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初次相遇(1 / 1)长庚扑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小姐,就快到了,小的已通知了寺里。”护卫统领王三石上前回禀道,黝黑的方脸有些木讷。

苏溶月轻轻颔首,王三石抱拳不再言语。

一刻钟后,普陀寺三个鎏金大字落入眼帘。

她上过香,便由知客师父引着去供来往香客挂单的寮房休息,小僧端来了清凉解暑的绿豆汤,主仆双掌合十躬身道谢。

碧灵替她打团扇,“小姐,再没有比普陀寺更好吃的素斋了,奴婢今儿又有口福了。”

“对对对,尤其那道熘茭白,奴婢可想好久了。”祈雨已经两眼放光了...

苏溶月戳着两个丫头的脑门,恶狠狠的双手叉腰,“吃吃吃,就知道吃,早晚把你们卖到矿场挖煤去!”

俩丫头相视一笑,“阿弥陀佛!”

主仆调笑几句便恭敬的跪在蒲团上诵经,为即将征战的将士们祈福。

直到午后太阳不那么毒了,三人随意转着。

普陀寺是座香火鼎盛的大寺,奇草仙藤随处可见。

途径一片湖泊两旁的菩提古树挺拔苍翠,不曾有半点枯枝。

好像树木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是会受到庇护的。

最著名的就是灯楼,九层高呈八角形,飞檐各挂有铜铃,微风拂过叮叮咚咚的十分悦耳。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她们将将看到灯塔第三层时,雷声滚动骤雨袭来。

主仆忙跑去前方的接引殿避雨,苏溶月打小习武自是跑的最快。

接引殿两旁栽满了长青的松柏,在雨滴的捶打下愈发挺拔。

她樱唇含笑,衣衫飘动间很快就到了。

殿内,一尊高约丈余的佛像金箔贴身庄严肃穆,左手持着莲花,右手下垂掌心向前作与愿印。

一名丰姿如玉的白衣男子临窗而立,看不清他的表情,孑然的背影散发着冷傲孤清的强势,宛如黑夜中的鹰,疾风袭来衣袂翻飞。

苏溶月忍不住抬眼去瞧,清澈明亮的瞳孔刚好同对方的对上,她一惊,连忙垂下眼去,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嫩白小巧的耳垂像熟透的海棠果,火红火红的...

卫瑾之听到声响转过头去。

少女一身黛青羽纱衣,清秀绝俗,容色照人。

细嫩的鹅蛋脸上一双水灵灵的杏眼顽皮灵动,灿若繁星。

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弯的像月牙儿一样,低下头还能看到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忽灵忽灵的,樱唇微抿。

随着她低头的动作,额前那几枚饱满圆润的珍珠也俏皮的骨碌着。

蓦地,他怔了一下,清冷的眉眼闪过一丝讶异,看到少女急忙垂下的头,他的脸也“唰”的红了!

一时间,空气有些微妙···

卫瑾之移开眼,朝她轻轻颔首,“失礼了。”

苏溶月抬头看他,再次对上那张清冷俊美的脸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竟忘了回礼。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顺着房檐往下流,形成一条条不断的线。

孑然挺拔的背影很快在雨中汇聚成圆点,消失不见。

那清朗温润的声音却一直在脑海回响···

酉时,雨悄悄的停了,一阵风吹来,青翠欲滴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偶尔会有一滴水珠滴在头上,异常的清凉舒服。

此时天色微暗,众灯长明的灯楼光芒柔和,让人心静。

主仆三人漫步在灯楼脚下感受这座古刹的宁静与清幽。

第二日雨过天晴,苏溶月做完早课,又添了香油钱才让护卫套了马,准备回去。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幅卷轴,仅一个苍劲有力的“瑾”字,再无其他。

疑惑的眨眨大眼睛,眉头都蹙了起来,突然她两颊飞上一抹红晕。

呆了片刻,还是决定让祈雨拿去烧掉。

少女怀春,尤不自知,吓到了朱妈妈。

她板着脸,把俩丫头叫出去盘问。

这些,苏溶月自然不知。

她细细回想着那天的场景。

自己突然闯入后,对方便冒雨离开···

是有急事?

抑或···避嫌?

送字究竟有何用意?

她似乎被那‘瑾’字打乱了心湖,一遍遍的胡思乱想。

最后干脆闭门不出,埋头苦练画技。

这一练,便是月余···

这天秦氏派人传话,让苏溶月去进晚膳。

傍晚,风依旧像从火炉里扇出来的,椭圆形的花坛里,兰花蔫了,杜鹃也垂下了脑袋。

娘种下的那颗桂花树也有碗口粗了,一簇簇的花瓣拼命地倾吐着浓香,好像这样能凉爽一些。

门旁立着的两个绿衣丫鬟向她行礼,还没进门就听到秦氏的笑声:“你呀,惯会哄我开心...”

其中一个绿衣丫鬟站在门外说了声:“老夫人,大小姐到了。”

屋内似乎顿了一顿,很快传来秦氏温和的声音,“快请她进来。”

跨过那座六扇紫檀木嵌白玉的山水屏风,贵妃榻的圆几上放着一盘绿黄皮的橘子。

一袭梅红纱裙的二夫人梳着牡丹髻,正坐在榻上亲自给老夫人剥橘子。

北方夏季并不是吃橘子的季节,不用想,这肯定是二夫人花大价钱从南方买的。

秦氏一身莲青色薄绸衫,头上戴着一支宝蓝点翠珠钗,菊瓣儿似的笑容在老夫人脸上绽放,每道皱纹都溢满了慈爱。

这样的笑容是母亲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母亲的一生是短暂而平淡的,生命之消逝,不会有太多的人记得,但对她和哥哥来说,却是一生的记忆,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她屈身给祖母行礼,又对刘氏颔首见礼,秦氏招呼着她过去坐下。

二夫人擦擦十指上的橘屑,笑着道:“老夫人您瞧,才月余不见咱们大小姐倒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

秦氏慈爱的拍拍她的手,“是啊,咱们月姐儿一转眼也到了该说亲的年纪。”

心里却暗暗思忖着尘哥儿···

万丰十一年,突厥可汗阿应易,派第一勇士阿乐山为主将号称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伐大周。

皇帝元时昭采纳了丞相柳淳安、忠勇侯卫朔等人的主张,坚决抵抗。

他任命忠勇侯世子卫瑾之,为护国大将军,忠勇侯卫朔为监军,骠骑将军谢云天为副将,率兵十万,一路沿着邙河西进,抵御突厥来犯。

那阿乐山为了阻挡住大周军队西下,又派出阿达尔率精兵两万到邙河涧口,在那里设置了木栅,意图阻断邙河的通行。

卫瑾之派先锋吴禹率八千骑兵,进攻邙河涧口。

吴禹派两千精兵先绕到突厥侧后方,断其后路,亲自率领着其余六千人马强渡邙河,夜袭突厥军大营。

数千将士同时策动战马,向西北方向奔袭,前方是一大片白色的皮帐,阿达尔率领的两万精兵驻扎在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