子自然就贬值了。

这个道理,其实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的发行,很不遵循市场规律,各种滥发,使得宝钞泛滥成灾,严重贬值,最终,酿成了如今的局面,人人都不愿意接收宝钞,甚至嫌恶之。”

“贤侄,依你这么说,只要朕下令控制宝钞的数量,使得宝钞的数量与货物量齐平,宝钞就能起死回生?”

大明宝钞,是朱元璋拍拍脑袋搞出来的“神物”,但是这个“神物”,最终却沦为了人人嫌恶的“废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弘治皇帝作为朱元璋的子孙,如果他有本事让大明宝钞起死回生,那么他百年之后,仅这个一个功绩,就能够坦然面对太祖高皇帝了。

所以,弘治皇帝是很希望大明宝钞起死回生的。

“不可能了。”

李兆同很快掐灭了弘治皇帝的幻想,他当即解释道:

“陛下,大明宝钞已经失信于民,百姓已经不认可大明宝钞了,这大明宝钞,在百姓眼中,就是废纸一张,就算您再努力,百姓应该也不愿意接受了。

另外,您如果收回一部分大明宝钞,那怎么收回?朝廷出钱、或者您的内帑出现,向百姓兑换?这都不现实。

至于让百姓把多余的大明宝钞交上来销毁,那更不现实,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公平问题,谁该交,谁不该交,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陛下,很遗憾,大明宝钞已经没救了,除非”

“除非什么?”

弘治皇帝还是心存幻想的,所以他立即抢话问道,他寄希望于李兆同这个“圣人子弟”,希望李兆同这个神奇的人,能化腐朽为神奇,使大明宝钞起死回生。

“陛下,我的回答,可能会让您很遗憾。”

李兆同看出了弘治皇帝还心存幻想,所以,他先给弘治皇帝打了一针预防针,然后才说道:

“陛下,除非,您发行一种新的大明宝钞,当然,不能再叫大明宝钞了,因为大明宝钞已经彻底失信于民了,您该取一个其他的名字,然后,用这种新的纸币,来取代大明宝钞,甚至取代铜钱、银子,以此来缓解我大明缺铜、缺银、缺金的困境。”

“新的大明宝钞?”

弘治皇帝等人,都愣住了。他们都心存疑虑:

“这样,真的可行吗?”

很快,李兆同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对,新的大明宝钞!”

“具体怎么发行?”

弘治皇帝心里很清楚,重新发行一种新的大明宝钞,肯定没这么简单的,如果随意发行,这种新的大明宝钞,最终的结局,肯定是跟大明宝钞没什么两样,成为废纸一张。

发行纸币,李兆同是很慎重,因为大明宝钞真的把大明的百姓,包括勋贵阶层在内,都给伤透了,所以,要发行纸币,困难重重!

因而,他在搞出大明皇家股市交易所之后,却没有很拉着朱厚照、弘治皇帝搞银行。

因为他对这件事情,是一直心存顾忌的。

所以,李兆同显得很小心,他仔细想了想,才回答道:

“陛下,我大明的百姓,因为大明宝钞的原因,使得他们对纸币,天然就存在排斥,所以,立即发行纸币,是肯定不行。

小侄的建议是,陛下您牵头,联合一些家族,拿出银子来,组建一家钱庄,这个钱庄小侄更愿意将其称之为银行,发行类似银票的纸币。

银行有多少钱,就只能发行多少,这是作为抵押物,取信于民用的,相当于,这家钱庄发行的纸币,就是银票,是跟那些钱庄一样有保障的,这样,百姓或许才有可能消除疑虑,渐渐选择使用纸币。”

李兆同没有提到信用货币,他不敢提,也不能提,因为发行信用货币,涉及到的面实在太广了,他自己也解释不清,就算他氪命向系统请教,然后再讲解给弘治皇帝等人听,也没用。

因为这些人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这些知识,大明也找不出几个,甚至可以说没用精通经济学、金融学的人才,包括李兆同本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