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他不愿意赎我,怎么就成了我不贞洁了?”
“妹妹说就是因为我,她都不能说个好人家了……”
“你怎么不去死啊?你为什么还不去死?你去死啊?你就不应该活着,你就不应该回来。这样的话,我不知听了多少,可我不想死,我才十八岁……”
听着她们的诉说,青璃眼中没有泪水,但她却觉得心沉甸甸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言可畏这四个字不知逼死了多少无辜的人。
她们明明是受害者,为什么成了被众人指责的对象?
亲人逃离龙潭虎穴,不是应该高兴吗?
为什么要逼死她?
待亲人死去,他们再为其痛哭流涕,有何意义?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医者,不仅要治身病,心病更要医。
“你们……是怎么想的?”
哭声,断断续续的停了。
“我们不是怕死,而是觉得就这样死也太不值了。”
“对,为了旁人的三言两语就去死,不值当。那你们对未来有何打算?若是你们的家人来寻,你们还回去吗?”
青璃思路再三,说道,“我收下你们也可以,但有几个问题你们需要想清楚。第一,我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是什么大侠,我身上没多少钱。如果你们要跟着我就需要随时做好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准备,有可能只是挨饿受冻,有可能是丢掉性命,你们自己取舍一下。”
“第二,我御下不严,平时怎么打闹都无所谓,可一旦触及我的底线,我是不会给你们改过的机会。”
“第三,就是之前说到的,你们还愿意回家吗?我不是觉得回家不好,只是我不想自己培养的人才平白无故的流失。”
“想好了再来找我。”
对于未来,青璃心中已有成算,只是还欠些火候。
待青璃用完晚膳再看小院儿时,还有六位女子待在那里。
嗯,走了两个。
素云在青璃耳边说道,“姑娘,她们几个已经是下定决心要跟随姑娘了,她们想彻底抛下过去,请您为她们赐名。”
“起名字我也不在行,你让她们起个自己喜欢的就行,不过只是个称谓而已。”
“好。”
“等等。”素云正要走的时候青璃又叫住了她,“你待会儿安排一下她们的吃住问题,然后收拾完所有人在大厅等我。”
“好。”
青璃回到房间,在手镯里东翻西找,终于在某个犄角旮旯找出一本草药图鉴。她记得这是她小时候最先看的一本书了,师傅要她一字不漏的背下来。可她虽然记得很快,但忘得也快。
如此也只有反复记忆,将其化为本能才不会忘记。
青璃将这本图鉴原封不动的拓印出十本,然后抱着这十本图鉴来到大厅。
“我不是个爱拐弯抹角的人,我有话就直说了,你们都识字不?”
好家伙,除了素云和赵以恒,其他人都不识字。
唉
又得延后了……
“我这里有十本草药图鉴,常见的草药都有,上面有图可以参照。来,素云,给她们发下去。”
到这里,青璃忽然有了一种当老师的感觉。
这感觉还挺不错的。
书本发下去之后,素云拿着自己那一本翻了翻,脸色微变。
“姑娘,这太贵重了……”
“不要叫我姑娘,要叫我师傅。从今以后素云就是你们的大师姐了,教你们识字的任务也交给她了。”
素云也是个爽利人,听青璃这样说,她当即便是一个叩拜大礼。
“素云拜见师傅,师傅交代的事情素云一定竭尽全力!”
一场拜师礼就这样风轻云淡地过了,赵以恒本来也想拜师的,但青璃却拒绝了。她依然会教赵以恒医术,但却不接受做他的师傅。
第二日一早,青璃推开房门便看见了辛苦练字的小徒弟们。小徒弟们其实年纪都不大,素云年纪最长今年也才二十五。别的都是十七八居多,也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
青璃没有打扰她们,她带着赵以恒来到往日义诊的地方,可是她义诊的旗帜却被人扯下来扔在地上。
赵以恒急忙跑过去将旗帜捡起来,将上面的尘土弹干净,可那几个鞋印却怎么也弄不掉。
“姑娘,您看……”
“八成是来找我们麻烦的。”
迎面走来几个大汉,那大汉中间还簇拥着一个男子。那男子一身华服,手上、脖子上、头上挂满了金饰,一身横肉。
男子撩了撩刘海,自以为帅气地说道,“姜青璃,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
“你是谁?”
男子脸色顿时一僵,“你别告诉我,你忘了!”
“没忘,却是没见过你。”
“你!半个多月前在老虎山,你还拿刀吓唬我们,还不给我们开锁,最后还是官兵把我们放出来的!”
“哦”青璃恍然大悟,随即一想,“不对啊,那天见的人个个瘦骨嶙峋,可你这……这半个多月的伙食不错啊!”
“小爷我在老虎山呆了十天,瘦了二十斤!小爷的娘心疼小爷,这半个多月给小爷补回来三十多斤。”
看着小胖子沾沾自喜的模样,青璃无语地摇了摇头。
“你这样身体会吃不消的。”
“怎么会?我消化得可好了,说着说着又饿了。煎饼,把那两个红糖煎饼给小爷。”
“是。”
他坐在摊位前的小凳子上,青璃由衷地为凳子担心,这是它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
赵以恒看这个胖子十分不顺眼,终于没忍住开了口。
“你就因为我家姑娘没有先放你,所以你现在来扯了我们义诊的旗帜是不是?”
胖子三下五除二将嘴里那口煎饼咽了下去,说道,“不是小爷干的,小爷也是刚刚看见你在捡旗子的。不过我大概知道是谁干的,多半就是王家那小崽子,那天我俩被关在一起的。”
“他为什么要捣乱?不管怎么说,我们姑娘也算他一个恩人,如此恩将仇报也不怕遭雷劈。”
“恩将仇报的事儿他家做得不少,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家风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