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和看房眼眸之中透露着一抹不可思议。
李欢看着二人神情恍惚。
对着二人勾了勾手指头。
老李和老房纷纷靠近李欢,竖起耳朵听李欢要说什么。
李欢压低声音神秘的说道:“北方游牧民族向来都是以放牧为生。”
“你们想想,到时候若是北方下起了大雪,这东西突厥的粮食就会短缺。”
“到时候,他们的情况可就比我们大唐危难许多,而这正好就是我大唐的绝好机会。”
“据我所知,北方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东突厥有突利大将掌管,而西突厥是有姬利大将!”
“到时候突厥粮食短缺,突利大将和姬利大将肯定不和,其中有一位定会向我大唐求援,到时候便是北方大变,我大唐崛起的时机。”
李世民和房玄龄听的傻眼了。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县令,足不出户,竟然知道一个月以后得事情。
能从一个月的大雨得知这么多。
这莫不成就是传说中的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
这种人才可是不可多得啊!
李二此时此刻,对李欢十分的钦佩。
自己身边也有很多的能人异士,在朝堂之,李二也是征求过大臣的意见。
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像眼前这位年轻人般,将问题看的如此的透彻。
李二给旁边的房玄龄使了一个眼色。
房玄龄又接着问道:“李兄,尽管北方大雪,突厥断粮,那我大唐也好不到哪里去啊。”
“这一个月的大雨,已经使得南方水灾和北方的收成都受到影响,若如此,我大唐和突厥也是七斤八两不相下!”
李欢直起身子,笑着摆了摆手。
“小小的游牧民族怎么能与我们大唐相比。”
“我们大唐的疆土现在多大?”
房玄龄眨了眨眼睛说道:“北到突厥,东到东海,南到南越,西到冰山,都是我大唐的疆土。”
李欢砸了砸舌又问道。
“那东西突厥加起来多大?”
房玄龄沉思起来,看了一下李二,不好回答。
李二在秦王时期,常年带兵在北方打仗,对北方地形也是非常的了解。
“东西突厥虽然以草原为生,不过疆土也是很大的,算起来有我大唐的三分之一大。”
李欢喝了一口桂花酿,眯着眼睛。
“这不就对了,你们两位想想,这东西突厥只有我大唐的三分之一大。”
“而又是游牧民族,一旦出了大雪,其粮食的需求量是我大唐的十倍百倍。”
“况且我大唐本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一个月影响了收成,可是那些富商的手里还存有大量的余粮。”
“到时候征集富商手中的余粮,便可保百姓不受饥饿!”
房玄龄和李二连连点头。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说的很有道理。
不过作为位者,李二和房玄龄也想到了富商手中有粮,可是如何将富商手中的余粮流通到市场面,也是一个难题。
总不能明着抢吧!
这些富商现在可是拿捏着大唐很大的经济市场。
再说当初李二南征北战的时候,这些富商也是出了不少的力,所以目前还不能动这富商,免得毁了大唐的根基。
房玄龄又探这脑袋问道。
“李兄,你说的都对,可是有一事你没有考虑进去,这富商手中的粮,怎么会愿意流通到百姓的手中!”
“到时候怕不是要哄抬高价,卖出一个好的价钱。”
“那时候,大唐百姓岂不是到了卖儿卖女处于水深火热的地步。”
房玄龄很聪明,这次没有直接问李欢,而是将问题摆出来,等着李欢回答。
李欢看了李房二人,小小的一个商人,却关心着家国大事。
笑着说道:“老李老房,这你就不用操心了,当今圣,身边的能人贤才那么多,肯定会想一个法子将富商手中的余粮弄出来。”
“这些家国大事,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谈论的,来来来,喝酒吃肉,这凉了就不好吃了。”
李欢说着冲着外面的老刘喊道:“老刘,夹几个木炭过来,这火快要灭了!”
老刘往火锅下面放了几个木炭。
很快,火锅立马又滚烫起来。
让旁边的房玄龄直流口水。
而李欢刚才的一句话,也啪啪的打房玄龄的脸面,有些不好意思在李世民跟前坐着了。
话说自己也算是李二身边的能人贤才,却想不到一个将富商手中余粮拿出来的法子。
旁边的李二也好不到哪里去。
脸面也有些挂不住。
没想到泱泱大国,能人贤才这么多,却不低一个泾阳县的小县令。
而李欢这么说,就有法子解决富商手中余粮的问题。
不行,今天一定要把这件事情问清楚了,不然就像是一根刺一样,卡在喉咙里面不不下,怪难受的。
这回,李二抹下面子,亲自出马。
提起桌子面酒壶,给李欢倒了一杯酒。
恭敬的问道:“李兄,那要是你,你会用什么办法将富商手中的余粮给明明白白的弄出来?”
李欢看了李二一眼。
李世民觉得问的有些唐突,说的有点过。
嘿嘿一笑说道:“李兄,实不相瞒,我们兄弟二人手中也有一些余粮,就是想问问。”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旁边的房玄龄看到李二如此恭敬的样子。
又是倒酒又是解释。
哪里还像一点位者的样子。
看来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不简单啊!
说不定日后能成为一番大事,前途无可限量!
毕竟能得到李世民如此赏识的人并不多!
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恐怕是第一个!
李欢看了二人一眼。
房玄龄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希望李兄能够畅所欲言,日后我兄弟二人定会报答李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