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抹黑的活也不好干呀(1 / 1)佳若飞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瞪着张正阳手上的折子,好半天没说话。

最终,还是德宝把折子接了过来,双手呈上。

皇上匆匆一瞥,倒是注意到了一个词,挺新鲜的,上下铺?

“这何为上下铺?”

“回皇上,按照柳知州所书,应该是木制的架子床,哦,柳知州还附上了上下铺的图纸。皇上请过目。”

皇上又仔细地看了看图纸,看这样子,倒像是不难。

可问题是,这真地能睡人?

“皇上,据柳知州在折子中所写,北安州的善堂里已经先一步用了这种床,对于房屋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如此一来,既省了炭火,也能安置更多的灾民。”

半晌后,皇上点了点头。

北安州已经接连下了几场大雪。

上一场大雪还没化完呢,这大雪就又来了。

如果说现在京城是一片白茫茫的话,那北安州现在应该就是完全陷入了大雪的掩盖之中了。

只要想想看,一出门,一尺厚的雪,多吓人!

“北安州都已经开始用了,那就让工部去看图纸去做!”

“是,皇上。”

“北安州还有什么消息奏上来?”

“回皇上,据入冬以来,北安州只有一些正常的生老病死之人,并没有因为天气寒冷而冻死或者是饿死的。不过,目前北安州的粮仓已经空了约莫两成,北安州自十一月以来便日日施粥,早先又受了一场冰雹的影响,有些百姓的田地和屋舍也都受了不小的影响,如今已是快到年底了,柳知州并未请朝廷拨款抗灾,可见其有自顾之能力。”

皇上的心情总算是好点儿了。

这一连几天,都是上折子过来跟他哭穷的。

整个大兴朝的北半部分,全都是突然降温,并且明显比去年更冷。

陇西府、永州府以及太原府等等,个个跟他要银子,说是百姓们受了灾,都要吃不上饭了。

可是你看看大兴朝最穷的北安州!

人家是一字未提要粮要银之事。

同样都是一方州府,怎么人家柳承恩就能解决地如此妥善呢?

同样的问题,张正阳其实也不太明白。

好在德宝大总管在呢,提醒了一句,“皇上,夏天那会儿,宝桂进来回话时,不是说了柳知州托他给介绍了两位大粮商?听说那会儿柳知州就在储粮了,北安州天寒地冻,进了十月这地里头便是颗粒无收了,应该就是为了多储备粮食,以防万一。”

这倒是提醒了张正阳。

“回皇上,微臣也想起来了,夏收和秋收时,北安州的确是动用了一部分的官银来购粮,想必,那会儿柳知州原本的打算是做官府的储备粮,只是未曾想到,今年竟然会遇到了灾情。”

先是冰雹,后是雪灾。

这真是祸不单行呀!

梁阁老则是耷拉着眼皮,“柳知州莫非是有预知之能?怎么那会儿就能早早地储备下这么多的粮食了?”

这话听上去就有些酸里酸气的。

江元丰小心地往他那里瞥了一眼,正色道:“梁阁老有所不知,去岁北安州就出现了粮食不够的情况,听说后来还是多亏了柳夫人动用了自己的银钱,然后委托了不少人去外府采买粮食,同时,去岁北安州的一位大粮商也参与了施粥,这才未曾酿成惨祸。今年想必是柳知州担心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所以才提前采买粮食,这也无可厚非。”

张正阳点点头,“江大人所言极是,今年北安州修路建房,就有当地的粮商们大力支持,捐赠了不少的钱粮。想必,柳知州也是不想总是依赖于这些当地富商,这才早早地让人做了准备。”

梁阁老原本想要攻击柳承恩的打算,就这么被人三言两语地给化解了,心里头委实不痛快。

可柳承恩的确是凭借北安州自身的能力来解决了问题,没给朝廷惹麻烦,这足以说明了人家的能力和忠心。

想要在御前抹黑人家,貌似有些难。

晚上,皇上又看了孙旗命人送来回的密信。

得知小儿子不仅长高了,胖了些,而且文武都有所进益,自然是大为高兴。

皇上如此疼爱幺儿,倒没有起立他为太子之心。

只是单纯地觉得,自己这个年纪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国事上,于男女之事上已经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况且,这小儿子又是他最喜欢的女人所出,自己疼爱一些,又有什么错?

偏就是有人不长眼,三番两次地试图挑战他的底线。

别小看后宫的那些个女人们,个个儿都是花花肠子绕几圈的主儿。

皇上自己也没察觉到,通过这些日子的通信,他竟然对于柳承恩夫妇教子的方式很是认可。

特别是这次得知清川为了护着小殿下而受了伤,更是觉得这种事情在皇家,那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皇上知道清川的真实身份,在这一点上,当初柳承恩也没瞒他。

当然,也没敢立马就告诉他。

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主动跟皇上交待了此事。

这倒更让皇上信服了。

毕竟,柳承恩一介五品小官,如何能接触到肃王这样的皇族?

“让人给北安州送些上好的药材……罢了,还是算了。”

皇上原想着赐些药材过去,可是又担心由此引来别人的注意,干脆还是忍住了。

“皇上,百姓们有不少是用了地窑式采取的,如今再加上了这上下铺,应该是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百姓们的困境了。”

大雪封城,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哪怕是柳承恩早有准备,此时面对这种种的问题,还是有些烦燥。

好在论公事,身边有李信这样的知己,论及了家事,身边又有苏锦绣这样的贤妻,所以能让他心的事情,少之又少。

苏锦绣以绣坊的名义先后送出了大批的鞋子、棉被以及棉袍,在民间的声望,那是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苏锦绣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只想着做善事。

后头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所以,还是得想法子开源节流。

灾情来了,节流只怕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得想法子开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