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1 / 1)刀把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冷子兴一看宝玉和贾琏,虽以为两人是施恩图报,却不敢怠慢,连忙快步抢出门外见礼:“冷子兴见过琏二爷,见过宝二爷,两位爷万安!”

又转向周瑞:“请岳父大人安。”

周瑞挥挥手道:“罢了。今日出府公干,这才有机会请两位爷到你店里指点指点。爷肯赏光来,这是天大的面子,快请进店里去,让人上最好的茶。”

冷子兴忙笑道:“二位爷肯屈驾光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快里边请。”

一边又吩咐店伙计:“把那大红袍岩茶拿出来,烧滚开的水伺候着。”

宝玉前世玩赌石时,与一帮石友没少去茶楼品茶把妹,倒也积累了不少冲茶泡茶的知识;这一世的宝玉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小耳濡目染,也是这方面的行家。

这时听冷子兴只让人拿滚水伺候着,而不是直接去冲泡,知道这冷子兴也是懂茶的人,看来也没少做附庸风雅的事。

冷子兴请众人进店,又要让到内室去奉茶。

宝玉又不是来品茶的,况且这小店想来也不会有真正的大红袍,便直截了当的拒绝了:

“茶就免了。来你这里,一来是要到贵店参观参观你收藏的宝贝,涨些见识;二来是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还望冷掌柜能不吝赐教。”

宝玉来这里是想了解有关玻璃的事情的。玻璃品在这时代虽不是古董,却是堪比玉石的存在,这冷子兴是从事古董玉石生意的,想必对玻璃行业会比较熟悉。

冷子兴闻言忙道:“宝二爷您是谦谦君子,说话客气。我和我岳丈,我们全家还不都是荣府的人,更不要说两位爷刚搭救冷某于冤狱,我们感恩还来不及呢。

这小店就跟您自家的一样,您尽管看,有什么中意的,我让人包了送府上去;爷有啥想问的也尽管问,小的保证知无不言。”

宝玉在店里四下打量了一下,只见店中陈列着一些字画、瓷器、木雕、玉器等。一看这些玉器,赌过玉的宝玉就知道这些东西多半都不会太值钱。

想来也是,真正的宝贝也不会堂而皇之的摆在明面上,那样只会招贼。有了好东西,他们自有行中的渠道和人脉,不愁卖不出去。

······

不过这些宝玉都不在意,引起宝玉注意的是架子上摆放的一些玻璃饰品,像玻璃水丞、花瓶、杯、碗、盒、念珠、风铃、佩玉等,竟然还有不少。

听凤姐说这东西如何贵重,冷子兴如何会有这么多?他从哪里搞到的?

宝玉拿起一件玻璃花瓶:“冷掌柜,你这些玻璃品······”

冷子兴忙来到宝玉身边,面露难色:“宝二爷,这个就算了吧?这不合您的身份。”

宝玉拿着花瓶反复看了看:“嗯?怎么,这玩意儿这么尊贵?难不成你要拿它上贡给皇上?那爷的身份是低了些。”

旁边周瑞已经怒喝出声:“混账东西,不识好歹的玩意儿!你一个破瓶子,二爷看上了是你的福分,还推三阻四的作甚。平素里看你做事还挺有章法,如何这时却犯了糊涂。就你那东西,还上贡?做你娘的千秋大梦去吧!”

一边又过来向宝玉赔罪:“二爷,他不会说话,您大人大量,别放在心上。我看您喜欢这玻璃器物儿,这好办,一会儿让人把这些全都打包给您送去,您慢慢把玩。”

周瑞可是知道,这宝二爷是贾母的心头肉,荣国府中的混世魔王,平时只对那些漂亮小姑娘有好脸色的。

自己在荣国府打拼了这么多年,如今时来运转,被这位二爷看中,委以重任,正想好好表现一番,哪知这女婿平日里看着精明,关键时候却被这点财货迷了心窍,如何不急?

这时候什么也顾不得了,挺身而出,一力大包大揽,千万不能因此恶了这位主子。

那冷子兴在旁几次要说话,无奈插不上嘴,待他丈人说完,这才开口道:“给二爷赔罪,是我没有把话说清楚。我的意思是说这些玻璃器物儿太低档了,配不上二爷的身份。”

冷子兴边说边拿起手边的一件蓝色的玻璃水丞,指点着道:

“这件水丞是这里边最好的一件东西。您看,这做工粗糙,色泽不均匀,玻璃中气泡很多,而且,透明度太差了。这样的东西,都是卖给那些家里有点钱,想要附庸风雅的富家子、俗人的。

像二爷您这样的贵人,怎能用这样的东西呢,内务府玻璃作出产的东西才配得上您哪。

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件小玩意儿,据说是西洋人的东西,后来流落到当铺,我从当铺里收来的。您若喜欢,就拿去赏玩。您等一下。”

一边说着,一边去了内室,不一会儿,取了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小盒子出来。

盒子外面刻着几行字,打开看时,里面却是一面巴掌大小、清澈透明的小玻璃,周围用上好的红木镶嵌。

贾琏一见,微微皱眉道:“这却也不见稀奇,咱们府里窗户眼儿用的不都是这个?不过,放在别处却也算是一件稀罕物儿了。”

