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九章 小目标大目标(1 / 1)肚肚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票回收且之后不需要布票就可以买到这方面生活物资的消息,过了几个月,就传遍了华国大地。

伴随这件事,棉纺厂和布行的生产压力也骤然增大,挺多厂子都在招人的。

红旗大队那边镇上就是如此,陈清华还因为这个就业的情况,跑了一趟镇上和城里的工厂,回来后带着十几个小伙子和大姑娘的去面试了一趟,回来的时候,除了两个因为个人问题没办法招聘,其他人一跃都成了工人。

这可是个大消息,也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同时也给陈清华带来了好处,今年年底的换届选举,她被人推选做村长了。

之所以不是大队长这样的称号,是因为他们大队要改名红旗村了。

越来越多的大队和公社都改名了,华国这几年的发展和势态都表明了未来不会再有那十年的那样霸道又强制管理了。

所以改名都成了一种风气,红旗大队也不例外,在镇上透露出要改名前进镇的时候,他们也顺便将大队的名义申请改为村落。

红旗村这个称呼,在秋收后彻底定了下来。

陈清华还给四亚这边打了电话,让谢国居等人也知道知道这件事。

现在的红旗村,经过去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彻底走出了那场干旱带来的迷雾,加上前段时间多了那么多的工人,红旗村的名头在原来的公社范围内出了名,不少小姑娘都在想嫁过来呢。

红旗村的小伙子婚姻受欢迎程度,不低于城镇小伙子。

就连姑娘家也收益,一听说是那个最快恢复生产,去年家庭均赚三百元以上的村子,镇上的有小伙子的家庭也垂涎,也不算是垂涎红旗村的收入,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个村子出来的姑娘,打秋风去补贴娘家的几率小,特别小。

不管出于什么方面,红旗村一时间成了婚恋市场的香饽饽,有的人不是红旗村,自我介绍的时候,还会跟人家这么说“我家是红旗村边上的。”

一听就叫人自动带入了红旗村的好名声。

彼时谢琳琅所在的四亚,新一轮的收获即将开始。

谢国居看着猪圈里吼吼吼叫唤的飞猪们,眼角的褶子都笑得起飞了。

这些卖了,应该能给他带了一台可以随身带的电话的收入了吧。

回家就跟巧娟炫耀呢“媳妇,你看我,今年年底肯定能赚到一个随身带的电话。”

巧娟撇撇嘴,好吧,她赚不到,赚到现在全身也就两千多点,毕竟还请了员工,材料也都是选比较好的,就算年底再爆发一批速食的咸菜酱菜啥的,最多也就多几百块的纯收益。

三千啊,根本买不了那个随便带的电话。

“要不,明年再多请一些人,跟你闺女商量商量,你也跟我一样,鼓捣一下这酱菜,弄个厂子?”

巧娟没好气的看他“就这么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还办厂子,有必要么?又不是什么大企业,你看看我这个一年到头也不轻松,就赚两千。”

远远比不上谢国居这一眼就能看到收益满满的猪圈还有那些散养的鸡鸭鹅。

谢国居是不考虑这些的,只看得到巧娟心里是也想把这一块事情做好做大,而且媳妇年纪越大越不服输,他就乐意惯着:“行了,我媳妇是谁啊,眼光好运气也好,开厂子肯定合适的,你要是不相信,跟闺女谈谈去?”

巧娟是有点犹豫的,在她的心里是觉得这点几毛钱几块钱的生意没必要去打扰闺女,让闺女烦心的。

谁知道闺女一听,双眼都放光了:“我之前就想问妈想不想弄大规模了,既然您有这个想法,我肯定是配合您的呀。”

