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没体验过这样的感觉,但是呢,并不觉得夫妻这样的相处有什么过不过的。
毕竟生活是自己的,不是表演给被人看的。
跟他们两个之间相处了那么长的时间,秀兰姨有时候都会生出一种“啊,我要是也能找到这么个相濡以沫的对象,那该有多美好”的幻觉。
不过,她很快就会告诉自己,这样的感情和相处少之又少。
便开始压抑自己。
时间一点点过去。
沈念琳上学,沈固上班,谢琳琅也上班。
康康和军子妈以及一众过来投奔的人,也都稳定的生活着,第一个月的工资一发,他们激动不已,立刻给家人和朋友报告这边的情况,这下好了,给谢国居打电话的人翻了好几倍,弄得他一边道谢一边拒绝,还怪忙的。
这日,因为沈念琳前一天念叨着要吃南瓜饼,家里没有南瓜了,所以秀兰姨去买。
买菜的时候发现今天有不错的海鱼,非常的新鲜,于是决定将最后的四条都买下来。
毕竟谢琳琅和沈固的消费观就是,只要钱花得值得,就没有什么该不该买之分。
四条鱼其实也就够煎一次煮汤一次,并不算多。
价格是六块钱,秀兰姨掏钱的时候,旁边停下个气喘吁吁的小老头:“我,我买两条。”
“哎呦,老张头,今天大孙子回来了是吧,看你那着急的样子。”那卖鱼的似乎跟他很熟悉,还打了声招呼调侃了一声。
小老头缓和了一下,正要说话,就见到卖鱼的将四条鱼一并串起来,递给了另一个大妹子。
“哎哎哎,我要这个鱼。”小老头的大孙子最喜欢这个鱼儿了,因此见到卖完了,也着急呢。
秀兰皱眉,看那个卖鱼的怎么处理。
“我说老哥,人家早就说要四条鱼了,刚才就是再给钱呢,你再挑挑别的,这个你看看,这个也新鲜,刺少鱼肉多。”
小老头盯着自己看中的鱼,眼神跟着秀兰走了几步。
不等卖鱼的继续吹嘘着自己的鱼,小老头跟着秀兰走了好几步。
秀兰当他是神经病,脚步越来越快,还小跑了起来。
身后的小老头委屈的看着秀兰离开的背影,寻思着这大妹纸也太能跑了吧,他还没说自己愿意多花两块钱从她手里匀一条鱼呢。
跑那么快,小心摔跤,哼。
根本就没办法追上秀兰的小老头又回了鱼市。
秀兰都到门口了,还心有余悸的朝着身后看,见没有人跟着自己,才松了一口气。
谢琳琅回来拿个东西,正好看到秀兰这个样子就问了两句。
“那是要小心点,毕竟世上啥人都有。”想到秀兰说的家里没南瓜了,谢琳琅抚额,这时候上哪里去弄南瓜啊。
不过她倒是有南瓜饼的坯子。
就说:“之前家里屯了点南瓜粉,就是难怪晒干磨粉,用那个来弄个饼吧,您杀鱼,我来揉面团。”
花费了点时间揉好了面团,谢琳琅冲干净手又赶着去工作。
接着就是秀兰姨自己洗手作羹汤,正准备掐着时间去给小新年送点她惦记的南瓜饼,沈固先回来了。
“小沈,今天回来那么早。”秀兰主动解释了自己出门是做什么。
沈固想了想,说道“我去送吧。”
秀兰心道也行,就将装在小饭盒里热乎乎的南瓜饼一并交给了沈固。
沈固正要出发,却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一点污渍。
他猛地想起了之前在京城的时候,沈念琳这孩子因为他身上的物资去判断他过得多可怜。
又是换了一件上衣才重新出发。
到幼托班的时候,沈念琳已经眼巴巴的等着了。
没想到更惊喜的事情是,她爸爸来送南瓜饼了!