宝玉知道贾琏说的不错,,即便是西洋产的,荣府里也不缺这东西。

不过他相信冷子兴作为行内人,不会拿一个简单的玻璃片儿糊弄他,当下伸手把小玻璃拿起来。

手往上一抬,宝玉已是心下了然,放大镜啊这是。

宝玉顺手又拿起盒子,反过来去看上面刻的字,却是一首五言诗,诗曰:

玻璃制为镜,视远已堪奇。

何来僾逮器,其名曰显微。

能照小为大,物莫遁毫厘。

远已莫可隐,细有鲜或遗。

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对宝玉而言,这当然没什么稀奇的,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新奇玩意儿。是的,新奇玩意儿而已。1

眼前这诗中所说的显微镜,显然只是一个放大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但放大镜已经有了,显微镜离的还会远吗?

要知道,显微镜在生物学,特别是微生物学以至于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人类认识到了另一个微观世界,对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些,都发生在友邦。在这里,却只是作为让人大开眼界的奇技淫巧,甚至还被“我思水清喻,置而弗用之”。

身怀宝器而不自知的,其实又何止这一件事呢。

“嗐,想这些干嘛,我又不懂。还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吧。”

宝玉微微一笑,不做多想,放下手中的檀木盒子,把玩着放大镜道:“这倒是一件好东西。多谢你了。”

又拿起旁边的玻璃水丞,道:“听冷掌柜刚才的意思,这并不是宫中玻璃作的东西,那请问,这是哪里产的?肯定不是西洋人的作品吧。”

冷子兴忙回道:“不是,西洋人不做这种东西,他们做的都是玻璃板儿。这是山左省的颜神县出产的。因为那边都是民窑,而且高级匠师都被征调到宫里去了,再说也花不起那个钱,费不上那些工,所以出的东西品相、材质都不好,只是在富商和中下层官员中才有人买。”

宝玉眼睛一亮:“你是说除了宫中玻璃厂,这颜神县也能生产玻璃?”

冷子兴笑了笑:“二爷有所不知,这颜神县在前朝就是官营的琉璃作坊,也生产玻璃,只是因为生产的玻璃总不如琉璃漂亮,所以产的不多。

直到西洋人清净透亮的玻璃过来,才知道玻璃原来可以做成这样,做玻璃的才多了起来,只是不知为什么,一直不如西洋人做得好。

后来太上皇筹建玻璃作,除了请的两个洋人做大师傅,别的全都是从颜神县抽调的做玻璃的高手。连做玻璃的原料也多是从颜神县调运过来。加上宫中有财力,可以精益求精,所以宫中出的都是好东西。

颜神县那边反而越来越差了,现在更有很多效益不好的工场只产料器。

料器就是玻璃棒或者玻璃瓦片,他们大批量的产出料器,卖给京中的料器加工商,加工商们雇人将料器重新融化,仿照宫中玻璃作的器形,制成各种器物,在京售卖。

虽然没有宫中的精美,但因为外形仿制的像,价格又低廉,倒也有不少人买。我这里这些就有不少是这种二次加工成的东西。”

宝玉又问:“既然有西洋人参与,那宫中为什么做不出西洋人一样的平板玻璃?莫非是洋人藏了私?”

“这就不知道了。据说前后来了好几批洋人,现在还有两个在宫中做供奉呢,但就是做不出来。

也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出来的平板玻璃一来不透亮,二来又薄又脆,只能做小块的,一大了就不行。

后来干脆就不做平板玻璃了,主要做各种工艺品。皇上每逢年节常拿来赏赐皇室人员和王公大臣。”

“宫中玻璃作的两个洋人你认识吗?”

“小人哪里有那能耐······”

“那颜神县那边你可有认识的人?”

“啊,这个······”冷子兴看了看宝玉的脸:“那边我倒是认识几个人,他们有人专门负责来京贩卖料器和成品器物,打过不少交道。”

“你去过吗?”

“去过一次,前几年回乡时顺路拜访的,其地多山,难行得很。”

“哦,京中这些加工商又怎么懂得如何制作?“

“还是颜神县啊,那边日子难过,只要稍微多出一些银子,大把的人愿意来谋生活。”

“这样啊。那他们烧窑制玻璃,官府那边不管吗?需要什么手续?”

“这个倒没人管,这又不像盐铁那样是官府专营的,这就跟烧瓷的一样,要开工场的话,在官府报备一下,拿了执照就成。二爷,您这是?”

宝玉笑了笑,不理他的话,转而关心起了冷子兴的媳妇的事情:“我问你,你家里也在府上呢吧,现在干什么活呢?”

冷子兴猛然听到宝玉转了话题,竟关心起了家里人,愣了愣神,心说:“这位爷,这是什么意思?”

······

这冷子兴的媳妇闺名叫做周秀,冷子兴私下里都是称呼秀儿的,是个颇有姿色的女子,今年已经二十岁,育有一儿一女。

这时正在家里喂小儿子吃饭呢,冷不防就猛然打了两个喷嚏,孩子受惊,狠咬了一口,疼的脸都抽抽了。

周秀放下孩子,一边揉着一边低语:“疼死了!这没良心的,这时候还惦念着奴家!哼,想得倒美,没收藏、没推荐、没打赏,还不给评论的人,想都别想!”

