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3货币改革(1 / 1)深水的咸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建奴和蒙古主力被驱逐到过了鸭绿江。

大明又修建了凌堡。留下了精锐驻守。

短时间之内,建奴和蒙古不可能影响到大明。

又借助南直隶一事,大大的削弱了勋贵的和地方豪强的实力,让南直隶彻底被朝廷所掌控。

虽然交恶了众多地方豪强,但是军权在手,舆论在手,再加上手里有钱,朱由检并不担心这些人闹事,甚至还巴不得这些人早点整事呢。

到时候,随便牵连一些和他们有关系的人,移民的人口不就出来了?

说干就干,回到皇宫的朱由检,命令锦衣卫前去查看养济院的情况之后,便迅速召集内阁进行会议。

“我听人说,现在大明私铸钱币的情况很严重,流通的铜币,有数十种,很不方面买卖,朕决定使用面值货币,就是直接规定面值是多少,而不是以重量、成色等等来衡量!”

“陛下三思啊。

这个之前已经有过了,大明宝钞便是!

事实已经证明,这个是行不通的”刘鸿训急忙劝谏道。

大明宝钞,是明太祖洪武八年开始印制。由于当时缺铜,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宝钞是大明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再加上造假猖獗,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朱由检的这话,让刘鸿训觉的这是皇帝想要再次空手套白狼了。

宝钞说白了就是一张纸。制作成本极低。要是皇帝没钱了就印,随意乱发,大明迟早会在出问题的。

对于这个,朱由检当然知道了,便马上回答道:“我知道大明宝钞,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做法不对,才导致最终失败!”

“不知道陛下有何打算。”刘鸿训等人看着朱由检说道。

这个小皇帝主见太强了,士大夫用了几百年,实现的和皇帝共治天下,被眼前的皇帝毁的是一干二净。

别看现在是陛下大家商量,

实际上,大家的建议估计没一点用。

要不是此时事关重大,刘鸿训带不愿意提呢。

崇祯皇帝看着刘鸿训等人认真地说道:“使用铜币,银币,金币的方式,,但是仿照大明宝钞,在这些钱币上印上数值,以数值来衡量价值!”

崇刘鸿训等人一听,眉头微皱,感觉这好像是脱裤子放屁,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要不是朱由检是皇帝,还是那罢官不留情的皇帝的话,刘鸿训早都出来指责了。

币值如果使用纸币为载体的话,自然是最好的,朝廷的成本最低。

但是纸币的基础除了防止造假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朝廷的信誉。

但基于大明宝钞的例子,现在纸币印的再精美,百姓也是不可能相信的。

所以朝廷只能退一步,先是用金属来替代。

在金银铜的钱币上印上一、二、五、十、二十、五十、一百这种面值,对应含金银铜的比例不同。

这种货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能降低百姓的抵触。

不然政策出了,整个天下除了朱由检之外,其余的都是反对的人,这样的政策有啥用?

“除此之外,朕还决定修改超钞法,今后税收,只收朝廷新币”

事实上,大明宝钞失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用钞支付官俸军饷、收购百姓的东西,而征税仅搭少量宝钞,到了后来更是连宝钞都不收了,再加上不肯及时回收昏钞。

摆明了朝廷都不相信自己发的钱,怎么可能让百姓相信?

再加上制作简陋,伪造方便,直接导致了市场上宝钞数目太多,大大超出大明的实际需要量,自然就损坏了大明宝钞的信誉”

“陛下,此举可行。”刘鸿训等人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公布立刻召集擅长制作钱币的能工巧匠进入皇宫。”

“刑部立刻发布文书,告知天下,私铸钱币乃重罪,从今天开始,只允许朝廷铸发新币,如果在发下谁私下铸造钱币,无论是谁全都抄家,流放。”

事实上,刚刚朱由检想说,制造假币无论多少,全都死刑的。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抄家流放吧,毕竟制造假币有利可图。

全部杀头的话,可能会吓得一些胆小的人不敢从事,但是朝廷需要移民,这些人拿来做移民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召集擅长制作货币的能工巧匠是为了设计出一种,样式精美,比较难以仿制的货币。

利益动人心。

如果货币如果太过容易仿造,需要专业的人来严重真假,甚至专业的人都分不出真假的话,在严格的法律也没法保证货币的安全。

现在大明铸钱的方法是目前范铸法。

以泥制模,雕塑各种镜背图案、铭文,阴干后在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

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铜水,将浇好的铜水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即为流通的货币。

这样做出了的硬币有种沧桑感。

但是同样的制作效率低下。而且一旦母钱流出,极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造假。

朱由检召集工匠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采取后世的硬币制作方法压制法。

两种方式制作出来的硬币,区别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再加上压制法需要,冲压机。

就目前来说,能极大的增加大家都造假的难度。

等到冲压机普及的时候,估计百姓早都已经信任朝廷了,到那时流通纸币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了。

对于这件事,大明的百官处理速度那叫一个块,第二天京城的500名擅长制作货币的能工巧匠就被送进了皇宫。

仅仅七天的时间,朝廷禁止私铸货币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明的各个角落。

之所以能这么快的进行,最主要的还是一个怕。

怕皇帝给自己穿小鞋,怕皇帝超自己的家,怕皇帝把自己加入奸佞祠,被大明百姓啜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