咬了一大口南瓜饼,沈念琳咬了几口,就着爸爸手里的水杯喝水,那被伺候得舒舒服服的样子,简直不能更飘了。
不远处好多人都在看着他们两父女。
有老师,有小朋友。
小朋友都是羡慕沈念琳是个女孩子她爸爸还那么喜欢她。
老师们则是觉得很羡慕也很憧憬这样的画面,特别是没定下心来结婚的女青年老师看着这一幕,心中萌动了要是自己生了孩子,未来对象会不会也像沈先生这样,疼爱着她们爱情的结晶。
要是能的话,结婚生子似乎也没什么要顾虑太多的。
沈固妇女两是没有去关注别人的目光的,沈固是很早开始就会淡定的面对各种各样的视线了,沈念琳呢,则是最近才开始习惯的。
之前好奇,跟爸爸说自己不喜欢别人这样看着自己,爸爸说,人都是喜欢欣赏美丽的东西,就像沈念琳看漂亮的小花,看到美丽的珍珠头花,看到好看的小裙子,甚至是都会想多看两眼。
沈念琳就知道了是因为自己好看美丽可爱特殊,所以别人才喜欢看自己。
那就看吧。
只要自己没感觉到不舒服不高兴,就随便他们看。
所以她也很快开始习惯这种视线,并不觉得是被冒犯。
陪着闺女吃了南瓜饼,又跟着闺女玩了一会,沈固就回家了,正好谢琳琅也到家了。
家里的饭菜正好上桌。
“回来了?你看,秀兰姨娘今天买了那个鱼,你和琳琳都特别喜欢的。”
沈固一看,还真是。
转头跟秀兰姨道谢了一声,随后洗手吃饭。
三人吃着饭,偶尔交流两句。
谢琳琅得知最近海产品的价格比较便宜,动了心思。
便宜,大丰收啊,就代表同样的价格在这个时期可以屯很多的东西。
心里开始盘算明天上午开始收获一波的谢琳琅,猛地听到了沈固说玩具厂那边,装备开始齐全了,前几款的玩具也有了定稿。
谢琳琅是不会在第三人面前问沈固另外一个真实科研室的研究内容的,所以就顺着这个玩具的话题开展了新的谈话。
沈固说第一批要做的玩具有三个,都是比较容易上手和被接纳的益智类玩具。
第一个玩具是小孔成像原理做的。
用光照简直,然后把倒影投到墙壁上就会出现那些图案了,还有就是万花筒,塑料的参与,会让这个玩具更具乐玩的性质。
还有一种黏土一样的玩具,套在手上一甩,就可以黏在墙上,但是因为材料的特殊性,这个黏土一样的玩具会被轻易的剥离下来。
这个黏土玩具,倒是上个月招聘到的这方面的人才提议的,前两者是沈固根据望远镜和小孔成像的远离做的玩具。
谢琳琅想了想,自己印象中八零年代的玩具有什么呢。
她那个时候是流行芭比娃娃各种变形金刚带唱歌的带闪光的,就连那种滑板车都是带炫彩特效的。
这个年代的玩具,她还……
对了!