······

各位读者老爷,赏口饭吧!咱和她不一样,只要有推荐,有收藏,有评论,怎么样都行,额,额。????Ж????????????

······

1关于《咏显微镜一诗:

在这里说一下前文中提到的《咏显微镜一诗,这首诗是乾*隆所做,这放大镜也是真实存在的,这诗就刻在装放大镜的盒子上,作者菌只是借用而已。

不过这不代表书中的就是那一件,也不代表书中的时代是我大*清,更不代表书中的皇帝是所谓的十全那啥。

此前在楔子中已经交代了,这是一个演化而出的红楼世界,而不是现实历史的平行世界。

本书是架空在《红楼梦的基础之上的,而《红楼梦本身就是架空历史类要不怎么说曹公伟大呢,人那时候就写架空了。

作者菌在写作时既要尊重原著,还要自己有所发挥,问题是,曹公书中自相矛盾的地方有很多。

比如好多人的年龄前后不一致,有些地方就只能模糊处理;

有的则是借鉴好几个朝代,比如官场的官职、比如服饰、比如生活、语言等方面的一些细节,毕竟原著就是如此。

所以各位大大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别拿现实中的历史朝代挑毛病,对不上号嘛。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红楼原著对时代背景交代的太模糊,所以本书还要架构一个具体的时代背景。

作者菌把时间选定在西历1720年,这时西方工业革命还没开始,但最原始的蒸汽机已经出现了现实历史中,1712年英国人汤姆斯·钮可门就已经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瓦特于1769年改良成功,单动式蒸汽机出现。

书中的朝代和各个国家都是架空的,但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又有迹可循,不必专门花笔墨去介绍背景。如此,作者菌写作时相对容易了一些,读者大大们看书时也能更好的理解和代入。

接着前面说,乾*隆所吟咏的其实是一件放大镜,而不是显微镜。

其实这时真正的显微镜已经传入中国,显微镜的名称也已固定下来。

清初李渔在其小说《十二楼·夏宜楼中写道:

“大似金钱,下有三足,以极微、极细之物,置于三足之中,从上视之,即变为极宏、极巨。

虮虱之属,几类犬羊;蚊虻之属,有同鹳鹤;并虮虱身上之毛,蚊虻翼边之彩,都觉得根根可数,历历可观,所以叫作显微,以其能显至微之物而使之光明较著也”。

清初的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162年—1662年在其著作《镜史中也对显微镜有所描述:

“镜用俯视,以极微细之物,置三足之中。视醯鸡头尾了然,视疥虫毛足毕现,蚊蟁宛如燕雀,蚁虱几类兔猿。

博物者不特知所未知,信乎见所未见。”

由此可见,真正的显微镜这时候已经传到中国,可惜十全老人竟没见到,以为此普通放大镜就是显微镜,还堂而皇之的赋打油诗吟咏之,说什么“我思水清喻,弃而弗用之”,徒惹人笑。

本来主流社会、士大夫之流就将其视为奇技淫巧,只当作把玩之物,而像孙云球这样的人在当时又不被主流社会所重视,这位大皇帝此诗一出,直接就断绝了显微镜在天朝用于科学研究的前途。

如果说望远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那么显微镜的出现则将人类带入了细胞时代、微观时代。

然而,与中国近代科学的大命运相似,显微镜的传入并没有使中国凭借西学东渐之风完成近代科学革命,它在中国近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真正使命直到民国时代才得以完成,晚了一二百年。

在其他方面,天文、历法、数学、医学、西洋军器、钟表等种种当时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得益于当时西洋传教士的影响,也纷纷传入了中国,但当时朝廷的态度却是耐人寻味的。

康*熙说的是,“天文历算,为王朝定鼎制历之所需;西洋铳炮军器,为护卫百年之国祚之所需;钟表器物,则为圣躬赏玩之所需。”而除此之外的思想和学术,“禁之可也,免得多事”。

甚至直接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明文刊载:“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异端之尤,禁传之”,这是大*清自康*熙以来,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怎么可能将西方科学技术传递到民间,发扬光大,从而发展本国的现代科学事业。

好容易建个玻璃作坊,还是生产各种奇珍异玩,漂亮的瓶瓶罐罐、鼻烟壶等层出不穷,如此竟还被有些人吹爆,说什么此时的玻璃生产如何鼎盛,技艺如何发达,呵。

当康*熙将西方科学技术作为自己的专有之物沾沾自喜时,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统治者,却先后建立了推广科学技术教育和研发的科学院:

1666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成立了皇家科学院;1727年,俄国彼得大帝设立了彼得堡科学院;1739年,瑞典设立了皇家科学院……

因此,当随后欧洲各国掀起工业革命的浪潮时,中国却在康*乾盛世的泡沫里逐渐衰退。

此后百余年奇耻大辱,其实早在此时就已经埋下了根苗。

悲也!恨也!岂不欲改之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