谢琳琅找了四亚工商部门的干事,请人家到乡下亲自考察,亲自品尝那酱菜。

在表达这个厂子会做速食产品,种类绝对不会专一之后,对方给开了个后门,将这个厂子大多数的收益挂在巧娟自己的名下,也算是当地政府扶持项目了。

有了这个机会,巧娟干劲满满,跑上跑下的忙碌,才一个多礼拜,人都跑瘦了,把谢国居吓得,一天三顿饭都做肉给她吃。

沈固也没闲着,在和谢琳琅谈话过后,给巧娟的工厂设计了一款真空包装的流水线包装操作台,谢琳琅帮着规划前期产品的名称和推销手段,又在味道上提了点建议,许安安还没放假,不过听到婆婆办厂了,也在学校里设计出了一个女人包着头巾笑哈哈的捧着一款酱菜的标识,寄给了巧娟。

“哎呦,这就是宣传画了。”谢琳琅道“只要把这个女人手里的东西换一下,就是一套包装系列图了。”

巧娟乐呵呵的,现在可看不出半点之前的犹豫。

眼里都是跃跃欲试和一往直前的勇气。

十月底,有人从京城来到了四亚。

谢琳琅亲自接待的对方,这天一大早,谢琳琅就起来收拾自己打扮自己。

也不说妖里妖气的,她就是给自己穿得特别齐整,鞋子上一点脏的都不能看到,这不,皮鞋都亮得能照镜子了。

“你很少这样啊。”沈固在一旁说道。

媳妇这个样子,要不是之前跟自己提过是去见一个京城来的专家,他还真要吃味了。

琳琅平时都是穿得比较随性的,只要衣着整齐不出格,是怎么舒服怎么穿,今天倒是有种格外的一本正经和郑重。

谢琳琅说了一个人名:“就跟你见到那位一样。”

她说的是一位外国的机械大师,硬生生把整个世界的工业发展往前拉了一大步。

这人也是沈固少有的比较崇拜的人。

这么一换算,沈固就明白了。

谢琳琅一边对着镜子再检查一遍自己的形象,一边也在心里感慨,这就跟男生去问女生为什么那么喜欢口红一样,只要站在男生的立场问他为什么喜欢a锥就行了。

她有崇拜的专家,沈固也有。

下午的时候,谢琳琅在车站接到了那位元先生。

两人握手的那一刹那,谢琳琅感觉自己都要飘起来了。

“不好意思啊小谢同志,之前河省那边出了点问题,多待了半个多月,早说好九月底来的。”

老人家非常客气,也非常平易近人的解释自己晚来的原因。

“不不不,您做的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见面都有时间,只要您有空。”这会子,她化身为狗腿子了。

元先生说道“小谢同志也是在做利国利民的大事啊,最近一年年,没少听人说起你啊,你是个人才,也是个好人。”

两人边走边聊,去的地方却不是农林局或者招待所,这位根本就等不及,要去看看那些养猪场,和其他的养殖场。

谢琳琅没有藏私,一边带人参观一边详细的解释对方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到了饭点,一行人意犹未尽的去谢琳琅家吃饭。

巧娟和谢国居知道是这么位人物来,将家里所有的菜都做好了端了上来,还杀了鸡鸭下锅。

元先生非常仔细的品尝了鸡鸭肉的味道,表示跟之前那种养殖方法,味道差别并不大,反而谢琳琅的养殖方法下,这些鸡鸭的肉更加肥厚,吃下去满口的肉香和肉味。

元先生连连点头,这才是目前的百姓们需要的好东西啊,养殖速度快,出栏标准还硬生生拔高了好几个度。

元先生喜欢吃,但是很少去吃别人家的饭菜,今天主要也是想尝尝谢琳琅的方式养殖下的鸡鸭,味道上是不是有什么弱势。

现在尝也尝了,自然是没问题的。

就说道:“之前去京郊农场见过你的生态规划,很不错,我已经提议上面将这个作为教材内容以及作为标杆,从京城这一代开始逐渐推广,不知道你意下如何,要是有什么要求和意见,都可以提出来的。”

谢琳琅摇摇头:“我没什么要求,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吃上肉,说来不怕您笑话,我之前接受过本地的采访,当时说的话就是我的真心话,那些目标也是我想要去达成的。”