之前听一个前辈提过一种玩具,就是将小小的塑料玩具,或者纸条或者其他什么的,藏在一个个小格子上面,然后用纸封住,好像是几毛钱一个洞戳下去。
谢琳琅尝试描述了一下自己的建议,没想到被沈固采纳了。
他还用那种想挖你来当设计师的眼神盯着谢琳琅。
自家媳妇的脑袋里经常装着奇奇怪怪的与众不同的想法,说不定设计玩具什么的,她还挺合适。
谢琳琅呵呵一笑。
她的童年,其实去新华书店比较多。
毕竟里面空调冷气还有无数的书都免费看,你就算在里面看完,都没人说你什么。
至于玩具,还真接触的不多。
沈固只能暂时打消了那个念头,下午去上班的时候就提了这个猜猜乐的想法。
是他媳妇取的名字。
聘请来的人才惊为天人。
第一批玩具在一个月后顺利的生产出来了。
随着玩具先在周边开始批发甚至零售,玩具厂才被周围的人所知道,这是省内第一家那么大规模的玩具厂,来这边参观和探听情况的人是一茬接着一茬的。
沈固玩具厂这边的事情主要是交给其他几个人主事的,但是明面上这个厂子还是他的,所以当玩具厂的名气出去,被当地的报社找上门来的时候,接受采访的还的是沈固。
沈固:……可以转让给媳妇么。
他不喜欢被采访。
报社的人表示不会拍摄他的正脸,沈固才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沈先生,请问当时您是怎么想到要开一家玩具厂的呢,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
沈固得体的回答:“因为我自己有个可爱的小宝贝,但是平时接触到的玩具并不多,我希望能建立一个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启迪的玩具厂。”其实是做个幌子,玩具厂的钱出去成本赚来的钱几乎都要投到实验室。
“那么请问沈先生,你们做玩具厂的定价,是要比其他省市的玩具要高的,请问有什么底气才能定价那么高么,据我们所知,那种发条式玩具,一个也就卖到一块五毛钱,你们目前最便宜的玩具,定价是发条玩具的三倍。”
“哦,这个啊,记者女士接触过我们的玩具吗?”沈固提出了反问。
“额,这个还真没有。”她一个大人玩什么玩具啊。
沈固从抽屉下面拿出来几个成品,让记者试玩一下。
女记者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操作,等每样玩具都体验过之后,这个问题就不问了。
为什么贵,因为好玩啊,还能引发孩子的探索。
她刚才看了很久,以大人的角度来看,那个叫万花筒的东西就是里面有几个塑料片,为什么当视线集中在那个小孔洞的时候随便动一下能组成那么多的图案。
还有那个直白的叫做小孔成像一号的玩具,也是让她都好奇死了。
出于成年人的矜持,她控制住了自己,将玩具都放回桌上:“好吧,沈先生,我大概知道您的回答了,这款玩具确实很有意思,对了,其他玩具都比较直白,最有童趣的就是万花筒和猜猜乐,这是您给取的名字吗。”
“万花筒是我们内部的人才取的名字。”
“那猜猜乐是……”
没想到沈固取出来那么可爱的玩具名字。
“是我媳妇,谢琳琅取的。”
女记者明显的眼前一亮,话题都偏了“原来您是谢干事的丈夫,对了,谢干事最近是不是又憋着什么大招呢,能不能透露一下,每一年年底她都带给我们大家新的上限,去年的限购已经到了五斤这么恐怖的数字,今年是不是又要来个翻倍?”
“这点无可奉告。”沈固回答道。
女记者失望不已。
又试探着问了几个两人相处的问题,结果沈固却感兴趣了。
“她媳妇是个很努力的人,私底下并没有两面派,甚至比你们想象的还要上进用心。”
“我的烦恼就是她一工作起来,是连轴转,心疼主要因素却也为她骄傲次要因素。”
“她最让我心动的,没有最这个词,她就是个让我心动的集合体,打个喷嚏都美。”
女记者浑身一个激灵,总觉得有点酥麻又有点带劲,是为什么?
还有,前面还一本正经打官腔的沈先生,一提到媳妇的时候那口若悬河的样儿是要闹哪样啊。
采访结束,女记者让摄影师拍了沈固脖子以下的地方。
回去的时候一看,哎呦,没露出那种好看有气质的脸,却将一双骨节均匀,瘦长有力的手掌拍得清清楚楚,连坐姿体态都那么好看。
有些人,在上天散播美貌和智慧的时候,撑伞了,有些人,却是被上天随后扔到美貌和智慧的海洋里遨游。
女记者一边整理稿子,一边在心里吐槽,她一定就是前者,沈固那种就是后者了。
稿子很快通过了审核,毕竟女记者工作经验多了,写稿子并不难,加上之前做过几期爆款的报纸文章,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保证能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的。
很快,被主编批准两万份的报纸一份份刷出来流入四亚进行销售。
于是,副作用来了。
谢琳琅之前被采访后那种路人都狂热的追捧她的场景,再现了。
这次是沈固和谢琳琅一起被人追捧。
看了报纸上面尾巴那半截就开始各种脑补的读者朋友们,给这两人来了个打油诗。
我在七十年代养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