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6 非朝夕可成(1 / 1)大胃火锅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法课,其实就是练字课。

任课老师是老班申鞍,只是后者虽然教语文,按照常理而言应当是写得一手好字,事实上也确实不错,但怎么看都跟“书法”扯不上关系。

也罢,一周一节的书法,全年段无一例外,皆是由语文老师兼任,教授方式也大同小异。

初入高一的书法课上,申鞍先讲“永”字八法的来历。

据说书法家王羲之曾经用几年的时间,专门写一个“永”字。他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

于是那一节课,六班的同学都在练“永”。

当然,关于书法的一些基础知识,申鞍也是几笔草草带过,大多数时间还是把乐和一中统一印刷出来的字帖发下去,让他们各自临摹练习。

这堂书法课也是一样,简单说了几句,申鞍就坐在讲台桌旁,开始批改作业。

张翰林翻开自己的练字本,半透明的纸页上,一行行工整的字迹呈现在眼前。

然而和平时的作业本跟书上的字一对比,立马就显出了差距。

“我这字……勉强算是有特点吧。”

他看着作业本上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迹,不由暗自吐槽。

别人那书法叫龙飞凤舞,他的字呢,叫蚯蚓钻地、小鸟啄米。

至于练字本上的字迹,都是张翰林描摹字帖写出来的,只要认真些,看起来甚至有模有样的。

“临摹而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真实的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前世毕业多年,他的字还是老样子,甚至因为长时间不曾握笔,极为生疏,提笔忘字都是常态,更何况是本就十分潦草的字迹。

其实练字最重要的是坚持和用心。

工作时认识不少写得一手好字的同事,向他们取经时,得到最多的回答无外乎“多练练”。

每天练上一两页,切忌贪多贪快,视自己实际情况而定。

张翰林记得自己上书法课时,如果老师盯得紧,才会认真地临摹,大部分时间都在走神和随意涂抹中度过。

恐怕也正因如此,他从未真正领会临摹字帖的意图。

将字帖拿了出来,张翰林见篇末“选自颜真卿多宝塔碑”几个大字,便知这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公所著,其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是很多书法入门者首选的临摹对象。

张翰林将这张节选的字帖铺开,放在练字本新的一页下,虽然因纸页的阻隔而显得稍稍模糊,但并不妨碍摹仿。

这时候大家上书法课也没有特别准备毛笔、钢笔一类的用具,更多人练字惯用的,还是平时写作业、记笔记的黑色水笔。

“清澄泛滟,中有方舟。”

简单的一句话,却有一个“滟”字笔画较多,不同于现在统一使用的简体字,在这幅字帖中写作繁体字“灩”,难度无疑陡增。

在临摹的过程中,张翰林特意控制了速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囫囵吞枣般地将一页迅速临完,而是细细观察字帖中的一笔一画。

如果练字只是为了写而写,随随便便应付过去,那不过是虚耗光阴。与其如此,倒不如沉下心来,不刻意追求速度的情况下,反倒能够用心琢磨笔画的方方面面。

每一个字分开来看,其实都是由“横竖撇捺点”组成的,当你能够学会每一种笔画该如何写,自然就能够写好字了。

当然,张翰林眼下还是老老实实临摹字帖才对。

二十多分钟很快过去,当他抬起头看时钟,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半。

“还有十五分钟就下课了。”

张翰林暗忖道,以他刚刚临完一页的速度来估计,恐怕无法在下课前再添一页。

也好,趁着剩下的时间,在空白本子上,对照着字帖练练也好。

……

“噔、噔、噔、噔……”

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第三节书法课结束。

申鞍把没改完的作业放在先前那一堆上,站了起来,环视班级片刻,道:

“都安静一下,我说件事。”

原本略有些喧闹的班级平静下来,申鞍点点头,续道:

“咱们这次端午因为高考,放了四天假。所以明天周六要补课,补的是周四的课程,然后周日是正常放假。”

“啊,又要补课。”

“我就知道学校肯定要补课,无语。”

“老师老师,那明天晚上的晚自习照常吗?”

听说要补课,班里立马又哄闹起来,申鞍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回复道:“明晚的自习不用来,跟平常放假一样,但是要记得,周日的晚自习都要到,到时候我会来点名。”

“好了,下课。”

抱着一堆作业走出了教室,申鞍只留下一个背影。

“又要补课,好累啊……”

趴在桌子上的郑抱星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幻想中周末的美好时光仿佛“砰”的一声,碎裂得干干净净。

“往好处想,多上一天课,周末作业少一点。”

张翰林拍了拍他这个同桌的后背,劝他乐观点。

其实端午假期由于高考的因素延长到四天,已经很赚了,就算补一天课也没什么大不了。

更何况大家在昨天下午才返校,如果今天又放假,来回折腾也有些麻烦。

“不过虽然要补课,但明天下午放学后还是可以回家。”

张翰林忽然有些激动。

重返高一,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看看父母,长辈们婚嫁较早,这时候的他们应该还没到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鬓边白发未生,脸上皱纹尚浅。

他还想看看那个从小住到大的地方,现在是什么模样。

邻居家还会传来一阵千层糕的浓郁香味吗?不远处的小学钟声还能听到吗?阳台下的葡萄藤还在吗?

“明天一定要回去。”

张翰林心中忽然生出了许多想念。

其实坐公交的话,家里跟乐和一中的车程也就40分钟左右,这周趁放假回去也无不可。

只是刚从家返校,这么短的时间又回去,难免会让本就忙碌的爸妈胡思乱想,以为我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或者钱不够花了……

“明天回家前给老妈发个短信好了。”

张翰林有了对策,心情也放松许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