元先生愿闻其详。

谢琳琅跟他聊了起来,她表示吃肉自由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

第一,吃上肉,第二,吃够肉,第三,吃好肉。

“这么说说,你在本地已经达成了第一项,第二项,估计今年那些动物出栏后,也能达到了吧。”元先生说道“我觉得你的第三个目标也达成了呢,今天饭桌上的肉,那个就很好。”

现在的肉是坏的肉吗,谢琳琅并不觉得是,只是目前养殖需求低产量高吃食少,大家觉得这个肉是好的。

可是国家强盛,粮食产业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极限,到时候粮食多了还愁猪吃得多吗,恐怕到时候,人们的口味就又不一样了,对油脂的需求就不大了。

元先生听到那句粮食一步步提高到突破极限。

眼神郑重了些,他就是搞粮食科研的,他知道自己在圈子里很有些名气和话语权,但是没想到这个出色的年轻人,竟然对他带领下的团队那么信任吗,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以后……真能有粮食都太多的地步?”

“嗯。”谢琳琅点点头。

元先生笑笑,不知道是不是回报她的信任,给谢琳琅吃了一颗定心丸,表示这几年处理好华北那边的粮食产量增产的问题,就来四亚进行盐碱地的粮食种植科研调研。

“最多三五年,第一个目标就能实现,第二个目标就能出现,第三个目标范围出现。”元先生年纪不小了,也被谢琳琅毫不犹豫的信任和她技能上的无私奉献给打动了,新的奋斗热血在身体里中翻滚。

这次的调研很快结束了,谢琳琅将手头上整理出来的一些相关实验数据和遇到的问题集锦,全部都给了元先生,元先生表示会好好珍惜,并且让它们物尽其用。

这一天送走了元先生,谢琳琅就接到了电视台的采访要求。

这也不是第一次被采访了,谢琳琅很淡定的接受了采访,并且公布了今年年底的限购会突破去年的数量。

主持人微怔,去年家家户户摆着一斤以上的肉,今年超过的话,就是两斤?或者更多?

事实证明,主持人还是太年轻了。

年底一到,收购站出马,屠宰场加班加点,开始了为期一周的疯狂售卖期,按照人口来,一个人口可以买半斤肉,着实是让人口众多的人家都高兴坏了,这个年底,大家真是吃肉都吃到有点,腻歪了?

咳咳,不不不,他们可不敢这么说,要知道隔壁省甚至周边几个省,肉类的供应跟他们往年差不多,平平无奇,一个家庭过年能吃一斤肉都是很不错的了,他们四亚不能飘。

哈哈哈,可是真的很爽啊,这种别人抠搜的时候他们在大口吃肉,感觉不要太美妙了。

而且新年前一周,会再来一波肉类上市。

嗯,到时候他们是买呢,还是买呢?

谢琳琅目前的日子算得上是热火烹油了,来家里拜访的人越来越多,不堪其扰的谢琳琅,只能让秀兰姨带着孩子先住到安保环境更好的科研所的干部宿舍去了。

在那边孩子是不会被打扰的。

她自己也经常过去睡觉。

几多欢喜几多忧愁,在八五年的新春佳节到来前两天,谢琳琅和沈固分开了。

原因就是沈固已经完成了他列出来的那个利民计划上所有标注电器的研发,起码概念和样品都出来了,其他的也不属于他的职责了,但是上面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用交流会的名义把人要去京城了。

这个节骨眼,她还没办法脱身跟着去。

工作要做,家里人都在这边,孩子还小,她也不乐意带去这会子天寒地冻的京城。

能做的事情,只有给沈固收拾一下行李,反复叮嘱他忽然从四亚去京城,一定要注意身体。

温差的变化对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我知道啦,都记住了。”沈固对媳妇的交代又享受又想笑:“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倒是你,在这边,要是遇到什么困难,记得去跟亲朋多商量,还有就是我接我电话啊,我很快能回来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句话,会成为一句谎言。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